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自救手册 | 双心治疗带你走出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上)
【1】前言: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我曾经是一个公司老板,创业的劳累和压力让我患上了精神焦虑,然而我却毫无察觉,直到后来第一次惊恐发作时心脏跳得非常快,那种濒临死亡的强烈恐惧感,把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的信念给击碎了,从那以后,我便每天陷入了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忧虑之中,脑海里时常强迫性地去幻想各种有关死亡的念头和画面。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躯体症状的折磨,比如心脏部位疼痛、手脚发麻、心率不齐、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头痛耳鸣等等,最后,我去看了精神心理医生,并被确诊为焦虑症并发抑郁症和强迫症,出于对精神药物副作用的恐惧,我没有选择吃药,而是选择自我拯救这一条道路。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看了超过20本精神心理书籍,通过不断地感受和实践,最终找到了真正有效并且符合精神焦虑症患者的书籍和方法,其中,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英国的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和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这两位博士都主攻精神心理专业,年轻时也都曾患上过精神心理疾病,后来他们靠着自己的方法痊愈了,因此他们所写的书是能真切理解我们精神心理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的,他们能从我们患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像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医生一样高高在上地给我们讲问题,我推荐大家购买这两位博士的书籍放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来安抚自己。
通过看书和实践两位博士提供的治愈方法,我的焦虑症其实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是偶尔会出现复发的迹象,虽然复发的症状并不严重,但也足以让我心烦意乱,后来,我在公立三甲医院偶然遇到了一位心血管内科医生,从他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双心治疗”这个名词,在他的帮助下,我的焦虑症和躯体症状终于彻底的痊愈了!(为了避免医托和打广告的嫌疑,我不会在文章里公布这家医院和医生的名字,请大家放心)
如今,恢复了正常生活的我,深知还有很多同样患上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在饱受躯体症状的折磨,因此决定写下这篇文章来帮助大家。
更重要的是,在自救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有关焦虑症的文章和音频都有制造恐慌的嫌疑,一些所谓的专家甚至只会照本宣科地把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的疾病都罗列出来,就好像机械式地复制粘贴一样,有的甚至会把情况给夸张化,比如会把抑郁和癌症挂上钩,但其实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来说,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信息,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反而会加重精神心理压力,使原本的情况更加糟糕。
一开始,我不明白这些所谓的专家为什么会制作这样的文章和音频,直到我添加了文章和音频里的联系方式,并被引导进行付费咨询和购买课程后才明白,原来他们只是想通过贩卖焦虑来迫使患者与他们产生交易,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想说:我们患者只是精神心理出了问题,但是智商却没有问题,对于那些真心实意帮助患者的人,我表示感谢,那些企图通过制造恐慌来割患者韭菜的人,我表示鄙视!
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正是因为看到了国内精神心理领域的乱象,同时也深刻理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遭受的痛苦,因此,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决定尽己所能地帮助大家,我坚信有经历就有发言权。
在此,我也承诺,绝不会在我所写的这篇文章里进行任何营销行为,不咨询、不卖课,只是单纯地分享我亲身实践并挑选出来的好书籍、好文章以及好方法。
我知道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朋友们都曾花过几万甚至十几万去治疗自己的病,所以,只要我愿意收费,相信大家也是愿意支付这笔费用的,但是我并不想这么做,原因我会在后面关于自我疗愈方法的价值感疗法里会说到,到时候大家就明白我为什么想无偿地、免费地去做这件事了。
由于已经有读者向我抱怨自己上过当,所以在最后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一句:任何没有亲身经历过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人,他所发表的任何文章、视频、音频,几乎都是为了引流然后卖咨询或者卖课程的,有一个算一个,无一例外,希望大家能多留个心眼,仔细甄别!
【2】什么是双心治疗?
