《简爱》丨先有能力爱己,才有底气爱人
❤️
人这辈子最要紧的,不是有没有人爱你
而是你有没有学会爱自己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01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被舅妈里德太太收养。
里德太太为人刻薄,一直视她为累赘,从不给她好脸色。无论简做什么,她都能挑出毛病,并借此虐待、打骂她。在里德太太的纵容下,表哥表姐总是欺负简,故意绊倒她、用书本砸她的头。仆人也常把自己犯的错推到简身上,并动不动就恐吓她:“不听话就把你赶出去!”
身处如此压抑的环境中,简却依旧像其他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爱与关注。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努力遵守严苛的规矩,甚至抢着帮仆人干活。
可她小心翼翼的讨好,并未博得里德太太的好感,反而被对方嘲讽,说她“阴险狡猾”。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想尽办法讨人喜欢,却依然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生而为人,没有谁不渴望被爱、被关注、被呵护。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但这世上的爱,绝不是靠一方的低声下气和委曲求全换来的。你越是卑躬屈膝、刻意逢迎,对方就越会肆无忌惮地轻视你、伤害你。
02
只有经营自己、爱自己的人
才能足够被人所爱
终于在简·爱10岁那年,被里德太太送进了收留孤儿的洛伍德学校。
入学不久,她失手打破写字的石板,遭到了校长的严厉惩罚。校长要求她在全班人面前罚站,并批评她是个不讲理的坏孩子。当众出丑的她心灰意冷地想:“要是别人不爱我,那我宁可死掉也不愿活着。”
同学海伦和老师谭波尔小姐,先后走上前来。海伦与她分享食物,劝她做好自己,不必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谭波尔小姐则邀请她到房间做客,听她诉说自己悲惨的童年经历。为了鼓励她振作起来,她们说:
“你自己证明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就会把你看作怎样的人。”
她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灵,逐渐回归了平静。她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与其挖空心思讨好别人,不如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于是,她不再刻意察言观色,而是在读书、学习、思考中,不断塑造出独立的自我。
同学们喜欢她,纷纷与她结为好友;老师也偏爱她,愿意教给她更多知识。从学校毕业时,校方非常欣赏她,聘请她担任了教师一职。
爱无需讨好,不必强求,而是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学会经营好自己,爱自己的人,才能被人所爱。
03
别人对待你的方式
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高低
简·爱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后,一路风餐露宿,游荡到了偏僻的沼泽山庄。山庄的主人圣约翰好心收留了她。圣约翰是一位牧师,他的妹妹黛安娜和玛丽,也在大户人家做家教。兄妹三人并不富裕,却慷慨地与简分享食物与住处,让她渐渐恢复了体力。
就在简苦恼该如何报恩时,有位素未谋面的亲叔叔,赠予了她一笔丰厚的遗产。巧合的是,圣约翰、黛安娜和玛丽是那位叔叔的外甥,也就是她的表哥表姐。多年来孤苦无依的简,终于有了愿意接纳自己、爱护自己的家人。
过去在桑菲尔德庄园时,简自认卑微平凡,觉得自己配不上罗切斯特。可如今,黛安娜和玛丽常夸她优雅大方,圣约翰也赞赏她的才情与学识。当地贵族佩服她的才华,多次邀请她登门做客;漂亮女孩也欣赏她的气质,邀请她加入自己的圈子。
她不再因身份、外表而自怨自艾,更不会患得患失地讨好他人。没过多久,她就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人,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亲切的问候,看到友好的笑脸。她感受着自爱与被爱的快乐,把日子过得自足又平和。
托尔斯泰说:
“我们喜欢别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好。”
很多人误以为,为别人付出得越多,自己就越值得被爱。实际上,你对别人的好,换来的往往只有感恩;别人愿意对你好,才是真正获取爱的途径。
而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高低。
《简·爱》中有句特别清醒的话: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建立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先将自身妥善安放,才有余力为他人遮风挡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
写在最后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句话说: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
人生就像一艘船,爱是推着它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的动力。
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给予你源源不断的爱。从今往后,别为了不值得的事为难自己,也别为了不值得的人放低姿态。
把讨好别人的精力,拿来善待自己;把迎合别人的心力,用来自我滋养。
你只有对自己足够好,才能赢得命运的青睐,值得爱人与被爱。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将生活安排成喜欢的样子,才不辜负这难得的一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