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与修行合二为一
李敬泽说,“写诗是跳跃,写小说是跑步,一个人不能永远跳跃和跑步,他的日常状态应该是散步,散文就是散步。”
我把日更也当作散步,尽管有很多文字是读书笔记。围绕雪师的书写了半年的读书笔记,感觉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好像空了。但是我还没有悟到真正的精华,怎么能轻易放弃?
一个人的脑袋里不管储存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种见闻与表达方式,如果不能像水往低处流、叶子发芽一样自然,始终会“隔”着心外的东西在朦胧里插科打诨。哪怕想得在美,也要笔力和心力一起出神入化。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想这样的磨砺和境界,我们是不是该慢下来,让自己认认真真地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用一颗真心留住真善美,增加文化的温度和纬度。
曾老师经常给我发一些他写的散文,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又不乏诗意,活过的痕迹在里头开山劈路,但其中还是有些东西比较“勉强”。也许,这是文字的局限,也许是我的理解局限。
所以,有时候不能在文字上太“着相”,尤其是在“扎根”的阶段,你不能要求它的根茎叶都合你的意。那个需要“合”的东西,也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但当我们不去找的时候,它又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雪师的文字,可以用五个字表达——能所遂圆融。一般的人不是执着在“能”上,就执着在“所”,连自己也觉得怎么都圆不了。其实根本原因在“心”上面,心不圆融,文字就不圆融。
这样的“对境”,有时让人很气馁,但更多时候,它会激励人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抱着“不着急、不要脸、慢慢来”的态度去磨练自己。
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言为心声”的时候,就要一直修炼“大手印”。热爱文字的伙伴们,充分意识到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证得真心,然后自然而然地以我手写我心。要不然花再大的力气,也终究在文字里跑龙套。
和修行一样,“创作需要扎扎实实下苦功,许多过程都不能省略。省略了一点,他的成就就会低一点。若要不省略,必须有足够的生命。”
雪师在1995年证得光明大手印之后,就一直保任着真心,写文做事随缘而不执着,处处明明朗朗、真真切切、空空寂寂。而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勤奋度,总是想走捷径,却忘了任何成果的产生,都是「扎根」带来的副产物。
雪师的文学成就是修行带来的副产物。他也曾执着过读书与写作,但不携带野心,能成作家当然好,不能成呢,回家种地也行得,反正一生不空过。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爱,也许就像雪师这样吧。
试问一下,我们真正的爱在哪里?如果修行是必须的,就不要向外攀缘。如果创作也不想放弃,就要更加精进,将其也当作一种修行,待到合而为一时,我们肯定会脱胎换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