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管理基础(项目资源管理)

文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攻略》


本章概要

本章即第十一章为《项目资源管理》,共分为八节:

  1. 管理基础
  2. 项目资源管理过程
  3. 规划资源管理
  4. 估算活动资源
  5. 获取资源
  6. 建设团队
  7. 管理团队
  8. 控制资源

项目资源管理包括识别、获取和管理所需资源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确保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正确的资源。

项目资源是指对于项目来说,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可为项目接受和利用,且属于项目发展过程所需要的客观存在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源和团队资源。项目资源管理是为了降低项目成本,而对项目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技术、资金等资源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活动。

实物资源管理着眼于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分配和使用完成项目所需的实物资源,包括设备、材料、设施和基础设施;团队资源指的是人力资源,团队资源管理相对于实物资源管理,包含了技能和能力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具备不同的技能,可能是全职的或兼职的,也可能随项目进展而增加或减少,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根据项目需要规划并组建项目团队,对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以保证他们可以完成项目任务,实现项目目标。

管理基础

相关术语和定义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是执行项目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人员,由为了完成项目而承担不同角色与职责的人员组成。

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Project Management Team)是直接参与项目管理活动的项目团队成员,负责项目管理和领导活动,如各项目阶段的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和收尾。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由执行组织委派,领导项目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项目经理既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又是项目团队的管理者。除了项目管理活动,例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关闭等各个项目阶段,项目经理还负责建设高效的团队。

领导和管理

领导者(Leader)的工作主要涉及 3 个方面:

  1. 确定方向:为团队设定目标,描绘愿景,制定战略;
  2. 统一思想:协调人员,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来实现愿景和项目目标;
  3. 激励和鼓舞:在向项目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艰难险阻,领导者要激励和鼓舞大家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管理者(Manager)被组织赋予职位和权力,负责某件事情的管理或实现某个目标。管理者主要关心持续不断地为干系人创造他们所期望的成果。

领导力(Leadership)是让一个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能力。尊重和信任,而非畏惧和顺从,是有效领导力的关键要素。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过程。

权力

权力(Power)是影响行为、改变事情的过程和方向、克服阻力,使人们进行原本并不愿意进行的事情的潜在能力。一个人要行使权力,首先要清楚权力的来源。项目经理的权力有 5 种来源。

  1. 职位权力(LegitimatePower)。来源于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和职权。在高级管理层对项目经理正式授权的基础上,项目经理让员工进行工作的权力。
  2. 惩罚权力(CoercivePower)。使用降职、扣薪、惩罚、批评、威胁等负面手段的能力。惩罚权力很有力,但会对团队气氛造成破坏。滥用惩罚权力会导致项目失败,应谨慎使用。
  3. 奖励权力(RewardPower)。给予下属奖励的能力。奖励包括加薪、升职、福利、休假、礼物、口头表扬、认可度、特殊的任务以及其他的奖励员工满意行为的手段。优秀的管理者擅长使用奖励权力激励员工高水平完成工作。
  4. 专家权力(ExpertPower)。来源于个人的专业技能。如果项目经理让员工感到他是某些领域的专业权威,那么员工就会在这些领域内遵从项目经理的意见。来自一线的中层管理者经常具有很大的专家权力。
  5. 参照权力(Referent Power)。由于成为别人学习和参照榜样所拥有的力量。参照权力是由于他人对榜样者的认可和敬佩从而愿意模仿和服从榜样者以及希望自己成为榜样者那样的人而产生的力量,这是一种个人魅力。

职位权力、惩罚权力、奖励权力来自于组织的授权,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来自于管理者自身。项目经理应不断拓展自己的权力,获取各方支持,以确保项目成功。尤其在矩阵环境中,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通常没有或仅有很小的命令职权,所以他们适时影响干系人的能力,对保证项目成功非常关键。

冲突和竞争

冲突(Confi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对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竞争(Competition)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冲突并不一定是有害的,“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对于任一情境,都存在一个最适宜的冲突水平,在许多情况下,确实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冲突存在。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境中,只有当冲突存在,效率才会更高。

