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双十一”了?
“相较于之前的双十一,我的花费少了很多,平常折扣挺多的,没必要挤在特定的购物节买。”
“上次618屯的洗衣液卫生纸还没用完,818还屯了很多沐浴露,双十一我想不起来要买啥了。”
“定金满减红包我是真搞不清楚,今年我就直接进李佳琦直播间买了两件东西,就当过节了吧”
双十一前夕,财经网科技采访了身边20位年轻人,和豆瓣抠组的10位资深组员,发现今年年轻人分为两群:一群人把李佳琦薇娅销售额送到了热搜榜,另一群人集体退出了双十一。
双十一的第13年,热度在下滑、战线被拉长、规则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热爱网购的年轻人也纷纷退出,抵制消费主义成为浪潮。根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64.61%的大学生都有享受过薅羊毛的乐趣,《2021新青年生长力报告》中显示,目前三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年轻人的比例最高,其中95后的用户比例更是达到了32%。
消失在双十一主战场的年轻人一边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大呼买买买,一边又善于在各大平台比价薅羊毛,穿梭于微博、小红书、豆瓣,寻找外贸尾货、临期食品、购物平台漏洞。
GMV杀死了“双十一”
11月9号中午,网易严选 CEO 梁钧发内部信回答员工提问。在内部信中,梁钧首次回应了去年网易严选退出双十一的原因。
梁钧表示:双十一本该是用户通往优惠消费的一条“大道”,现在却被众多商家设计成了一座“迷宫”,所以严选退出的是那个“充满套路、鼓吹消费主义、变了味的双十一”。GMV当然是我们重视的一个业务指标,但我们更注重的是用户体验,“套路”来的GMV我们不要。
双十一作为购物节,最近几年越来越少了“购物”的乐趣,缺了过“节”的气氛。商家为了GMV先涨价后降价,大肆刷单提高双十一销售额;平台为了GMV把一天的购物狂欢变成20天的拉锯战。套路越来越多,规则越来越复杂,双十一早就变了味。
1.平台为了GMV让购物节越来越没意思
20世纪90年代末,光棍节在中国兴起。关于光棍节的内容广泛的在高校BBS传播,后来成为主要的校园趣味节日栏目。而在2009年,据时任淘宝CFO张勇自述:“当时‘淘宝商城’作为一个新业务,辨识度很差,我们讨论想要搞一个类似美国感恩节大促销的活动,通过一个让大家都能参与的事件营销,让用户记住我们,同时也让商家加大对淘宝商城的重视。”
而这一年也被认为是双11电商狂欢元年,淘宝第一次在11月11日的促销中打出光棍节的主题,在宣传slogan上明确提出,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想不到最终效果出乎意料得好,2009年11月11日当天成交量5200万,是平时的10倍。
从此以后双十一成为一种现象,每年销售额不断创新高:
双十一的狂欢气氛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让多家电商平台争相模仿。最先参与这场混战的是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双十一的第二年,京东仿照双十一模式,在6.18这天展开大型促销活动,通过全场满赠、满送、加价购等疯狂促销形式,结合 “边玩边购 ” 的乐趣购物形式,购物节当日就突破了1个亿的销售额,从而打造出国内第二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民购物节。
此后,各种电商平台的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从12年-13年的“双十二”购物节, 苏宁易 购的“电脑节”、聚美“301大促”、国美“男人节”、腾讯“1020疯抢节”、1号店“1221末日狂欢节”到14年之后淘宝的66大促”、“99大促”、“515夏季上新”,京东的“正妆蝴蝶节”、“悦读节”、“626宅购节”、“718游泳节”,苏宁易购的“姨妈节”、“818大促”、“418家电节”……各大知名电商每年至少推出三个以上的电商节。
初次之外,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都是各大电商平台短兵相接的必争之地。
造节太多,给消费者了一种全年都在大促销的感觉。不仅出现了假折扣、刷单、先涨价后减价的电商平台乱象;密集而又频繁的消费节点,也在提前消耗消费者的钱包,使得一部分消费者出现了“双十一不知道买啥”的想法。
除了频繁的消费节点,双十一的战线也拉的越来越长。
最初的双十一,只有一天的狂欢时间,全场五折,零点之后恢复原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交量被拆分出越来越多的数字,第一分钟成交量、第一小时成交量、成交量破一亿时间、破100亿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GMV,平台开始发红包、推出预售制度,今年甚至推出了两波预售,11.01-11.11这小半个月的收入都算成双十一的成交额。
