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啸山庄》

  单单从名字上看,《呼啸山庄》很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家族发展史,山庄里的英伦家族从困境中扬鞭,在“呼啸”声中打造出属于家族的资产“帝国”,然而这部书的内容与读书前的设想完全偏离,其内容的黑暗与扭曲让人咋舌。

  在呼啸山庄里的人粗野蛮陋却也保留着自然的天性,小时候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少时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主要的乐趣就是一大清早跑到荒原去,在那玩上一整天,事后的惩罚不过一笑了之。在荒原,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可以无限地亲近自然,释放自然天性。

转折发生在十三岁的凯瑟琳来到了画眉山庄。在画眉山庄,凯瑟琳对世俗文明产生了强烈向往,而自然天性和世俗文明的冲突便成为了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画眉山庄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田园中,里面富丽堂皇,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下极度富裕的物质生活。

在画眉山庄居住的日子,让凯瑟琳对世俗生活产生了强烈向往。回来时的凯瑟琳光彩照人,穿着方格绸长袍像一个尊贵的贵族小姐。蓬头垢面的希斯克利夫在光彩照人凯瑟琳面前是那么丑陋不堪。凯瑟琳本是希斯克利夫的黑暗生活里的全部光芒和希望,难以想象在凯瑟琳呆在画眉山庄的五个星期对希斯克利夫而言是多么漫长的折磨。可看到许久不见的凯瑟琳,希斯克利夫的选择却是躲起来。当凯瑟琳和许久不久的希斯克利夫握手时,凯瑟琳担心希斯克利夫会弄脏他的衣服,这时希斯克利夫第一次猛然抽回自己的手,冲突渐渐发生了。


文学是文字加以修饰、塑造的堆砌,是作者最真实的内心力量。有善恶是非和明与暗的拉锯,是以,文学不只是推崇美好和高尚。虽然以“恶”为主题刻画的文学作品,不具备大众传统审阅的特性。然而人性本善经不住社会洪流,以理智冷静的审视角度去介入裁判,单从文中人物事态的发展去评析,那么这部作品显现的或粗劣、或阴郁、或狠辣,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丑陋真实的黑暗人性。

作品的故事发展,建立在一个逻辑能自洽的基础上,作者用弃儿的身份,赋予了希斯克利夫“先天”特质——渴望爱,怕失去爱。凯瑟琳是他人生中拥有的为数不多的美好,这份美好的重量可想而知,但凯瑟琳又不像美好的事物那样被动,因此她在自由的选择中成为了别人的妻子,这种背叛比美好的事物被自己搞丢更具有冲击性。但这种形式的背叛仍有一定挽回的余地,然而作者完全斩断了后路——凯瑟莉去世,这是希斯克利夫陷入疯狂的直接原因——已经完全无法扭转爱人的背叛。

凯瑟琳在嫁给林顿之前,就意识到嫁给林顿,其实也和到天堂一样无味,天堂不是她的家,她在梦中伤心地哭着要回家,她的家在荒野中间。嫁给林顿之后,她远离了荒野,就远离了苦苦追寻的自我。她在灵魂的煎熬、痛苦和绝望中挣扎,经历着自我的分裂与撕扯,一步步滑向疯狂的深渊。即使在走向疯狂的时候,她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的妻子,成了一个流浪儿,一个弃儿……”。

荒野凄厉的风漫无天际无止无休,恣肆浪漫纯稚洒脱的灵魂已被吹散在那个荒野再无踪迹。她多么渴望时光倒流,她多么期翼回到从前,“我在过去时快乐极了,不问天有多高,也不知世间尚有烦忧,只想摘下天上的星月铺一条光明的道路,供我玩耍”月落霜繁深院闭,独立成憔悴,“它玩弄了我们的心,夺走了我的躯体、盗取了我的灵魂...”我真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梦,醒来春风仍柔日光仍暧,繁花绿草只余满目春光荡漾。芳草萋萋人事已改,她明明白白的知道,她再也找不到那条回家的路,再也找不回最初的自己。当社会理想与自我理想的矛盾难以化解,她以凄惋自我放逐的形式参与已逝灵魂的悼念以求解脱与宽恕。

而命运多舛的男主希斯克利夫在爱而不得后,怀着对凯瑟琳如蛆附骨如影随形的思念,也向凯瑟琳追随而去。凯瑟琳曾对她的女仆奈莉说过,她与希斯克利夫是最契合的灵魂伴侣,是能最真实最自由在对方面前坦露、安放彼此的本性与灵魂。在凯瑟琳看来她就是希斯克利夫,而希斯克利夫就是凯瑟琳,他们主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

希斯克利夫在失去至爱后恨意达到喷涌,在痛苦中分裂人格,他为自己也为凯瑟琳向这个畸形的社会疯狂报复。他把灵魂架在火上嗞嗞炽烤,内心饱受着病态挣扎和猛烈撕扯。此时的希斯克利夫已经完全失去理智被人性隐密的恶魔附身。他残酷无情向世人喧泄着他的凶狠恶毒麻木不仁。希斯克利夫的疯狂看似无可厚非,然而善良的终结不代表罪恶的开始,他的皮囊顶替着肉体形态,所作却已非人类所为。

《呼啸山庄》向我们呈现整篇伤感主义情调和深度的原始人性画卷,展示了现实社会里人性在环境污染中的蜕化和畸变、以及震人心魄的文学艺术力量。《呼啸山庄》同时也强烈安利我们爱情应该终生矢志不渝。

《呼啸山庄》的终结,以希斯克利夫窥见到爱情最纯粹的模样,仇恨才得以消散,最终他带着对凯瑟琳无尽的思念向她奔去,结束了悲情的一生。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病态的爱炽热又滚烫,尽管他的殉情晚了十几年。

《呼啸山庄》对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塑造,在特殊环境中理所应当衍生的心理变异,反而收获了大部分读者的唏嘘和怜悯,也隐性意味着公众对人性,有理由有条件的作恶、的默认心态和心理的渐变趋向。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21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