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第318天

骆驼祥子,写人性的善恶转变

老舍在写完《猫城记》后,迎来了创作高峰,先后创作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些经典巨著。他对《骆驼祥子》最为满意,类比于“谭叫天唱《定军山》”。

《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是老舍辞去教职、全职写作的“第一炮”。当时有位同事和老舍聊天时提到,自己在北京曾用过一个车夫,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他还说到另一个车夫,被军队抓走后伺机逃出,还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

这两个故事引起了老舍的兴趣,觉得“颇可以写一篇小说”。他入迷地搜集资料,构思情节,还跟人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他自幼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于是把底层社会的世俗风情也融入进来。很快,这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的小说就出炉了。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之作。1941年11月,它在重庆再版,次年3月梁启超就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读骆驼祥子》予以发表。他说这部小说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纯熟而干脆的北平话,俏皮深刻、干净利落,又融合了西式的句法,增加了饱满细腻。

除了文字美妙,《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更为丰富、社会意义更为宏大。它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祥子,让读者读完后心里想的全是这个人,他的命运,他失败的原因,他作为一个人的悲剧,以至于会忽视文笔和作者!而这正是文艺作品的成功之处,因为好的作品要体现人性。

在梁实秋看来,小说不可以没有故事,但也绝不可以只是讲故事。最上乘的艺术手段是凭藉一段故事,来表达对人性的理解。老舍之所以能把祥子写得如此生动,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变成了祥子,揣摩他倒霉时、得意时怎么想,被骗时是怎样愤怒,受诱惑时又是怎样的为难。

为了写《骆驼祥子》,老舍尽管自己没有拉车体验生活,但他一定和很多车夫聊过,懂得这一行的行话和规矩,懂得这个行当的酸甜苦辣。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这些人的“心理”,用心体会祥子的喜怒哀乐。在动笔写作时,他自己就变成了祥子,然后忠实、细腻地写了出来。

所以有人才说:“一切文学皆是自传”。好的小说最能反映人的“心理”,是用我笔写我心。但这是很吃力的工作,因为人的“心理”最难懂得彻底,写得透彻。但只有把这层人性琢磨透了,写透了,这部小说才能成为经典,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好的小说不只是供人娱乐,而是帮助我们理解人性。这就是伟大作品与通俗小说的区别。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多都改编自当时的民间故事,但最终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风貌!

但很多作者不愿意费这样的力气,只愿意浮于表面,写点有情节推进、却无心理变化的“纯故事”,只可供人消磨时间,却无法成为艺术作品。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66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