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

昨天的照片来了,图一到图四是30日上午少年时耦园诗词课,图五和图六是晚上星尚诗词课之五。

图一是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吴佳睿,这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第一次来上飞花令课时,她听见同学流畅吟诵《春江花月夜》时,就说“我一定要尽快背出来!”第二周她来上课时,已经能流畅吟诵了。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告诉我,每天在学校时,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她就拿出诗来背,背熟几句后上课了,在等下一次下课时背,背着背着就熟了。

吴佳睿背了许多长诗短诗,我们她目标是什么?她说她要去参加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信心满满的样子!

每次上课,吴佳睿总是早早来到,永远坐在第一排,两三个小时中全神贯注一点小差也不开的。

同样坐在前排认真听课,还能背一大堆长诗短诗的,还有陈泊栩,图二中,我让吴佳睿和陈泊栩一起带大家吟诵《春江花月夜》,他俩一字不差地吟完全诗,成为许多新加入的小朋友的偶像!

星尚诗词课的小朋友中,有两三位男生非常出色,诗词储备量大,听课认真,可惜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秋风歌》 张翰(258-319)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留侯张良后裔,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西晋文学家。

《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那么,张翰辞官真的只是为了思念鲈鱼的美味吗?非也!

张翰去洛阳是与贺循同舟而去的。贺循到洛阳任太孙舍人,途径吴地阊门时,在船上弹琴,张翰正在金阊亭上,听到琴声非常清朗,循声而去,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听贺循要去洛阳入职,张翰连家人都没有告之,就随贺循一同上路去洛阳了。

张翰是随性而为吗?不是。他这次从苏州去洛阳,是盼望有机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

到了洛阳,当时已掌朝廷实权的齐王司马冏,看中张翰的才华,重用他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是一个掌管官员举荐和任免的重要岗位,应该说这是张翰仕途腾达的重要机会。然而,入职不久,他有机会看到了晋室八王争斗、腥风血雨、朝政如麻的状况,朝堂表面上觥筹交错,宾众喧哗,暗地里刀光剑影,杀机四伏。

张翰尽管身处势力如日中天的司马冏阵营,但他从纷乱的晋室内斗中,看到司马冏必然也是过云之局,自己只身到洛阳奋斗的初衷化成了泡影。

身陷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人生有何价值和意义呢?朝政环境让其政治失望,审时度势,不如回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吧。在这样的世事背景下,鲈鱼脍特别撩起了张翰的归意。如果时处文景之世、贞观之期,鲈鱼脍再味美,张翰也是绝对不会因之而辞归的。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43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