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
最近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对于我这个“文盲”来,浅浅地知道萧红,但并不知道有《呼兰河传》,阅读它只是一个偶然。
那天,带儿子去图书馆借书,儿子挑着着挑就选择了这本《呼兰河传》,原因是他看到了书里面有他课本上《祖父的菜园》的内容,而我同样对此感兴趣,也就决定读它一读了。
我之前看过萧红的书,好像是一本《萧红文集》,但由于阅读水平有限,并没有看完。毕竟这本《呼兰河传》属于“童书系列”,语言并不深沉晦涩,所以我看进去了。特别是我看到《火烧云》也在这里时,觉得这定是一本好书了。
虽然萧红的年代比我们早很多,但书中描写跟我童年村里的情况有类似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描写的马陷进泥坑里的情节。在我小时候,村里最主要的载货工具就是手扶拖拉机,这家伙贵为“四轮”,却没有方向盘,车头两边有两根长长的扶手直伸到驾驶员面前,驾驶抓住这两把扶手用以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也就是这个设计,为它的精彩演出增色不少,成功的吸引了我和我一样的小伙伴。
那时候,村里都是一些泥土路,总有一两处凹陷,雨后初晴泥土变得又软又韧,拖拉机陷进去,轻者挣扎一番就出来了,重者则要搬救兵,群策群力地上演一出大戏。轻者也好,重者也罢,都是我们所乐见的,对我们来说,那比《战狼》还好看。
当车陷进去的时候,司机会加大油门,这时候的排气筒大冒黑烟,声音也是很响,司机左右摇摆扶手,两个前轮左右打转。坚持了一阵还上不去就会停下来,有点像人那口气顶不过去了就要先歇一下一样。司机会下来左瞧瞧,右看看,然后调整方案再来一次。有时车会熄火,重新启动前要用一根“z”字形的“搅子”插入机头的一个孔,然后快速旋转以启动车子。司机的快速抡动也是很吸引我们的,加上他抡之前要用手扭一下“风门”,我们称之为“扭耳朵”,似乎拖拉机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扭扭它的耳朵它就听话了。围观的人会越来越多,大人多半会出手帮忙,而小伙伴们就像《小守门员》里的守门员注视着前方一样注视着。
人越聚越多,各种工具也越来越多。有人往轮下垫砖块石块,有人用树干当杠杆撬车,大多人是徒手在车后或两侧推。当准备得足够充分的时候,司机似乎要放手一捕,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这时候所有人齐心协力,咬紧牙,司机加尽油门,大力摇摆,角度最大时司机坐在车上已够不着扶手,得走到地上来抓,当扶手转回去时司机又得迅速跳上车,又时还得从另一边跳下去……这是最精彩的地方,是手扶拖拉机的特色。
当拖拉机挣扎出泥坑后,大人会在上面铺上一些石块什么的,而我们却期待着下一部车子的沦陷。
书中还有一段描写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团圆媳妇的故事。团圆媳妇嫁过来,全村人都像看稀奇似的,一拔又一拔的上家里去看。大家都认为此时的团圆媳妇十四岁,而团圆媳妇在和“我”玩时说她其实才十二岁,只是娘家人看她长得高大,骗大家是十四岁把她嫁了过来。书中没说娘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们却深深地知道,团圆媳妇本该保护她、爱护她的家人早就抛弃了她,后来她受到婆家折磨而一再喊出的“我要回家”更突出其悲惨的宿命。
当团圆媳妇的婆婆轻描淡写地说着把团圆媳妇吊到房梁上、用铁块烙她的脚底等情节时,我们多么能感受到她的铁石心肠,不止不止,是蛇蝎心肠。跟她一样可恶的,还有周边跟她一样的那群人。一样的贫苦社会底层人,一样的麻木。当团圆媳妇的婆婆用热水洗澡的方式给她治病时,大家都来看热闹。烫得快死时大家终于喃喃议论说这样不好;当被救活以后大家又觉得不会死是可以烫的了。
最后团圆媳妇死了。在这一进程中,“她要回家”的那个家的任何东西都没出现;“团圆媳妇”前面的这个“团圆”到底是个什么鬼,作者一个字都没写他,我们只能按字面理解那是个娶了团圆媳妇让“团圆媳妇”成为她的新称呼的叫“团圆”的男人。在这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他的任何演出,但我头脑中出现的不是牛头,就是马面。呼兰河桥下每晚至鸡鸣方散的据说是团圆媳妇鬼魂的哭声,是否是一种抗诉?这种抗诉,在她生前,没有一个人听到。
完稿于2023年6月12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