双心治疗中的“双心”指的是“心脏+心理”,是近十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倡的一种新型问诊模式,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心内科医生出诊,在诊治患者心脏疾病的同时,对存在心理疑惑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及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明显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从而达到心脏和心理这“双心”都健康的理想状态。
据统计,大约70%的心脏病患者会伴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障碍,但是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去看心理医生,而是因为胸闷气短、心慌心悸等躯体症状去看心内科医生。同时,大约三分之一到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各项生理指标也都正常,会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其实是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需要“双心治疗”的患者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患者是精神焦虑症患者,这种患者尽管在检查心脏后发现并没有异常,但是却经常会因为自我感觉胸闷胸痛、心慌心悸等躯体症状而怀疑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再加上由于做检查时医生解释的不清楚,以及身边总听到有人因为心脏病而去世的消息,于是便让患者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变得惊恐和忧虑不安;
第二种需要“双心治疗”的患者是曾经做过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是在经历了急救、手术、看见病友死亡等刺激后,再加上对疾病预后处理方式的不了解,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
我曾经去公立三甲医院做过两次心脏彩超检查和两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每次的结果都是正常,但是在第二次做心脏彩超的时候,看诊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在看了我的检查报告后,告诉我是焦虑型的神经衰弱,并且开了三种精神类药物给我服用。
当时,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诊断心理疾病这种事,我感到很惊讶,仔细询问下才第一次从这位医生口中得知“双心治疗”这种问诊模式。
我推荐有精神焦虑症的患者去看心血管内科医生,如果给你看病的医生不懂什么是“双心治疗”,那么我建议你换一个医生,因为只有懂得“双心治疗”的医生,才能真正帮助你解决精神心理上的问题。
我之所以推荐大家去看心血管内科医生,而不是让大家去看精神心理医生,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精神焦虑症患者的恐惧根源是在于心脏方面的,如果只是看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则很难给到我们有关心脏方面的权威诊断,这也就无法给到我们真正的心理安全感了。
【3】神经衰弱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的关系
知名医学大V丁香医生曾在2018年的时候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神经衰弱: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疾病》,文章里面说到,神经衰弱这个词最先是由美国医师比尔德在1869年提出的。
当时的神经学家把神经衰弱定义为一种慢性的、功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工业化导致的神经力量损耗和衰弱,常出现在社会中上层脑力劳动者身上,后来的医学家们重新定义神经衰弱为一种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伴有许多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的疾病,许多医学工作者都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神经衰弱的患者会越来越多。
直到1940年以前,欧美国家都流行用神经衰弱作为诊断结果,很多症状都会被划分到神经衰弱的范畴里,比如头痛、耳鸣、失眠、烦躁、疲劳等等,但是由于西方医学家们觉得神经衰弱是个笼统的疾病名称,很多症状不经过区分就被冠上了神经衰弱的名号,使得神经衰弱像是个堆放症状的垃圾桶一样,所以,到了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里就取消了神经衰弱这种诊断结果,并把它细分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更为详细精准的医学名词。
后来,西方国家已经没有所谓的神经衰弱患者了,只有焦虑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强迫症患者等某个具体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但是神经衰弱却又被中国医生们作为诊断结果来继续使用,并且流行至今,所以丁香医生的文章才说神经衰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疾病。
在中国,神经衰弱本质上就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综合体,有时候神经衰弱只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期阶段,往往还没严重到要被确诊某个精神心理疾病的地步。
另外,在精神心理医学的领域里,有两个知名的医学博士都在用神经衰弱作为诊断结果来写书,并且帮助了无数的患者痊愈,他们就是英国的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以及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
这两位博士所写的书籍,分别是:《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例分析卷+演讲访谈卷)、《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自觉和领悟之路》。
我的这篇文章就是以两位博士的这5本书作为基础,并结合我个人亲身治愈经历所写下的,愿它能帮助世上千千万万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脱离苦海,重回阳光快乐的生活!
