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1):陶先生的职业生涯

“王朝树”  图源@星球研究所

我历史很差,魏晋南北朝更是乱麻般的存在,前两天看了一篇魏晋南北朝的文章,虽然文章写得很清晰,从“群众视角”、“历史学家视角”、“古气候学家视角”三个方面解读了这段历史,但我还是一知半解。

但是我粗略地感知了那极端乱世的暴虐与残酷,能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不管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容易。

从语文书中我们得知东晋诗人陶渊明和他的小清新诗作,但若把他的诗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看,是很惊人的。

360年间,数十个政权更迭,611次战争,人口损失70%以上,直接贡献出历代中国人生存寿命的最低谷。

很难想像在这样的社会中,有人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这个人不是当朝权贵,不是门阀士族,只是个社会最底层的小老百姓。到底是什么样的钝感力,是多么强大的课题分离能力,才能让他在乱世纷争中“悠然见南山”。

关于陶渊明的职业生涯在《晋书·隐逸列传》中有记载: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由此可以看出陶先生的工作主动性非常差,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先当了州祭酒,但绩效不合格,不能达到岗位要求,然后自行解职。

后来又有了工作机会,但陶先生却任性地放弃了机会,以耕地自给自足,没想到他耕地也很菜,没干多久就累病了,看来还是上班轻松些,然后又当了镇军、参军,那么陶先生上班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为了以后的躺平。

他对亲朋说,就是为了凑够钱以供日后弹琴唱歌舒舒服服地躺着,我才出来做事的。

于是执事者(应当是《归去来兮辞》中的“家叔”)提拔了他一下,让他当了彭泽令。

那么陶先生任职彭泽令时是什么心态呢?他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风波未静”即当时的社会现状,处处征战,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陶渊明的表现非常真实,“心惮远役”,不想出差,不想去太远的地方上班,而彭泽离家百里(不算远),最重要的是有公田之利,可以用来酿酒,就像在单位免费充电吹空调一样美滋滋,于是便当了彭泽令。

当彭泽令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晋书·隐逸列传·陶潜》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督邮来视察,让陶先生穿好工作服打好领带来迎接,但陶先生却十分不配合,颇有00后整顿职场的凛然之气。作为社畜多年的我,早已把能屈能伸刻入骨子里了,再回头看时年42岁的陶先生,走出半生,他依旧是个少年。

对于这件事,他本人是这么说的: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归去来兮辞》小序

他说,我就这么耿直,虽然冻饿很难受,但在官场上心口不一、做那些貌合神离的事更让我难受,我之所以上班,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念及此时,不禁怅然感叹,一生的志向不能实现(也没看出来你有什么志向),打算混满一年,拿到年终奖就卷铺盖回家。

但是恰好妹妹去世了,便有了借口,以奔丧为由,将就职仅81天的彭泽令辞了,草草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1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