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广芩《老县城》有感
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读过一本书了。每天照旧晨练、做饭、早睡,也写大字,也看抖音 ,竟然四天时间看完了厚厚的一本书,这是近年来未曾有过的速度。
从老县城走马观花回来,在当当网上立马下单购买了叶广芩老师的《老县城》。书一到手,迫不及待的撕去塑封,连夜读起来。好奇一个“京派”作家,在闭塞的老县城一待就是九年,这九年里她都干了些什么?
文学源于生活,文化生态散文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叶老师用风趣幽默诙谐而又冷峻犀利的笔调,以博大的悲悯情怀将秦岭腹地老县城有关的人物,动物,植物,秦岭众生灵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大山之子
叶广芩老师在作品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对崇高的敬意。她笔下与老县城相关的众多人物,有文人墨客,王侯将相,古贤今愚,基层干部,山民百姓,土匪盗贼……且谈谈印象最深的几个人吧。 先说说立志出幽谷,迁乔木的苦命荷花。老县城三官庙村的小女孩和她的黑狗在猛兽低吼,野猪拱墙的夜晚,陪伴着城里来的挂职的县委副书记叶老师,使她有了安全感能够在山里的夜晚睡的踏实。老县城保护站的人就以干妈和闺女戏称她们俩。回西安后,一次荷花的爸爸带荷花和她的兄妹们来找叶老师,想让荷花留在“干妈”身边,在城里上学,工作,嫁人。叶老师带着荷花,像荷花当年做向导带着她在老县城转悠一样,去西安的公园,游乐场,看火车,吃大餐,面对美食,一个山里的孩子却不敢吃,说怕吃多了,叶老师不要她。最终叶老师没留下孩子,临走前叶老师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做个有志气的姑娘,出山的路有千条万条,靠自己的实力,走出大山是最实际,最有出息的一条。”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文明对想走出大山女孩的冲击力可想而知。几年后叶老师再去三官庙村,没见到荷花,听她父母说孩子从西安回来后死命的读书,年年在全校考第一,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说她要凭这个走出大山,……荷花爸爸说娃没福,害红斑狼疮死了,终究是没能走出大山……叶老师写到:“一想起这个山里的小姑娘,我心里满是酸涩,一个朴素的山村小孩,能立下出幽谷、迁乔木的大志,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或许她在山中嫁人、生子、持家,如她的母亲一样平凡度过一生,未尝不是好事。她偏偏与我相遇,又去了西安,引出了许多希冀,许多伤情,想来是一种无缘,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害了她。”读到这我潸然泪下,低声啜泣 ……梦想着走出贫瘠的大山, 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并为梦想而拼命奋斗的荷花有错吗,老天何以要早早收她去了,莫非天神也缺一个可爱的向导……我叹息着要强而苦命的荷花,人常说读书改变命运,谁知文明的感召和卖命的苦读,要了你的如山花般绚烂的生命,造化弄人呀。同时也为叶老师和荷花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动,为叶老师的慈母情怀而动容。
说说留在大山杜鹃林里不如归去而永不归去的曾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大生物系毕业生曾周和同学们来到秦岭深处老县城三官庙保护区为寻找熊猫从三星桥的崖上摔下去了,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然保护事业。一次叶老师在山里遇见专程从广东赶来给儿子扫墓的曾周的父母,他们长久的坐在墓旁,默默无语……多年后亲手为他栽下秦岭杜鹃的昔日同学们相继成为大熊猫保护专家,国家栋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曾周却永远的留在大山深处。叶老师说她年年进山,年年到曾周的墓前来看他,他们俨然成了老朋友。“他说,在我的身上,他看到了生的可贵。我说,由他的墓碑,我知道了死的价值。”保护站的年轻人在曾周的墓碑上刻着“看见你,我们更热爱这片山林。”在“不如归去”的杜鹃的声声啼叫中 ,曾周与这清风、明月、山石、林海融为一体,无法分开了成了大山的守护神。读着读着酸楚和自豪一起涌上心头……
