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人生境界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公元1095年,苏东坡历经磨难,跋山涉水,被贬谪到惠州。
在中原人看来,惠州属于南蛮之地,瘴疠横行,被贬至此,很难生还。
佛印大和尚,写信安慰他: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子瞻若能脚下承担,把富贵功名,贱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来到惠州的东坡笑了,呼吸着湿润的山间空气,看着雨后鲜艳的荔枝,卢橘杨梅漫山遍野,他以审美的眼光,化解了眼前的苦难。
他打坐,炼丹,做美食,酿酸酒,贺陶诗,真够忙的。
他造桥,采药,发明秧马,让农人迅速插秧;设计水利工程,缓解当地饮水困难。
他独善其身,又不忘兼济天下。他谈笑生死之际,把苦日子变成了甘甜。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达观,而放过他。
来惠州的第二年,风风雨雨陪伴他的王朝云死于瘴毒。王朝云死前,仿佛有预感,她总是吟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朝云死后,苏东坡至死都不念《蝶恋花》一词。
不得不说,这是人生中的大打击,相亲相爱的生活知己,灵魂知己离开了人间,若是陷入执念,这日子,每一天都饱蘸着苦水。
苏东坡也心苦,苏东坡长叹一声,手写一副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他深感来日苦多。该如何化解这份苦呢?
在惠州的他,常常去松风亭游玩。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苏轼《记游松风亭》
有一天,在山间行走,东坡十分疲惫,他举头望山顶,遥不可及。回头往家的方向,似乎又很远。是进还是退?是停还是行?
他突然悟到:能上就上,不能上就算了呗。
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休息,何处不是自己的家园?
对世间的美,世间万物,若无执念,便可获得灵魂的超脱。
终于,在松风亭的半途中,苏东坡再次了悟。挂钩之鱼,命悬一线,本不易解脱,能获自救,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苏东坡在惠州待了两年零七个月,据统计,留下留下诗词、序跋、书画等作品多达587首(篇、幅),而且还留下了合江楼、泗州塔、嘉佑寺、朝云墓等一批被他的作品赋予了文化内涵的遗址。
两年之后,苏东坡又被贬到更远的海南了,那时,再回看人生之路,“也无风雨也无晴”。
清代诗人江逢辰所说: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东坡走过的山山水水,都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我在的地方离惠州很近,每次到小西湖边游玩,我都会想起千年之外的这个古人。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读一读苏东坡在惠州在海南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变得通达起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