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观后感 ——含有剧透成分,慎入

提起《封神演义》,无论看过哪个版本影视剧的朋友都对苏妲己的狐媚惑国、助纣为虐以及红颜祸水印象深刻。可是,今天看了《封神第一部》后,影片的故事讲述给了我不同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商王帝乙次子殷寿率领质子王师攻打反臣苏护。影片最初出现的殷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场面窥见一斑;

第一个场面:冀州城外,领军攻打苏护

雪雾弥漫,天寒地冻,冀州城的城墙下已经堆起了累累战亡者的尸骨。可见,在殷寿作为王军主帅加入战局之前,双方战事胶着,而且商王军局势不利——久攻不下、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就在如此情况下,殷寿于城门下劝降冀州城的诸侯苏护,毫无一丝败军新统帅的颓气。未得到回应后,他也不急不怒,而是从身后的质子王军里叫出了苏家质子,扔下主帅之剑,然后,哥狠话不多——你老子反了。按照商王朝的律法,你是要祭旗的,劝降你老子就可以不死。于是,苏质子托剑近前,以命劝降,却等来了一阵箭雨。劝降失败,少年惊恐。这时,殷寿上前,紧踩痛点——你爹难道不清楚不降的后果吗?不是,那是因为他不在乎你。在他眼里,你的命比不上权力……甚至比不上你的哥哥。这天下诸侯,谁不知道质子的下场?他不配做你的父亲。从今以后,我来做你的父亲。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苏质子听后,慨慷赴死。殷寿便趁着苏质子未冷之热血,呼召身后的质子王军为苏质子报仇。这样的场景怎不令身后的众质子群情激奋?今日之苏便是明日之我吧?一刹之间,质子军团士气高振,恨不得立马杀掉苏护为苏质子报仇。

在投石机的助攻下,质子军团勇猛地冲锋陷阵,可受困于“马惧火”无功而返。这个时候,殷寿用布遮住马眼,身先士卒,率先策马闯入火海,为身后的年轻质子军团们开路,并护着他们一个个穿越了火海。主帅亲自冲锋,战果可想而知——冀州城破,苏护携子女出逃。

这是电影中殷寿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此处的殷寿可以说和之前所熟知的纣王形象大相径庭。冀州城外的商汤王师主帅殷寿有王族子弟的淡定自如,政治家的勇气谋略、善度人心,并善用计策。可以说,这样的殷寿和亡国之君纣王是挨不着边的,倒是有点像一个雄图大略的君主。不过,这里面的一个细节倒是为后来的暴君化埋下了伏笔——阵前劝杀苏质子,以此激扬军心。按说,祭旗就祭旗,这是符合律法的。不会有任何人有异议。毒就毒在——律法虽如此,但我是真不想让你死,给你指条活路,接下来看你爸的。于是,苏质子的法定祭旗身份变成了被父亲逼杀的身份。其他质子看见了会如何?震慑其他诸侯不要效仿呀!誓死拼杀以报主帅呀!我们的主帅,竟然在我们爸都不管我们的时候,还这么为我着想。这一招放在战场上,放在用兵上,放在商朝的律法上,让一个按律法就要祭旗的质子死得更有军事价值。这并无不妥。但是,坏就坏在——殷寿其人不仅是军帅,还是一个存“王志”的人。却以人命为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一国之君王,有勇气、有谋略、有气度,但却把人命不当回事儿。这是很致命的特点。在奴隶制度下,一个离全天下的权、名以及利最近的人,今日可以为了一战胜利取一人性命,明日便可以为了心中的欲望,置天下黎民于水火而不顾。

冀州城外的风雪之中,阵前劝杀就已经把殷寿的能力、野心以及不择手段刻画了出来。然而,因为苏质子之死还带着合法化的外衣,所以,身后那些下定决心要誓死捍卫的质子们只看到了殷寿的勇、谋以及气度,却没有看到他内在的野心以及不择手段的恶。

可是,这一切被一个“人”看到了,那便是千年狐妖。

第二个场面:与千年狐妖的交易

追杀苏护一家的途中,殷寿被苏护刺伤,无意间以自己的血液解封了被封印的千年狐妖。本来,这只披着苏妲己皮囊的狐妖要在第二天祭旗的。可是,她在前夜争取到了与殷寿的协议——你保我命。我助你完成心愿。

殷寿贵为帝乙之子,是大商朝的王子,有权、有钱,想要啥就有啥,可以说一出生就拥有了平常人渴望的一切。他还有什么没满足的心愿呢?那就是他唯一没有的东西——王位的继承权。商朝的王位继承为嫡长子继承制,哪怕殷寿骁勇善战、有勇气、有谋略,拥有成王的一切条件,就因为他的次子身份,就彻底无缘商朝的王位。如此的王者气概,奈何是家中老二。虽说从电影开头到现在,殷寿没有说一句“意在王位”的话。但是,为了一座城就能不择手段的人,怎会不在夜半醒来望着一出生便无缘的王座遗憾?那可是王座,可是全天下极名、极利、极权所在!殷寿怎会毫无心思?这便是他最深的欲念吧?挡住他是什么呢?次子前面的嫡长子以及王位来之不义必招致各方诸侯的群起而攻。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刻,这个舔舐伤口便可以使人痊愈的妖,一看就拥有着碾压人类法计的妖,竟然说要帮助自己。殷寿怎能不心动呢?那一刻,他日夜试图遗忘以及刻意压制的欲望遇火而生,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个场面:借刀杀人,踏尸上位

妲己顺利回朝,并在庆功宴上,附到商王太子身上,杀掉了帝乙,并招致质子军团的护驾围杀。一时之间,挡在殷寿与王位之间的两个“阻碍”全部清除,而且殷寿毫无罪责。终于,殷寿成了商王,成为了他心心念念的天下之主。可是,人在做天在看。庆功宴上的杀父杀君的行为,终给大商招致了天谴,必须由殷寿效法成汤焚身平神怒,方能止息天谴。殷寿在仪式之上大张王者的担当——祭台成日,我便祭天救天下。看到这里,谁不赞叹一句——多好的王呀!