同时,我建议大家去网上或线下书店购买这两位博士的5本书仔细阅读一遍,因为这篇文章我只是挑出5本书里最适合大多数患者的内容,一些不常见的内容我就没有收集进文章里,但是总有一些患者会出现那些不常见的情况,所以看书能更好地帮助自己。
【4】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要想知道焦虑症躯体症状的发病机制,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清楚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根据《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所说,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自主神经系统和非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由自己主动支配的神经系统,它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有许多神经从这里伸出来并连接至肌肉,从而使我们能够控制手、脚、头等身体部位。
同理,非自主神经系统就是无法由自己主动支配的神经系统,是我们焦虑症患者需要重点了解的神经系统,它主要控制心脏、血管、肺部、肠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因此,焦虑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往往就是非自主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所导致的。
在非自主神经系统中,又被分为两个小的系统,分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交感神经系统会对我们的情绪直接做出一系列的反应。
比如,当我们感到紧张、害怕和恐惧时,大脑会发出脉冲电波去刺激内脏器官上的交感神经末梢来释放肾上腺激素,从而让内脏器官活跃起来,这时我们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脚发麻、胸口发闷、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
由于肾上腺腺体这个器官也会在交感神经的刺激下分泌出额外的肾上腺激素进入血液里,使得交感神经的作用增强,所以,一旦焦虑症患者对躯体症状过分地关注和恐惧时,就会使得身体陷入到一种不断分泌肾上腺激素来刺激内脏器官活跃的恶性循环之中。
副交感神经系统其实就是用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内脏器官逐渐恢复平稳状态,正常人之所以感觉不到身体有症状,就是因为副交感神经发挥了抑制作用的结果。
【5】神经衰弱的病理及成因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越来越大,因此不少人都有或轻或重的神经问题,而失眠易醒就是神经出现问题的特征之一,随着症状的加重,就很容易发展成为神经衰弱,然而,单纯只有神经问题的人还是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而一旦发展成神经衰弱,那么往往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自理。
神经衰弱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所引发的压力长时间地积累,然而,当一个人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下时,人体就会出现四种反应压力的方式,分别是:肌肉疲劳、情绪疲劳、脑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肌肉疲劳很容易理解,就是当我们在托举重物的时候,在物体重量的压力下,肌肉持续地发挥作用并且释放能量,当能量消耗掉的时候,肌肉就会变得疲劳,需要通过休息来恢复。
而当情绪出现疲劳并且持续处在压力状态下时,就会导致分泌肾上腺激素的神经变得敏感和兴奋,从而出现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由于患者对这些症状的不了解和恐惧,于是便刺激了身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激素,使得症状出现得更频繁、更严重,导致患者陷入到持续不断地恐惧又持续不断地分泌肾上腺激素来刺激症状出现的恶性循环之中。
情绪疲劳的人往往状态会很不稳定,心情总是时好时坏,他们会觉得自己快要疯了,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紧张,都会觉得受不了,当一个人敏感到这种程度时,他会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感到恐惧和迷惑,会不停地想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以至于最后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当怀着焦虑的心情不断地去想这些问题时,大脑就会开始变得疲劳。
大脑一旦疲劳,很多焦虑的想法就会像被粘在上面一样,在头脑里转个不停,怎么甩也甩不掉,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有的想法甚至会很愚蠢,这些反反复复出现的愚蠢想法会让患者感到害怕和迷惑,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疯了,而越是这样想,就越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看来,患者们与其这样和大脑做对抗,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倒不如顺着大脑去想就好了,不要固执地认为“我不能这么做”,并竭尽全力地去避免这些想法,而是应该坦然地去想任何事情,如果这些想法很可怕很愚蠢,那就让它们变得更可怕更愚蠢就好了,毕竟它们仅仅只是想法而已,想法不等于就是事实,也不等于你就会这样做,焦虑症患者就是错误地把想法当做是即将发生的事实了,所以才感到恐惧和害怕。
