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你不知道的知识-4
二十四史你不知道的知识-4
4、《三国志》——西晋·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233),《晋书》和《华阳国志》有传。他从小好学,曾拜著名史学家谯周为师。谯周学问渊博,著有《古史考》、《后汉记》等多种著作。在谯周的指导和影响下,陈寿攻读《尚书》、《春秋》三传,特别用功钻研《史记》、《汉书》,这就为他一生的史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晋武帝咸宁六年(280)平吴之后,陈寿开始收集三国史料,写成《三国志》。这部书的完成大约在太康年间(280—289)。当时人称赞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后人又称为《魏志》、《蜀志》、《吴志》。本书的体裁,上承《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采用纪传体,但它只有纪、传,而无表、志。志是典章制度的专史,最不好写,大概陈寿收集的材料不足,所以没有写志。本书是一部断代史,但他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三国各自为书,可分可合,这也是一种创造。在陈寿之前,记述三国史事的史书,有魏郎中鱼豢的《魏略》三十八卷,魏秘书监王沈的《魏书》四十四卷,吴侍中韦昭的《吴书》五十五卷,都是纪传体。《三国志》的魏、吴部分,主要取材于以上三书。唯独蜀汉,当时既没有设置史官专修国史,也没有私家撰述的蜀史[1],因此陈寿写《蜀书》,完全是他自己收集的材料。
陈寿对材料的处理,态度相当严谨审慎,这是本书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三国志》一书,在写曹魏历史时,确有不少曲笔。在三国之中,它以曹魏为正统。按照纪传体的通例,帝王的传称为“本纪”或“纪”,臣下的传称为“传”。《三国志》将曹操与曹丕以下诸帝的传题为《武帝纪》、《文帝纪》等等;而对于蜀、吴二国君主,则称为《先主传》、《后主传》、《吴主传》等等。后世一些学者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认为应以蜀汉为正统。从这种立场来指责《三国志》自不足取,但《三国志》的尊魏毕竟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当然陈寿这样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晋朝的天下是从曹魏接过来的(实际上是夺过来的),否认魏为正统,也就否认了晋是正统,陈寿不能也不敢这样作。同样的道理,他在写到涉及司马氏的事的时候,也就不能不有所忌讳回护。
总的来看,《三国志》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在“二十四史”当中,它虽比不上《史记》、《汉书》,也比不上《后汉书》,但胜于其他各史。因此后人将它同前三史并列,称为“四史”,公认为“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