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北京的春节】
有些人总会用稀疏平常的文字表达最真挚的美,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多的修辞手法。
可是你读他的文,就是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传达的情感。
比如老舍。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新中国成立之处,这是北京平常人家的腊八粥,也开启了迎新年的步伐。
那时候一碗热气腾腾,原料种类繁多,配料十足的腊八粥,给人一种很幸福又很知足的感觉。曾几何时,我也喝过这样的腊八粥,而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一碗像样的腊八粥了。
这几十年,我们在去往城市的路上步子迈得太快太大,以至于丢掉了很多东西。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简简单单的描述,家家户户迎新年的形象跃然纸上。想来我小时候,小年三十很早起来跟爸爸以及弟弟妹妹贴门帘。爸爸负责贴,我跟妹妹拆包装,弟弟们负责递送和传胶带。这时候妈妈就在厨房调饺子馅,准备未来好几天的馅料。
以前忌讳也是很多,比如年前大扫除,给灶王爷炸点心,蒸馒头,都要在小年前完成。
现在忌讳倒是没那么多了,大商场小商店也从初一开始就营业,好像一年到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了。
年味也越来越少,妈妈也不再炸点心蒸馒头了,毕竟不用等到初六开市,随时都可以买到吃用的东西。就连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过年回家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或忙于工作,或在春节期间出去旅游。
可是,我还是很怀念那热闹而美好的日子啊,怀念那能看到漫天烟花又害怕响声的日子,怀念那家家户户换新福的日子,怀念那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在小年三十打牌谈天看小品,在大年初一天不亮起床起饺子拜访邻里。
这日子,随着我的长大,一去不复返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