很多患者到了后来所关注和担心的事,其实已经不是原来那些对自己造成压力的问题了,反而是自己身体目前的状态和即将会发生的事,这就给自己额外增加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其实它们最终都会平静下来的,但是,由于经历过这些症状所带来的濒死感和恐慌感,焦虑症患者会经常性地去摸自己的心跳和脉搏,因为他们害怕这些症状会再次发作,更害怕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晕倒或者猝死,这就会让他们再次回到肾上腺激素和躯体症状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神经衰弱患者大多数具有敏感多疑的性格,所以,当患者去医院做检查时,如果医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出诊断结果,而不跟患者详细地解释检查报告,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认为医生还有事情隐瞒着自己,他们会在心底里觉得自己还存在其他隐藏的疾病,只是医生没有说出来或者医院没检查出来,这就导致患者仍然处于紧张害怕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使躯体症状再次出现。
并且,当患者努力地想要在某些公众场合表现得像个正常人一样,不让自己的躯体症状发作,结果却反而越有可能在这些场合发作,因为当自己越是努力要去抑制时,内心就会越紧张担忧,就越容易导致身体分泌肾上腺激素来刺激症状的出现。
很多正常人往往对焦虑症患者的种种心态感到不理解,他们会觉得这纯属是我们患者想太多所导致的,认为只要专心投入工作或者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面就可以得到解决,但实际上,我们患者所感受到的恐惧感和疼痛感是正常人所没有感受过的。
由于我们的神经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和脆弱,所以,同样的躯体症状,正常人感受到的程度也许是1级,而我们患者感受到的程度却有可能是5级或者6级,甚至可能是10级,这些剧烈的感受会不断消耗我们的体力和脑力,导致身体越来越敏感,症状越来越容易发作,也就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工作或者其他事情上面。
很多患者其实都是很勇敢的人,他们会选择与躯体症状进行抗争的方式来让自己战胜疾病,想以此达到痊愈的目的,但这反而是错误的做法,因为抗争的心态会刺激交感神经的活跃,使身体变得紧张起来,这就会导致身体分泌并释放更多的肾上腺激素来加重躯体症状。
最后总结一下,神经衰弱只不过是一种情绪和脑力上的疲劳,而恐惧通常是引发这种疲劳并让它持续下去的原因,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神经衰弱其实就是这种体验加剧后的表现而已,不论处在什么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境地,只要不再恐惧,神经衰弱就可以被治愈。
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说过:对于神经衰弱,把它当做病来治疗,反而治不好,把自己当做普通的健康人来对待,却容易治好,神经衰弱的症状其实并不是神经方面的衰弱所导致的,这些症状往往是主观意识上的精神性产物。
无论神经衰弱的程度是轻还是重,恐惧都是引发神经衰弱和躯体症状产生的根源,人们越是恐惧就越想逃避,越想逃避就越是恐惧,只要认清自己所有的躯体症状其实都是由“恐惧-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加恐惧”这种恶性循环模式所导致的,你也就不会再感到迷惑和害怕,当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患病的,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痊愈。
【6】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也叫神经质,神经质这个词是日本森田正马博士所提出的,根据他的观察,一般会患上神经衰弱的人往往具有疑病素质,这类人的自我反省能力特别强,经常对号入座,将事情中不好的方面都和自己挂钩,最后在精神交互作用下,导致躯体症状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疑病素质?
疑病素质就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的一种性格特质,本质上是对疾病的恐惧,害怕自己会得病,因此总是去猜测和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病,这是人类生存欲望的表现,是人的本能,如果丧失了这种本能,人类就难以生存,但是,当这种心理过于强大,以致于超过了正常程度时,就会形成一种异常的精神倾向性。
森田正马博士指出,人类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
内向型人格往往爱自我反省、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注意力常常集中在自己身上,从而忽视了身边的环境和其他人,这种关注自我的人格一旦用力过度,很容易就会把普通正常人都会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误认为是疾病的前兆,然后就会对这些异常现象充满忧虑和担心。
相反,外向型人格追求现实真相、目的明确,常常会因为实现目标而沉浸在外界的事物中达到忘我的状态,所以容易忽略掉身边的琐事细节,也不太会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情况,正是因为这样,外向型人格往往会过分地操劳,以致于搞坏了自己的身体。
