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散梦醒,花开花落自有时 ——读《红楼十五钗》有感

少年不读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一本好的书不会随着时代的落幕而封藏,反而更像是明珠一样,历久弥新。从古至今,由无数读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黛玉是寄人篱下的灰姑娘,宝钗是促使宝玉与黛玉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王熙凤是机敏诙谐、心狠手辣的……但是这一本《红楼十五钗》从学问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从另一面去了解认知不一样的红楼。在这本书中,女性的可爱在欧丽娟老师的解析下,跃然纸上。黛玉的直率傲娇、宝钗的君子风范、探春的泱泱大气、熙风的刚强坚毅……在学问的角度下,从当时的角度下,详细的解释了每一个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看似无常,实则必然。

一、人物的辩证,事物的发展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复杂的,具有多个侧面的,是发展的,也是辩证的。我们不能磨灭一些不良的存在。如:宝玉的没有责任心、黛玉的任性,恶语中伤人的不良习惯、李纨的利己思想……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都有辩证的一面。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心境的成长,每一个人都会慢慢的成长成环境所压迫成的样子,在这本《红楼十五钗》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物的成长的原因与无奈,宝玉因为是被给予厚望的继承人,在他的世界中,他想永远不被环境所压迫,随着自己的心去飘扬,但是,事实上,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在秦可卿死后,宁国府乱成一团的时候,他临危不乱,站出来安排了一系列的事宜,但是最终这种成长也终是杯水车薪,从另一种侧面来看,如果贾宝玉一直是长不大的彼得潘,那为什么内心会出现矛盾,最后选择了远离人间的方向。这就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宝玉的成长,只不过这种成长,本身就已经带着一种悲剧性了。再来说其他的人物,黛玉的直率任性,在成长的路途中,也被慢慢地磨平了棱角,变得沉默、变得为人着想,在宝玉不读书时也会去劝他,为了家族,为了自己去努力。但是,我在另一个层面上解读,也是看到了黛玉对于现实的一种认知越发的清晰,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在这样任性下去。黛玉在她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我所认为的可爱的直率。宝钗一直都是大家闺秀的代名词,她的端庄舒雅、机智可爱,都是被人所喜爱的,而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都是压抑的,她清楚明白这个社会的腐朽黑暗,但是,世家的规矩让她不得不时刻的提醒自己不逾矩,所以在她的重像中,我们能看到的属于她独一无二的君子风范。孔子、陶渊明等等,不得不说,欧丽娟这种对于这种重像的分析,让我们对于红楼的研究,又打开了另一种新的思维。“原应叹息”对应着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个女孩子,他们的成长,更是含着血与泪的心酸。元春的闷死深宫、迎春的折磨致死、探春的怀才不遇、惜春的削发为尼。这些女孩子的青春在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已经枯萎了。用自己地不幸,让人看到了那个时代,明白了权力的双重性、要懂得坚强坚硬起来、在父权社会中,女性的才华永远不会抗争过已定的礼仪。

在这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封建制度不可避免消失的原因,看似已经在努力避免,但是,走向灭亡的命运却仍在向前,最后落得白茫茫的一片。每一个人物的成长,都是在告诉他这个社会有多糟糕。即使欧丽娟老师告诉我们,曹雪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贵族的雅文化,但是实际上最终这种雅文化,最后也在推动着他们认识到对这个家族、这个社会的无奈,特别是探春这一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女性。

二、“痴理”——爱的更完美解释

宝黛之间的爱情不得圆满是所有红楼读者最为心痛的一件事情,在高鹗续编的后40回中,给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编写了一个最为狗血的三角恋的结局,黛玉在宝玉与宝钗成亲之日,含泪而死。宝钗也因此被担上骂名,但是事实上,在一个环境中,我们在解读《红楼梦》是运用了太多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的这种爱情观了,在喜欢大团圆,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也习惯性的站在弱者这边,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林黛玉,导致我们都失去了原本的判断。在这本书中,对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解析中,可以看到,三人之间的羁绊像蛛网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宝玉爱黛玉,但是却跟宝钗是金玉良缘,这是悲剧的第一重;宝玉作为整个家族的希望,却是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彼得潘,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督促他成长的人,但是黛玉的性格与身体已经决定了她不会是陪伴宝玉走下去的那个人了,这是悲剧的第二重;在家族兴衰存亡之际,要考虑到的是怎样让家族继续延续下去,家族需要一个可用之才,但是,宝玉的不愿长大,探春虽有大才,但是为女儿身,这是悲剧的第三重。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贾家的灭亡时不可逆转的,因为后四十回的丢失,我们没有看到最后的结局,但是,决不会会像高鹗编写的那样。曹雪芹不会让宝钗去背负这样的千年骂名。

在欧丽娟老师的解释中,爱情更完美的形态应该是“痴理”,即如果能够一直记得那个人,永远深深地怀念她,那就是情深意重!即使你照样正常过日子,并未跟着死去,甚至还结婚生子,仍然都是拥有纯净的真情。因为一个人还承担了社会责任,执行这些责任也是使命那和对某一个人的深情是并存不悖的。在高鹗续编的四十回中,更像是为了满足大众而写的结局,这样也与前八十回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的形象相悖了。在书中有一句话,我是很认同的。“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最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出,便流入市俗去了。”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欧丽娟老师用的观点都是比较新颖的,充盈了一些关于红楼人物在女性角度下的另一种理解。“优雅”才是永不褪色的美丽,而优雅的气质几乎只能来自心灵的美好,贵族文化的价值就是把财富、权位转化为生存样态的优雅教养。所以我们需要真正的学问,以打开视野,使生命更优雅,更美好,更高一层!”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8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