不仅如此,“预售定金、跨店满减、看直播分红包……”双十一复杂规则也难倒尾款人。过去几年,常有网友吐槽“双 11”将原本清晰明了的降价玩成“奥数”。
就淘宝双十一规则而言,今年分为了两波预售活动,每一波的重要时间点分为预售预热、定金支付、尾款支付、现货预热、现货。
除了这些官方活动,还有各淘宝主播的直播间活动。另外京东、天猫、拼多多、唯品会等其他平台各有自己不同的玩法。
多年参与双十一活动的柔柔向财经网科技反映:“我今年双十一买的比之前少了,一方面是确实不需要什么东西,另一方面是实在搞不清楚双十一的规则,感觉每次也省不了几个钱,不如随用随买”
多样玩法下,“简单直接”的降价方式依然是最有效的营销利器。据2020年QuestMobile的《2020双十一电商洞察报告》,直接领优惠券下单和满减下单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方式;要花一定时间去弄明白规则的限时抢购、提前加购、预付定金等下单方式选择人数的比例较少。
2.在购物节中疲于GMV的商家
频繁的购物节促销活动,为了提高GMV,假折扣、刷单、先涨价后减价是商家的惯用伎俩。
11月1日至11日0时30分,2020年天猫“双11”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京东突破2000亿元。在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消费问题也不容小觑。黑猫投诉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5日购物平台有效投诉量超3.6万件,环比10月下半月增幅高达58.27%。
今年的双十一还未结束,商家为了促销花式做活动,“翻车”的也有不少,其中也不乏一些知名大牌。投诉量最高的要数斐乐:第一波预售先在平台放出2000-700的优惠券,等消费者11.1号支付尾款完毕,立马发出2000-900的优惠券准备吸引第二波预售的消费者,使得第一波消费者无端损失了200元,这波操作使其以1652个投诉稳居榜首。
大品牌在假折扣上做文章,大多中小品牌的惯用操作是先涨价后减价。在双十一预热前先涨价,等报名参加双十一的活动后立马降价,网友辛辛苦苦算满减抢红包,为的是更大力度的优惠,结果算下来还不如平日的价格来的优惠。
直播杀死了“双十一”
10月20日下午两点半,李佳琦携400余件商品链接准时开播,至10月21号凌晨,整整12多个小时的直播,李佳琦直播间观看总人数达2.5亿,交易额达115.38亿,其竞争对手薇娅的销售额也达到了85.33亿,#李佳琦销售额# #薇娅销售额#纷纷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要知道,两人一天将近200亿的销售额,碾压了4000家上市公司全年营收,超过了海底捞一年的收入。相比于李佳琦的一声“美眉们!”,购物节显得越来越不可爱。
相比于以往的双十一,直播间能带给消费者这些好处。
1.看直播购物更直接,不需要做太多功课
2016年淘宝在杭州召开卖家大会,张勇提出淘宝的未来战略方向——从一个万能商品市场走向超级消费者媒体——试图用内容带动消费的方式,释放淘宝的流量活力,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大会现场,张勇给商家们做出承诺,淘宝将充分赋予大数据个性化、粉丝工具、视频、社区等工具,搭台让卖家唱戏。“只要卖家找到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
战略方向的调整使得淘宝流量再分配,传统的“人找货”模式已经转变成了“货找人”模式。
就互联网模式而言。“人找货”相当于你去百度搜索你想要的内容,“货找人”相当于刷抖音时,平台根据算法推送认为你感兴趣的内容。放在购物上,就是让物美价廉的货主动来找你,你可能原本没有打算买东西,但无意点进了薇娅的直播间,觉得这个东西买到就是赚到,于是痛快下单。
相比于在平台一一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凑够满减、定闹钟抢各种旗舰店的红包,直接蹲直播间能让你在各种乱七八糟的规则中“走捷径”。
从8月下旬开始,薇娅团队就已经开启了双十一的准备工作,9月24日,薇娅在微博开始线上征集:“今年双十一你们想要买什么?评论区告诉我!”通过粉丝不同的需求,薇娅团队设置了四个赛道:美妆、食品、时尚、生活,并通过选品团队和商务团队的把关、谈机制,来做最终的选择。
10.20双十一第一波预售开启前,薇娅发布了双十一攻略,方便粉丝们抄作业。攻略中显示薇娅直播间一共上架499款产品,直播间的商品,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8点直接拍”,一种是“8点后上链接”。与李佳琦不同的是,薇娅着重强调一些“必抢爆款”,方便粉丝们了解重点。