焦虑症患者就是内向型人格过于强大,以致于超过了外向型人格,导致精神倾向于自我内在,而一个精神生活圆满的正常人,一定是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互相协调的,任何一种性格的比重增大都会导致精神心理状态的失衡,从而出现异常的精神倾向性。
有疑病素质的人,根据他的精神倾向程度和种类,可以分为死亡恐惧、疾病恐惧、吉凶恐惧等等几十种不同的恐惧症,而这些恐惧症往往会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心慌心悸等症状,但是,由于这些症状并不是真正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往往在医院里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很多焦虑症患者都会这样说: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好像是个正常人,没有什么病,但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正遭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
由此可见,神经衰弱的症状全部都是患者主观上的感受,并不是客观角度上可以看得到的病症,正是由于这些症状实际上不是真正疾病的表现,所以把它们当做病来治反而治不好,只有把自己当作健康人来对待才容易治愈。
另外,森田博士还表示,无论患者自身主观上感到多么地痛苦,也必须努力做到像正常人一样去上学和工作,我有个朋友是因为小时候做过心脏手术而患上的焦虑症,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之久了,这十年里她依然坚持上学和工作,从未停止过,由此可见,患上焦虑症的人并不会因此而丧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什么是精神交互作用?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个偶然的机会,使自身出现了某种感觉并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从而导致这种感觉变得更加敏锐起来,而这敏锐的感觉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力彼此促进、相互作用,使得这种感觉越来越强。
当一个人过分看重疾病,总是疑虑和担心自己会患病时,那么这种精神状态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正常人都会有的感觉上,比如头痛、头晕等等,而注意力越是深入,感觉就越是敏锐,感受到的就会越强烈,这样又导致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这里,如此恶性循环地逐渐将这种异常感觉增强并恶化下去。
很多常见的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心悸、失眠、手脚发麻、神经疼痛等等,这些是包括健康人在内谁都会经常遇到的普通生理感觉,一般正常人由于没有对这些感觉引起过分的注意和猜疑,所以当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后,就不会再去过多地担心和紧张,即使曾经有过留意但也会很快就忘掉。
然而,由于神经衰弱患者存在疑病素质,所以会把这些正常的感觉当做是疾病的前兆,从而引起了对这些症状的恐惧和不安,整个人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对症状发作的恐惧上,并且还会觉得自己面临的这些症状是性命攸关的重大事件,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只有弃车保帅,放弃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等等,连自己的兴趣和欲望也都消失了。
患者经常会想“像自己这么痛苦的人,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这种想法也证实了患者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事物的性格特点,把自己完全封闭在主观世界里,完全没有能力去顾及其他人,觉得其他人的病都无所谓,唯独自己的病才是最痛苦的,由于精神交互作用,使得这种感觉逐步加深,逐渐强化和固定,以致于成为长期的症状。
当注意力与感觉相互作用时,就会越发引起自身的敏感,即使症状早已经消失了,患者仍然会把痛苦的感觉残留在主观意识上,于是便呈现了和疾病相同的症状,最终形成习惯性头痛或者习惯性心慌心悸等情况。
精神交互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精神性心脏病,当看到有人因心脏病而去世时,焦虑症患者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会去思考自己是否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并因此出现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最后引起心慌心悸的发作,有时候在感觉到心脏跳动有异常时,便立即把这种异常情况和以前见到过的心脏病案例联系起来,在精神交互的作用下,就会因此引起心慌心悸的发作。
并且,由于这种心慌心悸的症状经常反复发作,患者便常常处在这种恐惧的控制下,注意力也经常被吸引到心脏这个部位,因而就越是增加发作的频率和强度,简单来说就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生活体验。
总结
神经衰弱患者在发病的初始阶段,由于自身存在疑病素质,而把一般正常人都会有的感觉去进行猜疑和忧虑,错误地认为这种正常人都会出现的普通症状是一种异常的病态现象,并因此在心里耿耿于怀,甚至恐惧某个症状的出现和发作(比如心慌心悸)。
