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送江岚老师一朵小红花

12月22日晩(其实是我的上午)听了以“小说的情节,散文的语言”为主题的 江岚老师写作公开课,收获颇多。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江岚老师激情澎湃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小说、散文写作的各种知识点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深得人心。特此送江岚老师一朵小红花表示感谢😁🌺

一边听课,一边记了一点笔记,稍微整理一下记下来,可以时常回顾三思。


作为业余写作者,我们大多从写自己的生活开始。平时也会有简友私信问我这个问题——“想写文章不知道这么开始怎么办”,我想就是江老师这个答案。

江老师在聊自己的写作路时提到,在“写自己”这一阶段之后,是杂志社的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促使她突破思路。同时,杂志编辑是专业的读者,他们的反馈非常有帮助,对她的写作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一个有趣的经历是,曾经有一位编辑,拿着她6000字的文章,逐字逐句改了两个小时。

在简单介绍自己写作经历之后,老师直入主题,先谈小说。

江老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小说与故事有什么差别。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一直很困惑,今天终于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二者相比,小说重在塑造人物。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得住的。我不由得想起孔乙己来,这样一个人物,自然是立得好的典范。

以第一篇文章《凉薄姑娘》为例,江老师强调,小说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理路,也即小说思维、文字的逻辑性。要写出一篇好作品,少不得精细打磨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我们常说文学高于生活,但是这是有前提的,作品首先要符合逻辑,才能高于生活

对此,江老师的建议是文章写好以后放置一段时间再回去自己检查。老师将写作比喻为揉面,各个素材堆到一起,揉合成文,然后需要醒面的时间。老师自己的经验是,一篇文章会放几个月再来修改。

我将之理解为让子弹飞一会儿。通常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激情写作,一腔文字喷薄而出,自己也很容易陷在文字的情绪里面。过一段时间再回来看,客观理性很多,因而也会有新的想法,新的见地。

之后,是对《分家》的点评。这篇文章的优点有二,(1)适当运用了闲笔烘托环境场景,这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可以使故事场景更生动;(2)文章理路清晰。

同时,文章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不合格。其一,主角形象不清晰,在人物出场时应该增多勾勒,通过描写人物外貌等方式呈现人物,而不是只是简单的交待人物是什么人。也就是说,应该让人物自己说话,而不是作者代为传达。

其二,因为素材安排不当,使得人物行为不够合理,影响读者与人物的情感链接。比如文章第一部分的吃鸡导火索。玉兰看到黄母鸡被吃了,为什么这么生气,背后的原因需要通过人物心理活动一并交待出来,否则会使人误解人物行为的出发点,产生非预期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后文阅读感受。

其三,文章里面的不同人物,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经历,说话做事理应不同,但是并没有恰当表现出来。尤其是玉兰与儿媳,两者说话模式几乎一样,这就使得读者无法清楚分辨出这两个角色本应不同的形象。再说一次,人物如何,不应该由作者直接传达,而应该让人物的言行心理去间接表现。江老师提到,鲁迅《在酒楼上》文中,两个人的鲜明形象就是通过故事演绎来表现。

此外,还有两个问题。一个在于情节转场衔接不够,另一个是关于方言的运用。文章中运用方言时,同样应该注意语言是否基本符合语法。除了人物对话用方言,其余叙述可用普通话。

江老师说,这篇文章只能算是故事,算不得小说。有一个原因在于,文章缺乏文眼。说回前面,小说与故事不同在塑造人物,同时也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这就是突出的文眼,一篇文章里面能够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听江老师点评完之后,感觉醍醐灌顶,同时也有了一个新问题。我在写玉兰集的时候,几乎是沉浸在主角角色中的,这种视角这是不是会影响我的文章构思和情节安排呢?

江老师说,写文有两种视角,她举了对应的例子。

有些作品是上帝视角。比如《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如一个旁观者,淡定叙述每个人物的命运。江老师曾与陈老师开车同游美国平原地区大农村,面对略显单调的旷野景色,陈老师的感叹是“这么多地怎么没人种?荒废了多可惜呀!”他的内心,对土地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爱得深沉,认为是大地哺育人类。这也是他写作《白鹿原》时的深层情感,这也是为什么《白鹿原》为《白鹿原》。

而琼瑶,是另一种人物视角写作方法。她的人生经历让她打骨子里相信真爱无敌,因此这个观念融入了她所有的故事。每一个角色都是她自己,甚至男性角色。这与陈忠实完全不同。

我们在写作的生活,都要找到适合自己方向,适合自己的题材。江老师举的另一个例子是华裔女作家张翎(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根据她的《余震》改编而来)。她在留学时,因专业原因接触了很多听力障碍患者。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女性是因为身体的伤害,带来心里的疼痛,这种创伤甚至一代代绵延下去。因而,不管写什么,她都是在写女性心里的痛。这就是她擅长的方向。

之后,老师点评了两篇散文例文,一篇是文化散文,一篇是抒情散文。对于点评细节此处不谈,总结一下其中的知识点。

首先,与小说不同的是,散文不应该有太多闲笔,每一句话都应该为主题服务。转折处需要提及题外话时,一句话即可。江老师以自己写作为例,提到曾经有过痛砍1000字的经历。但这也是在写作之后检查时,才意识到内容无必要。可见前面提过的自查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散文的语言要优美,有必要的修辞。也需要简练,不可堆砌。

另外,抒情散文与文化散文写法不一样。抒情散文的写作是一步步递进,就像剥洋葱,到最后应该最核心,最辛辣,要非常有份量,才能压轴。而文化散文,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节制、深厚。

最后,散文常说“形散神不散”,其实应该说形似散非散。一篇好的散文,需要有份量的主线将看似分散的点滴凝聚在一起。江老师提到了我之前给她看的一篇散文《与雪未竟梦》,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内容过散,没有核心串联全文。光以雪为线索是不够的,我需要挖掘更有理性、感性的线串联。同时,还给了一篇她自己通过味道写乡愁的文章给我作为参考。


最后还想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全神贯注地听课了😂,江老师上课太有吸引力了!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88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