团队发展阶段

优秀团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依次经历以下 5 个阶段。

  1. 形成阶段(Forming)。一个个的个体转变为团队成员,逐渐相互认识并了解项目情况及他们在项目中的角色与职责,开始形成共同目标。团队成员倾向于相互独立,不怎么开诚布公。在本阶段,团队往往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
  2. 震荡阶段(Storming)。团队成员开始执行分配的任务,一般会遇到超出预想的困难,希望被现实打破。个体之间开始争执,互相指责,并且怀疑项目经理的能力。
  3. 规范阶段(Norming)。经过一定时间磨合,团队成员开始协同工作,并调整各自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来支持团队,团队成员开始相互信任,项目经理能得到团队的认可。
  4. 发挥阶段(Performing)。随着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和对项目经理的信任加强,团队就像一个组织有序的单位那样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靠,平稳高效地解决问题。
  5. 解散阶段(Adjourning)。所有工作完成后,项目结束,团队解散。上述这些阶段通常按顺序进行,然而,团队停滞在某个阶段或退回到较早阶段的情况也并非罕见。

激励理论

所谓激励(Motivation),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现代项目管理在激励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 X 理论和 Y 理论、期望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 5 层的金字塔结构,表示人们的行为受到一系列需求的引导和刺激,在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的需求,才能达到激励的作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有 2 种完全不同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工作行为。

  1.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与工作环境或条件有关的,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意感的一类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工资薪水、组织政策、个人生活、管理监督、人际关系等。当保健因素不健全时,人们就会对工作产生不满意感。但即使保健因素很好时,也仅仅可以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却无法增加人们对工作的满意感,所以这些因素是无法起到激励作用的。
  2. 激励因素(Motivator):与员工的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是高层次的需要,包括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发展机会等。当激励因素缺乏时,人们就会缺乏进取心,对工作无所谓,但一旦具备了激励因素,员工则会感觉到强大的激励力量从而产生对工作的满意感,所以只有这类因素才能真正激励员工。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麦格雷戈 X 理论和 Y 理论

X 理论对人性有如下假设:

  1. 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2. 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3. 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4. 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5. 人们天生反对改革。
  6. 人的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X 理论注重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激励仅在生理和安全层次起作用,同时很注重惩罚,认为惩罚是有效的管理工具。
崇尚 X 理论的领导者认为,在领导工作中必须对员工采取强制、惩罚和解雇等手段,强迫员工努力工作,对员工应当严格监督、控制和管理;在领导行为上应当实行高度控制和集中管理。

Y 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与 X 理论完全相反,其主要观点如下:

  1. 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外来的控制和处罚对人们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4. 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如果给予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

Y 理论认为激励在需求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常用的激励办法是: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尽可能把员工的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使其工作之后感到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员工达到自我激励。崇尚 Y 理论的管理者对员工采取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及放权的领导方式,使下属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员工的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 2 个因素影响。

  1. 目标效价:指实现该目标对个人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个人来说很有价值,个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就低。
  2. 期望值:指个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个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个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则小,以至完全没有。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等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

激发力量 = 目标效价 × 期望值

期望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原则:

  1. 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2. 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
  3. 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其激励效果大不一样;
  4. 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期望概率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当一个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管理新实践

现代的项目资源管理方法致力于优化资源使用。项目管理风格正在发生变化,原来的项目管理方式多以命令和控制为主,现在逐渐转向更加协作和相互支持的管理方式,比如将决策权分配给团队成员来提高团队能力等。项目资源管理的趋势和新实践包括:

  1. 资源管理方法。过去几年,由于关键资源稀缺,在某些行业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精益管理、准时制(JT)生产、Kaizen(持续改善)、全员生产维护(TPM)、约束理论等。项目经理应确定组织是否采用了一种或多种资源管理工具,从而对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
  2. 情商(EI)。项目经理应提升内在(如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和外在(如关系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个人情商。研究表明,提高项目团队的情商或情绪能力可提高团队效率,还可以降低团队成员离职率。
  3. 自组织团队。随着敏捷或适应型方法在 IT 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自组织团队(无须集中管控运作)越来越多。对于拥有自组织团队的项目,“项目经理”(可能实际上不称为“项目经理”)这一角色主要是为团队创造环境,支持并信任团队可以完成工作。成功的自组织团队通常由通用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主题专家组成,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采纳建设性反馈。
  4. 虚拟团队/分布式团队。项目全球化推动了虚拟团队需求的增长。这些团队成员致力于同一个项目,却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沟通技术(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社交媒体、网络会议和视频会议等)的使用,使虚拟团队变得可行。虚拟团队管理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能够利用不在同一地理区域的专家的专业技术;将在家办公的员工纳入团队;以及将行动不便者或残疾人纳入团队。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88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