再聊聊知恩图报的传奇老人徐钟德。叶老师去秦岭青木川了解魏辅唐的情况,政府书记让街上熟悉情况的老人徐老汉陪同 ,这位老人能说方言,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顺口接上你的单句诗背出完整的古诗,能飙英语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墙上刷的苍老沉稳的书法标语,竟也出自这位老人之手,魏辅唐临刑前他就站在离魏五米的地方……这个山民徐老汉到底是谁,谜一样的存在……他是“土匪”魏辅唐当年资助的家乡外出读书的众多穷孩子中的一个,徐钟德,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回到了秦岭,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青木川,回到了资助他的魏辅唐的身边,担任魏辅唐的“少校参谋主任”。当年受资助走出大山的孩子,很少有人再回来的,他们在外边当教授当编辑的都混的不错,而徐老选择归乡,只为四个字“知恩图报”……
散文中人物众多 … …
有那从马嵬驿逃出,沿傥骆古道逃亡,漂洋过海到日本的杨贵妃。
有那嫁给爱情,嫁进大山的老县城小学女教师李芹英。
有那被土匪掠去并杀害的车正轨和张治两位佛坪县令。
有那哑柏镇上爱动物胜过爱一切,养牛、羊、狼、熊、狐狸、鸽子的具有“所罗门指环”的怪老人董志清。
当然还有那个穿着旗袍,,吃着烤红薯坐着三轮车的周至书记叶老师本人。 ……
读叶老师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读出了,她人类对苦难的悲悯,对崇高的敬意和对凶残的深恶痛绝。
(二) 一副“狼心狗肺”
说完了老县城的人物,说说秦岭腹地老县城的动物吧。
叶老师说她在山区老县城挂职的几年里,收获最大的是她的肚肠里换了一副“狼心狗肺”,学会来用野生动物的思维和角度来想事情。
先说说大熊猫的生存智慧。当恐龙成了化石,剑齿虎灭绝了,剑齿象成了历史,而大熊猫存活下来成了国宝。熊猫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我,争不过食肉的,就开始吃草;争不过吃草的,它就吃竹子。熊猫以它的“贵柔”“守弱” ,以它的谦让满足,以他那无为的慵懒和逆来顺受的秉性,以它没心没肺的憨傻和十足的近视眼成为人类的宠儿。熊猫的进化充分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竟然也暗合了老子道家“上善若水”的思想。 “贵柔”“守弱”生存大智慧。
读到美国人描写关在黑暗囚室被圈养的熊猫被短暂放出来的欣喜若狂和重新被关回囚室的落寞和酸楚。看到被送到周至珍稀动物抢救中心的熊猫平平和关在那里的“猫”们,作者感慨他们真的变成了摆在货架上的贵重的大号熊猫玩具了,在抢救时对动物圈养,将鲜活的生命变的凝固,将野性变成了无动于衷的呆滞,将觅食的本能变作食来张口的简单。圈养了久了的大熊猫,再放归山林,丧失了觅食能力,只有死路一条。,看到大城市动物园中把老虎养成了病猫,把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没精打采、郁郁寡欢。叶老师在一些会议上大声疾呼,最完美最终极的办法是将圈养的动物放回山林,还动物以自由,以该有的野性。我想国家秦岭野生动物园的建立,是不是叶老师也功不可没。 “ 兽中之王”老虎。叼猪、咬牛、吃人、祸害百姓的秦岭最后一只华南虎在1964年农历五月初三被猎杀,剔下的名贵的英雄虎胆竟然被狗吞去了,自此风萧萧兮易水寒,老虎一去兮不复还。保护和危害有时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何时再现华南虎?
不一样的鸡 。老县城的鸡是满世界跑的自由的鸡,下的是民主幸福的蛋 ,就一个简单的煮鸡蛋,也能让人吃出小时候吃鸡蛋的感觉。
叶老师笔下秦岭的生灵是多么的鲜活 。误将书香当花香,落在书上扇动翅膀的蝴蝶。两只不共戴天歇一宿继续打架的小鸟。犯牛脾气将女人逼到墙角用犄角戳断女人一条胳膊的羚牛。被豺狗叼住肛门拖出肠肚 ,刚烈悲壮、震撼山岳吼了一声轰然倒地的老虎。以黑褐的皮来伪装,終因肉质鲜美引来杀身之祸的娃娃鱼…… 读着叶老师笔下鲜活的生灵,读着读着,我读出了浓厚的情感。
动物的母爱绝不比人类逊色。书中记载1958年保护站雍严格的父亲和村民们围剿金丝猴时,看到一只母猴被逼走头无路背着自己的孩子,抱着另一只母猴的遗孤,将两个孩子安置在树上,把他们紧紧的抱在怀里为他们喂母奶 ,不谙世事的幼猴吃了几口,就不吃了。母猴摘下许多树叶,将剩余的奶水,一滴滴挤在树叶上,摆放在小猴够得着的地方。挤干了奶水的猴子,转过身面对猎人的枪口,双手捂住自己的脸, 静静等待死亡……这种母爱天地铁石也为之动容,猎人放下枪,谁也不能对着母亲开枪,自此雍的父亲再也不打猎了。叶老师经常给朋友们深情的朗诵台湾诗人洛夫的诗《猿之哀鸣》,那只为了孩子,沿江苦苦奔走,“军爷,还我孩子”的母猿 ,在一声声的哀鸣直至绝望后,一头扎下悬崖,肝肠寸断,一摊痴血,把江水染成冷冷的夕阳。这就是灵长目,我们的近亲,向母亲们致敬。
