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见性情
文/万川月
酒后见性情
——读苏轼《书渊明饮酒诗后》
本人较少饮酒,更不曾开怀畅饮,未能知饮酒之乐。常听饮者口中言“微醺”之妙,曰妙不可言;也见识过不少“大醉”之状,不乏失态失德之人。对于我来说,此皆做局外观,难会酒中人意。今日读苏轼《书渊明饮酒诗后》,得以解饮中之事。苏文如下:
陶诗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也,若已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此最名言。
张安道饮酒,初不言盏数,少时与刘潜、石曼卿饮,但言当饮几日而已。欧公盛年时,能饮百盏,然常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饮百许盏,然醉后高叉手而语弥温谨。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饮者,善饮者淡然与平时无少异也。若仆者又何其不能饮,饮一盏而醉,醉中味与数君无异,亦所羡尔。
此文短短,内涵颇丰。不仅写出了饮者心理,还再现了宋代一批文、政坛大咖的饮时情态。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酒的功能颇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就是充当社交媒介,“无酒不成礼”,置酒会友成了千年来中国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但酒这种东西又具有一种媒介催化功能,几杯下肚,许多人就会变得任情自我,于是寓形于一醉,畅快言行。醒后方知不妥,就连陶渊明这样的高士也会说“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洒脱的东坡也曾慨叹“醉里狂言醒可怕”,皆因“醉时是醒时语”。可见,再放浪形骸的饮酒人,心中可能也会有“酒后吐真言”的隐忧,哈哈。
文章第二段的描述可谓是“宋代大咖饮酒图”,每个人的酒量、性格跃然纸上。张方平饮酒初不显山露水,一旦喝开,竟可但饮几日无妨;欧阳修能饮百盏,可谓豪气冲天,然酒宴上一旦遇到张方平,立刻黯然失色;梅尧臣亦能饮百盏,但醉后仍“高叉手而语弥温谨”,可知其醉不失礼,修养极高;东坡酒量有限,一盏而醉,虽为夸张之词,但亦不失醉酒之乐。
东坡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笔下短短几行字,尽现当年生活琐事,使自己、他人的情怀、行貌活现笔下,也使后世读者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厉害!
2023年7月9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