并且,患者还会对这些症状的发作情景进行预先的想象,而这种预先想象又和之前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某些案例进行了联系,于是就感觉症状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在精神交互的作用下使得自己陷入了主观幻想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最终导致症状发作的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
患者越是想让自己不去担心,就越是会下意识地去关注这些症状,越是想放松自己,就越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悲观,这样下去,越忧虑就越觉得病情加重,从而更加忧虑起来。
森田博士指出,神经衰弱症状的痛苦,其实并不是实际的痛苦,而是因精神交互作用,自然地造成了恶性循环所引发的观念性痛苦,它们是主观意识上的产物,当停止对症状进行想象,并且任由症状痛苦到极点时,就能终止精神交互作用,同时,不要经常向人诉说自己的症状有多么痛苦,因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怜悯,它会不断加深痛苦的感觉,让痛苦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7】自我疗愈方法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八字疗法
八字指的是“面对、接受、飘然、等待”,八字疗法就是说当症状出现时要去面对症状,不要因为恐惧而逃避,同时接受症状的出现并与它们共同生存,并且飘然地对待症状,任由恐惧感席卷你的全身,但你却不为所动,最后静静地等待身体和心态恢复平静,这是针对“恐惧-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加恐惧”这个恶性循环所创造出来的疗法。
很多患者在出现躯体症状时,会因为恐惧和担忧而下意识地想去逃避这些感受,就算是不逃避、勇敢地面对了,也是采取抗争的方法,这使得自己依然处于一种对抗的紧张感中,导致身体持续分泌肾上腺激素来刺激症状的产生。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创造的八字疗法,就是在看清了所有躯体症状都是纸老虎这个真相后,鼓励患者面对自己的症状,甚至可以大声地向自己描述身上的每一种感受,比如“我现在感觉心跳有些快、双手有些发麻”等等,然后全然地接受这些症状的出现,以一种飘然的心态去度过症状发作的时间段,心甘情愿地向恐惧低头,即使症状发作了也毫不在意,继续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过分地去关注那些症状,并且顺其自然地耐心等待,直到肾上腺激素减少分泌后,症状自行消退。
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说明了分泌肾上腺素的那些神经,它们的威力其实是很有限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种症状上,并且努力让这些症状变得更严重,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可能还会让症状减轻,这是因为当你集中注意力在症状上并让它更加严重时,你的心态并不是紧张和恐惧的,而是一种带着好奇、有趣甚至是挑逗的心情来看待症状,这就跳出了神经系统的恶性循环,因为只有紧张和恐惧的心态才会加重症状,其他的心态都不行。
接下来再说说如何飘然和等待,举个例子,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因为害怕躯体症状的发作而放弃做某些事,比如害怕心慌心悸而不敢坐公交车和地铁,害怕双手疼痛而不敢拿重的东西等等,这个时候,飘然的状态就能产生出神奇的效果。
要知道,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神经过度活跃以及太敏感所导致的,但是我们的身体在医学上却是非常健康的,很多你以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实际上都能做到,而且还可以做的很好,只是你内心对症状的恐惧感束缚了你的行动,让你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么,如何克服内心对症状的恐惧呢,这就需要飘然的状态了。
飘然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让你把自己的身体飘起来,假如你害怕心慌心悸而不敢坐公交车,那么你就想象自己是飘着进入车里的,然后飘着穿过车里的人群并且坐下,也是飘着等待到达终点站,最后飘着下车,这个做法听起来虽然挺可笑也挺幼稚的,但是它确确实实可以帮你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帮你去做一些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我曾经就试过用这个方法,让自己重新坐上了地铁,并在地铁上待了一个多小时而没有发作。
在我看来,这个做法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它对注意力产生了转移,因为在想象自己飘着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飘着的状态和感受上,从而忽略了原来所担心的症状,让自己放松下来。
而且,飘然的运用并不止是在躯体症状上,对待脑子里经常冒出的一些不好的想法也可以用这种做法,我知道焦虑症患者的大脑里会经常出现可怕的想法,有时想法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说了,可怕的想法对于一个疲劳的大脑来说是很顽固的,甚至是带有强迫性的。
当大脑出现强迫性想法时,可以想象身体里有某种通道,让这些想法飘然地离开,比如不好的想法化成了一缕青烟从耳朵里飘出,或者成为了液体随尿液排出等等,尽管方法依然幼稚可笑,但是只要对病情有帮助,任何方法都值得我们尝试,毕竟比起症状的折磨,这点幼稚和可笑又算得了什么,活着并且舒服才是硬道理。