人的残忍,较之畜牲更甚。书中写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未颁布之前 ,五六十年代,人们为了谋皮,大量围杀金丝猴,棍棒相加,人喊猴叫,血肉横飞,打死的猴留待剥皮,没死的关进笼子。被关进笼子的猴子集体绝食,以死相抗。表现出了“不自由,毋宁死” 高贵的猴子气节。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人的嘴有时是万恶之源,成了动物的坟墓。书中叙述数人围坐,卡住一个活生生的小猕猴的脖子,“德高望重”者用锤击破猴脑,在“服务生”的协助下,揭开猴的天灵盖,众人鼓掌欢呼,用小勺乘着温热舀吃着白哗哗的脑浆,据说可以补脑。一个鲜活的生命顷刻变成了口中之食。人把手伸向了近亲,伸向了同类……我想起了思想启蒙者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我认为这种为满足口腹之欲猎鲜的屠杀,残忍与愚昧更甚。叶老师叹息道,人的可恶,较之畜牲更甚。动物同样具有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善待动物如同善待人类自己。在最后一章叶老师用悲痛的笔调讲述了2000年发生的震惊佛坪,震惊全国的在秦岭中制造的“12.16千斤砸”特大血案。盗猎者在山中棚子里设置了机关,寻踪熊猫的保护区年轻的工作人员,一进入棚子,刹那间棚子塌落,二十余块二三百斤的大石头砸下来。保护区两名工作人员,一个被砸成了肉饼,骨头没有几根完整的,一个奄奄一息,现场惨不忍睹。我不寒而栗 ,可恶的盗猎者,凶残的刽子手直接向动物保护者宣战,真是禽兽不如,愧而为人,让人恨之入骨,该千刀万剐惨案的制造者何老二被判无期,何老大被判死刑。
叶老师以练就的“狼心狗肺”体察着秦岭深山的生灵们,以敬天惜物的怜悯心怀,为环保奔走呼号,关照老县城的动物们,让他们的生存空间不受侵占,生命形式得到尊重,关照动物,也就是关照我们人类自身。
(三)秦岭无闲草
秦岭被喻为“北方第一峻峰,天下无双福地”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叶老师跟随秦岭植物研究员在老县城的上里穿巡,了解到她所看到的植物几乎都有药用价值,并亲自体验了有些植物的药效,赞叹秦岭山地就是一个完整的中成药库。秦岭丰富的植被,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森林破坏,一切就乱了。
叶老师从祖先毁林盖殿修陵写起 ,“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的万方木材建构的“黄肠题凑”的触目惊心,面对经千年而没腐烂的木材,感慨道:这里埋葬的不是秦的诸侯而是一座森林。还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毁林大户秦始皇。写到清朝时借周至黑河水流运送木材将周围美木良材,几乎全部砍尽,痛心疾首的呐喊到:什么样的山林,经得起如此掠夺,如此糟蹋!写到反思“大跃进”时期的砍树烧炉,大炼钢铁的民族悲剧。写到三年自然灾害时,为增产粮食而纵火烧山。再写到到“文革”时无政府状态“造反派在县上夺权,干部在家避闲,群众上山砍椽”山里是日进千车,处处伐木声,败家到底。再些到80年代改革开放,倒卖木材,哄抢集齐林,殴打护林员,家家户户打制家具成风。写到85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吃完中国面,将一次性筷子带回家的日本老太太。最后写到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忧患意识的陕西政协委员黎邦俊,还有那个出差自带筷子的叶老师本人。在文中叶老师发问到:当用一次性筷子,自认为很“卫生”、很“进步”地往嘴里填塞大鱼大肉时,可曾听到手中筷子的呐喊,听到那片片森林轰然倾倒的声音?这振聋发聩的一问,是否让早已麻木不仁的你我心头为之一震,而有所改变。写到都市快节奏的西安高新科技开发区负责人,说他们在高新区种草不种树,怕人在树荫下优哉游哉地走,在树下喝茶聊天,要让人们在没有树的太阳底下晒着快快的走与高新区的发展节奏合拍。也是官员的叶老师,感叹我们追求的不是数字,而是现实,最最现实的是如何让老百姓过得更舒服些,随时随地给大家制造一个舒适环境……为这样敢于为普通百姓发声的环保主义者,人文主义者的父母官点赞,为关心百姓疾苦的正直作家点赞。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洪水泛滥,极端气候多发……无不警醒人们善待森林,善待自然。
在第八章结尾叶老师写到:世界的希望不是在政治家手里,不是在企业家手里,甚至不是在科学家们的手里,而是在我们的手里,在你我的手里。看完我沉默良久,是呀,那就请你我手下留情,敬天惜物,尊重每一个生命,给世界以希望……
九十年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禁止采伐,保护野生动物,叶老师写到,宁静的老县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熊猫在竹林里窜动,羚牛在山坡吃草,云豹在灌木中伏击,松鸦在大树上做巢,百姓荷锄下地,狗儿照旧朝着行人汪汪,孩子们朗朗的读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好一个老县城,好一个世外桃源……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京城“大宅门”走出的“格格”作家叶广芩老师在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老县城一待就是九年?她放不下老县城里的众生灵,更牵挂着我们人类自身的命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