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2》158《与陈惟濬》

原文:江西之会极草草,尚意得同舟旬日,从容一谈,不谓既入省城,人事纷沓,及登舟时,惟浚已行矣。沿途甚怏怏。抵梧后,即赴南宁,日不暇给,亦欲遣人相期来此,早晚略暇时可闲话。而此中风土绝异,炎瘴尤不可当,家人辈到此,无不病者。区区咳患亦因热大作,痰痢肿毒交攻。度惟浚断亦不可以居此,又复已之。

 近得聂文蔚书,知已入漳。患难困苦之余,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宜必日有所进。养之以福,正在此时,不得空放过也。圣贤论学,无不可用之功,只是致良知三字,尤简易明白,有实下手处,更无走失。近时同志亦已无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能于此实用功者绝少,皆缘见得良知未真,又将致字看太易了,是以多未有得力处。虽比往时支离之说稍有头绪,然亦只是五十步百步之间耳。就中亦有肯精心体究者,不觉又转入旧时窠臼中,反为文义所牵滞,工夫不得洒脱精一,此君子之道所以鲜也。此事必须得师友时时相讲习切劘,自然意思日新。

     自出山来,不觉便是一年。山中同志结庐相待者,尚数十人,时有书来,仅令人感动。而地方重务,势难轻脱,病躯又日狼狈若此,不知天意竟如何也!文蔚书中所论,迥然大进,真有一日千里之势,可喜可喜!颇有所询,病中草草答大略。见时可取视之,亦有所发也。

译文:158.与陈惟濬 戊子(1528年)

      江西的相会极短,很满意我们同舟十日,从容一谈。不料已经到了省城,人事繁荣繁杂,到了登船的时候,惟濬已经走了,沿途特别不高兴。到达梧州后,就赶往南宁,虽然每天时间不够,也想派人相约到这里,早晚略有时间则可寥寥闲话,而这里风土人情特别全然不同,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尤其严重,家中老小来到这里,没有不得病的,我的咳患也因湿热大大发作,咳痰痢疾肿胀病毒互相攻击,断定惟濬,也不可以在这里居住,但依然来了。

今日收到聂文蔚的书信,知道你已经进入漳州。艰难困苦的环境除了让我们难受之外,还是能让我们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相信一定会让心性日渐有所进境。把这样的境遇当成是老天的福报,不断存心养性,正在此时,千万不要白白错过。

圣贤为学,什么功夫都可以用,但是只有致良知这个功夫,是非常的简易明白,既让我们有下手的地方(就是致良知嘛),又能让我们不会偏离方向(还是致良知嘛)。现在的很多同志都已经了解了致良知的学说,但是能按照致良知的功夫着实用功为学的却极少,都是因为见到的良知还不够真切笃实,又把致这个字看的太简单了,因此大多数人都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比以往向外格物求理的支离之学说稍有头绪了(知道应该以良知为头脑),然而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即便其中有一些同志肯下功夫用心体悟研究,但是不知不觉又转回到以前的轨道中去,反而被这些文字的意思所纠缠牵制,为学功夫不能洒脱,不能精一(就是有些人感受到了致良知功夫没那么简单,但是在文字里来回研究,又被牵扯进去出不来了,真正的致良知是非常洒脱的,无拘无束,但是又绝不会粗粗的去致,而是非常精一的。这一段只能自己体悟。),这就是中庸所讲的,君子之道为什么会如此难得了。还需要同志朋友之间时时的讲习讨论,切磋砥砺,才能让这个意思越来越清晰明白。

        自从我出山以来,不觉已是一年,山中志同道合一起居住相互照应者有十余人,时常有书信来往,真是令人感动。然而,地方事务繁重,形势严峻,很难轻易脱身。我的病体又愈日狼狈不堪,不知天意是这样安排!文蔚信中所论述进步非常之大,真是有一日千里的趋势,可喜可喜!所有的探询,我在病中都草草做了答复,大家见到时可自取查看,也许有所发现,醒悟。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28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