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14.3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这句话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孔子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无人理解。
但是孔子明确提到自己:不怨天,不尤人,那么纵使无人理解,也不至于怨天尤人。
曲高和寡,能达到孔子“下学而上行”这种境界的人,自然不会多。所以孔子对无人知晓、理解自己,更像是对自身行为的肯定,以及少有人能“下学上达”的惋惜。
所谓下学上达,也就是学习平常的知识,但却通达高深的道理。而儒家所推崇的,正是如此。
不少儒家推崇的内容,都是平常人能够做到,但是需要长期做才会有效果的。
例如孔门三乐:学天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这都是相当日常、相当基础的内容,但是却需要长期努力去实践。
再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这也是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坚持做到的内容。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孔子感慨下学上达的弥足珍贵了。
孔子感慨的,是通过不断加强基础以达到迭代升级的人数寥寥无几,也就是恒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学天时,并将之习惯化。毕竟,君子也和常人无异,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然而,又有多少人忘却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环境,以期不断改造环境的过程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