可是,后面殷郊无意间,因为重重误会最终成为弑父杀君的乱臣贼子,以及封神榜的到来都揭开了殷寿的真面目。

第四个场面:一层层揭开真面

时到继位大典,殷寿的臣子军民,哪个不把自己的新国君当成一位贤君——有勇、有谋、心怀黎民苍生。于是,这么好的君主是不可能做坏事儿的。如果做了,那一定是“偶然变量”引起的。所以,当察觉狐妖存在,殷郊一路追到父亲寝殿行保护之责,被殷寿斥骂——你是不是看上了我的王位?——的时候,把过错全推到了“家里多的苏妲己”身上。

“因为红颜祸水的挑拨,所以父亲才会误会我。”

“如何解决?”

“杀了红颜祸水就可以。”

于是,一阵自我解锁之后,殷郊就开始各种“看苏妲己不痛快,欲除之而后快”的行为。其他人如何认为呢?同意殷郊。毕竟,在苏妲己没来之前,他们的王确实不是这样的。于是,殷寿在仪式上许诺将会祭天救国后,就开始寻仙问道求自保之法时,所有人都不觉得不正常。等到姜子牙来献《封神榜》时,殷寿当场杀侍官以试《封神榜》的真假时,姜子牙凭此一举立刻就看出了殷寿的残暴,判定其非真正的天下共主,而其他的拥护者以及崇拜者还是没有从中识别出殷寿的真面目。也许,他们在殷寿的“言传身教”般的洗脑之下,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道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一城可杀苏质子一人,为一王牺牲一个连贫民都不算的奴隶算什么呢?可是,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王者的真正含义——不是至高的权力,不是至上的享受,而是如成汤般可为天下黎民之存亡而殚精竭虑,甚至可以为之焚身赴死,平息天怒。直到城外林中,四方诸侯因为谈论殷寿的作为而被追兵“请入”王殿。

大殿之上,殷寿作为王者,把人命玩弄于股掌之中,激发质子内心的怨气,挑起父子相争,企图导一出“杀父夺爵”的戏码。在此之前,姬发视其为君为父,极力地捍卫他的名声以及安危。而此刻,姬发也被这位“偶像”推入了这场失却人性、荒唐无道的“游戏”里。他终于看清了殷寿的为人,凭借着智勇过人,想到缓兵之计,保下了父亲。可是,这个时候,他以及其他人都还对殷寿保有侥幸之心。殷寿至于此的原因是受到了妲己的魅惑。姜王后不就是被苏妲己杀死的吗?所以,在他们的逻辑里——只要杀掉苏妲己,就可以让那个明君纣王回来。

可是,殷商的宗室祖庙里,王叔比干以心为饵,以为会钓出狐妖的原形,会唤回那个心神清明的纣王。没想到的是——这心神清明却不是纣王的,而是他们的。他们的纣王本就不是什么明君,而是一个被野心与欲望驱使地残忍无道的昏君、暴君。

此刻的纣王揭开了层层面纱,成为了那个我们所熟知的纣王——暴君纣王。

在以前的印象里,纣王的无道都被归咎于苏妲己,归咎于千年狐妖,而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却把它归咎于人性。在殷寿的心里,欲望一直都在,为了欲望可以不择手段的恶一直都在。最初,因为礼法约束,因为惧怕夺位带来的后果,他一直压制着自己的野心。可是,当他突然发现——他可以在不背负骂名,不承受被群侯围攻的情况下便能获得这一切的时候,他的欲望便无遮无拦地显露出来,并在成为天下之主——天下权力最高峰时——不受任何的律法约束时,他便彻底放出了自己心中的猛兽,做尽不义的事儿。对于那些可能会威胁到他极权享受的人,镇压便是,杀了便是,用恐惧让他们不敢造次便是。在纣王不断从一个骁勇善战,谋略过人的王子进化到了天下群起而攻,人神共愤的暴君之间,苏妲己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大约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放大镜。苏妲己的出现让殷寿不再掩藏自己的欲望以及野心,让它们如猛兽一样冲出理性的控制,在激情的助力下,燃起了商朝灭亡的火。

写到这里,我想到《理想国》里居盖斯的魔戒。这个魔戒会让戴着它的人隐身,可以让主人为所欲为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是会选择做正义的人?还是做不义的事儿?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在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人们是靠近理性的人性?还是堕入欲望的兽性?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分饰两角,最终勉强为正义站队。在《封神第一部》里,创作者也做出了回答——殷寿无意间遇见了魔戒——千年狐妖,便开启了不义之旅。不过,就像居盖斯故事里的那个魔戒令人怀疑的来处——青铜马里的一个尸体身上,暗示着拥有魔戒而选择不义者最终也会受到命运的制裁。而在《封神第一部》里,殷寿骗得了人,却一刻也骗不了从昆仑山上下来的仙人——姜子牙,也招致了人、神以及妖的和而攻之,最终将会走向自己的“铜马”,身败名裂,为自己的欲望的放纵付出代价。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14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