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缘来如痴》之三十一:“草窟”·“百变”“草根”

乡土乡音乡情,故地故人故事

震话不黄

乡情,一根剪不断的线;爱情,一杯品不够的酒;亲情,一泓流不尽的泉;友情,一道抹不去的景

《缘来如痴》30:“草窟”·“百变”“草根”

我们小时候的家里,用稻草制作的东西随处可见。最常见的就是那个叫“草窟”的家伙。

——“草窟”:用干洁的稻草编织成的圆筒状物品,不少还同步做成有盖子的。成品大都用来存放各种器皿的,也有用来寄放尚未完全学会走路的“小人物”的哦。

顾名思义,这个玩意是用稻草做原材料的,还必须保证每一根都是干燥的、白亮的、洁净的。否则,做着做着就断了,还没做好就塌了,明明是新做的,成品后却显得陈旧不堪,瞎耽误工夫不是。

——“陈旧不堪”叫“旧子旧浓”。

绝大部分农家是无人能做草窟的,只得花点小钱请这方面的师傅上门来做了。

——“做草窟”发音“组草窟”,叫“押草窟”发音“挨草窟”。

师傅一进门,就会在主人准备好的一堆稻草旁边埋头干起来。四五个小时光景,一个圆筒状、一米左右高低、下有底盘、上开圆口的草窟新鲜出笼了。

这样一个大型的、高高的圆家伙,主要用来“圈”住家里刚能站立、只会走“两步”的小孩子的。

——“小孩子”叫“小毛头”发音“小毛豆”、“小囝囝”或“小囡囡”发音“小暖暖”、“小卵毛”发音“小瑞毛”等。“小孩子”除了纯粹的称呼小孩外,还可以指代刚出道、涉世不深的小伙子、小姑娘,这样的话,就有嘲讽、轻视之意。此处自然只是指年龄上的小孩了。

里面没有凳子,为解决小孩站累了需要坐一下,就直接临时拿只凳面包裹着棉絮之类的小方凳放到里面,随用随放,不用拿走。

草窟可不仅仅只为家里的小孩制作的,像放置饭桶用来保温的,放置脚炉、烫婆子方便提拿的,放置米桶防止老鼠光顾的,放置家里的零碎、杂物为有限空间腾地方的……林林总总、大大小小,不胜枚举。这样的草窟,一般都同步制作盖子,也是稻草扎成的。

稻草的用途还远远不止这些呢。

做双草鞋夏天时下地干活,既凉爽又轻便。雨鞋里塞进一小把,穿进去别提多暖和了。家里有多余的,铺在泥泞的地上,人踩上去就不会打滑、溅到泥浆了。抱上一大捆,扔进猪圈一角,很快,家里的大肥猪已在草堆上呼呼大睡了。

像当年收割、晒干的稻草,新鲜、白亮,更是床上最好的铺垫物。

不管大床、小床、木板床、棕绷床,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铺上它,再把褥子覆盖在上面。人躺上去,阵阵稻草清香直往鼻子里钻,那真叫软乎、舒适啊。

就是直接铺在地上打地铺,人横在上面,同样舒坦得很,连床架子都省下了。当年的知识青年们就是这么干的,哪家有这么多床供他们睡呀。这样,还更接地气了呢。

——“打地铺”发音“当地铺”:把褥子直接铺在地上当床用。

脱下稻谷后的稻草,看似只是一支支枯黄、无用的“草根”,竟然还能派上这么多的用处、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妥妥的“草根”逆袭。来自镇上、城里的你,刮目相看了吧。

其实呢,如此这般的“百变”稻草,在今天的农村各家各户,也已很久弃之不用、退出生活舞台了。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27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