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467一499),鲜族拓部人。公元四七一年,他五岁时受禅即帝位,由祖母太皇太后冯氏临朝执政。拓跋宏幼年受到冯太后严格的教育。他勤奋好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而且“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他不但自己富有文化修养,而且重视有统治才能的汉族知识分子,把他们收罗在自己的身边。这些都为他实行政治改革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孝文帝的突出贡献,在于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采取一系列的进步措施,完成了鲜鬼族拓跋部向封建制度的飞跃,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孝文帝时的改革,在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冯太后听政期间,曾经下令禁止鲜卑族内部通婚,整顿改革官吏制度,实行官吏俸禄制,颁行均田令和三长制,其中尤以均田令和三长制的影响更为重大。

四八五年( 太和九年),北魏政府派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均田令规定:授十五岁以上的成丁男子露田(不栽树的田)四十亩,成丁女子二十亩。当时中原地区还施行休耕法,凡隔年轮种一次的耕地都加倍授田,三年轮种一次的三倍授田。此外,给男子秦田二十亩。在不适宜裁晕养蚕的地区,给男子麻田十亩,女子五亩。奴婢与平民一样授露田,奴四十亩,婢二十亩,但不给桑田。在麻布地区,奴授麻田十亩,婢五亩。养“丁牛”一头,授露田三十亩,授田耕牛每户以四头为限。

当农民年满六十岁免税或者身死时,露田、麻田都要归还政府,奴婢、耕牛随有无而还授。桑田则身死不还,可以传给子孙。地方官吏在任职的地方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等六顷。调职或免官时,须将公田移交下任官吏,不得私自出卖。颁布均田令时,还依据人口密度,作出了宽乡( 地多人少 )、狭乡(人多地少)的区别,鼓励狭乡居民“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但宽乡居民“不得无故而移”。

当时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

“千里无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通过均田,把这些荒地分配给农民,目的是把劳动力和土地更有效地 结 合 起 来,“使土不旷工,民罔游力”,以便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增加赋税收入。

配合均田制的推行,第二年又颁布了三长制和新的租调(田租、户调)制。三长是指邻长、旦长、党长。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立一邻长,五邻为一里,立一里长;五里为一党,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税和征发播役。三长制的实行,强化了地方基层组织,检括了大批劳动力。

新的租调制是:一夫一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民年十五以上而未结婚者四人,从事生产的奴婢八人,耕牛二十头,都交纳与一夫一妇相同的赋税。产麻布的地区,则改帛为布。此外,丁男还须服役和兵役。这个新的税率,使农民的赋税负担比过去确实减轻不少,因此,原来那些困于“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的荫庇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尽管均田制是在当时地旷人稀的条件下、在不触犯地主阶级利益的情况下实行的,同时奴婢授田不限人数,也利于贵族大地主,但是,通过均田也使广大贫营农民获得了一份土逆。这样,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大量的荒地得以重新开层,从而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产。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九O年( 太和十四年 ),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又接连推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沿着冯太后的改革道路继续前进。他所办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把都城从平城( 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北魏自三九八年定都平城后,经过近百年时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城作为都城已远远不相适应。经济上平城僻处塞上,又无水路漕运,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与北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而对北魏经略南方来说,平城 又显得太远,政治上,自拓跋贵族入主中原后,各族人民的反抗此伏彼起,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迫切需要汉族地主士大夫的通力合作,而平城却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很深。为此,孝文帝决心把都城迁往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

但是,迁都问题在朝廷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遭到了许多鲜卑贵族官吏的反对,于是孝文帝设想了以“南伐”为名的迁都计划。四九三年,孝文帝 发兵二十万,号称三十万,宣布南下伐齐。大军到达洛阳后,孝文帝仍然“戎服执鞭,御马而出”,表示要继续前进。群臣赶忙跪在马前苦苦劝阻。孝文帝便利用群臣害怕南伐的心理,乘机宣告定都洛阳。

迁都之后,孝文帝紧接着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如禁止士民胡服,改穿汉装;禁止鲜卑语及其他各族语言,以汉语为唯一通行的语言;改鲜卑姓为汉姓,如改拓跋氏为元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提倡鲜卑人按门第与汉人通婚,他自己带头妥汉族大姓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荣阳郑羲、太 原王 琼 之女,“以充后官”,又为他的五个弟弟娶中原汉族大姓 之女为妻。

显然,这种联姻是政治上的结合,目的在于借联姻把两族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命运拴在一起,以巩固 北魏 统 治。此外,凡官制、法律、礼仪、典章等,也都实行汉族的制度。孝文帝的改革,不断遭到鲜卑守旧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四九六年( 太和二十年)他们策动太子拓阴谋叛乱,结果,太子被处死。同年冬,鲜奥贵族中的元老穆泰、陆教等又勾结镇北大将元思誉、代郡太守元珍等在平城发动兵变,也被孝文帝严厉镇压下去,从而扫除了改革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年轻有为的政治革新家,他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四九九年( 太和二十三年)三月,老文帝率军南征萧齐,不久得病,卒于归途中。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59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