参与了两年直播的小多向财经网科技表示;“我从去年开始会在直播间买东西,一般会在他们出预告或者攻略后,找找有没有我需要的,如果有我就会第一时间加入到购物车里,感觉看了他们的直播间后我就不用参加别的活动了,规则太复杂实在搞不清楚,还不如就盯着直播间看就行了。”
2.头部主播能拿到价格最低的商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李佳琦一直主打全网最低价,如果拿不到全网最低价,李佳琦会鼓励他的粉丝去退货。而薇娅则会要求商家签署保价协议,商家需保证提供给直播间的价格,必须在某一时段是全网最低价。
双十一预热前夕,李佳琦在微博上发出视频《给所有女孩的offer》,给大家展现出他与品牌方杀价的神级现场。
在和完美日记负责人谈判价格时,负责人卑微的说:能不能让我们有一点点毛利的空间,小助理在看到李佳琦定的价格后说:“你真的不要脸!”在和LV谈判时,李佳琦和旺旺用苦肉计,谈下了玫珂菲粉饼送口红正装送散粉刷。在和花西子的老板谈判时,老板直呼: “你这个价格真的让我们很为难,真的做不到。”
8期的节目里,李佳琦完美展示了什么是高质量谈判。不仅向所有消费者展示了他是如何拿下品牌最低价,还间接的对品牌和直播间的活动进行了宣传。
近两年频繁参与直播间活动的锅锅向财经网科技表示:“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在直播间买东西,李佳琦和薇娅我特别信赖,感觉他们两个就是直播界的标杆,我认为在他们俩的直播间我拿下的就是最实惠的价格,所以在他们直播间买东西,我也不会去比较其他平台的价格。甚至有些我想要买的东西,会先去直播间看看有没有这个产品。”
李佳琦自己总结过他成功的底层逻辑:理性+感性。理性就是“新品+低价”,推动的是顾客的理性消费。感性就是“魅力+信任”,让粉丝建立信任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始终以粉丝为重,而非商家。
无论是李佳琦还是薇娅,他们都是把粉丝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个体崛起的时代,你的个人IP比你卖什么更为重要。在双十一的购买决策中,相比于满减、优惠券、限时抢购,能在信任的场景里一站式购买更能吸引消费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能在直播间买到最实惠而且品控有保证的商品,那为什么要在购物节去各个旗舰店比价筛选,为算出最优满减而劳心伤神呢?
年轻人消费观念杀死了“双十一”
一年不买一件衣服,每月花销不超过800,自己在家里种豆苗,这些看似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都以经验分享贴的方式发布在“豆瓣抠组”里。
年轻人正在忙着消费降级,在豆瓣,57万人在抠门女性联合会讨论如何在1688上挑合适的厂家;16万人在FIRE生活小组记录如何降低物欲、过极简生活,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以求在35岁时可以退休,靠存款的利息生活。
财经网科技采访了一位资深的抠组成员采桑,在问到她本人的省钱习惯后她表示:“我之前一直是处于大手大脚的状态,没有想过要刻意的省钱,但脱离了家庭之后,想要通过攒钱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目前我每月除了房租水电的花销,已经能控制在1000以内。平时的日用品我几乎没有花过钱、通过美团优选、京东、薅羊毛群,经常能一分钱买到米面粮油;至于交通,我都是买的一个月7.5的共享单车月卡,不过听说用中行APP可以5元抢月卡。衣服上更不用说了,我都一年没有买衣服了,一直穿的上一年的旧衣服。通过存款,我已经还清了之前欠的2万块钱,并且已经有了1万块钱的积蓄,之后可能会做一些理财项目来开源。”
青山资本2021年中消费报告《Z世代定义与特征》中显示Z时代中城镇女性不到20%,乡村男性超过30%,Z世代大多处于下沉市场,并且呈现向下沉市场更集中的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的Z世代人口显著少于其他世代。就学历而言,义务教育在读占六成,Z世代基本等于全部学生群体。
不同于我们以往对年轻人的看法,大多处于下沉市场的年轻人成为了消费主义逆行者,他们一边节俭,一边又善于在各大平台比价薅羊毛,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省钱心得,穿梭于微博、小红书、豆瓣,寻找外贸尾货、临期食品、购物平台漏洞。
对于双十一,他们会更理智的看待。豆瓣抠组的资深组员麋鹿表示:“双十一我不必要的不买,必须去买的会在社交平台做作业。购物时我不会分双十一和平时,需要买什么就跟跟团购,都是好价。而且,我觉得双十一、618会比平时购物流程更麻烦,相比平时,在购物节购物的频次反而会变少。”
面对已经出现了13次的双十一,年轻消费者热情逐渐褪去,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激情下单到警惕消费主义浪潮,他们能识别众多规则和福利套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