最后说说如何等待,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就告诉了两点,一个是有意识地无作为,另一个是放松的心态,这两点通过前面的讲解其实都不难理解,说到底就是让你面对症状时彻底放弃抵抗,放弃想要控制恐惧的努力,以及不断分析自身症状的想法,因为这些做法只会让你更加紧张,从而陷入神经系统的恶性循环之中。
你需要做的,只是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自己的躯体症状会出现甚至会加重的情况,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慢慢地,你的头脑就会开始放松下来,接着身体也会跟着放松,最后症状自然而然地减轻或者消失,在这个过程中,你所需要做的只是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等待就行了。
人一旦有事情可以做,他就能够将自己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承受着症状带来的痛苦,另一部分则开始接受并飘然地等待康复,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转移注意力而没事找事做,一定得是自己真的有事可做,否则一味地追求做事的状态,本质上还是一种逃避症状的心理,如果把工作看成是对抗症状的手段,那就只会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地疲劳。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说到,一个人的身体会在他大脑安宁的时候得到康复,而大脑更有可能在有事可做的时候获得安宁,比起轻度的活动,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和发慌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有时候你也许会觉得很疲惫,但只要你的兴趣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身体的状态上,那么身体是随时可以满足你的合理要求的,不用担心它会过度劳累。
在运用八字疗法的过程中,你难免会经历失败,甚至会开始质疑八字疗法是不是真的有用,在这里我可以向你保证,八字疗法绝对能够让你度过90%的症状,直到彻底痊愈,我也曾经失败过无数次,每一次被症状占据了上风后,到了下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相信威克斯博士,并且重新再尝试一遍八字疗法。
很多人在恢复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症状复发的情况,原因是脑子里的记忆时常会唤起某些想法并引发某种特定的感觉,但这只不过是记忆用来吓唬患者的小把戏而已,当症状复发时,患者越应该勇往直前,这时复发就可以成为前进的机会,经历过复发的患者还能够建立起更坚定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就意味着康复的开始。
当一次次成功地从失败中走出来,这种信念就会得到强化,而这种信念只有通过面对、接受、放松并耐心等待才能获得,多次的复发可以让患者逐渐熟悉摆脱复发的方法,以致于让患者不再害怕复发。
复发只是恢复过程中的停滞,它是恢复过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恢复进度发生了倒退,每一位患者都必须去经受复发的打击,必须克服它,无论复发时有多么可笑的或令人恐慌的想法,都必须去接受它们,把它们视作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想什么都没有关系。
另外,在疗愈症状的过程中,你一定不能自我怜悯,不要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倒霉最痛苦的人,也不要觉得身边的人多么不理解你,这种做法会把你封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世界里,无法客观地看待你所处的状态,这样会导致你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
其实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怜,世上没有患焦虑症但是比你活得痛苦的人多的去了,比如那些后天残疾的人以及家庭不富裕但是患上了大病的人,如果你总是活在自我怜悯的情绪中,那就会浪费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精力,也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八字疗法的状态中。
而且,你也许会在康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虽然不会再对症状感到害怕了,但是总会隐隐地有一种焦虑感,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一样,这一点,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有提到过,它其实就是一种长年累月的焦虑感所引发的习惯性情绪,是你习惯性地去焦虑罢了,这种感觉只要等待和接纳就能消除,你并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但是你需要改掉自己杞人忧天和凡事想太多的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想想其他的事,走出家门和其他人接触,变换一下心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关于八字疗法的“面对、接受、飘然、等待”,相信你已经清楚地了解并且感受到它的实用性了,你只需要在症状出现时不断地去练习八字疗法就可以完全地学会他们,下次症状再出现时你不需要恐慌,你要告诉自己这又是一个练习八字疗法的好机会,毕竟躯体症状最终是会消失的,所以你应该对自己还有练习的机会感到高兴才对,如今我能练习八字疗法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因为我的躯体症状已经好久没来拜访我了。
还有一点,希望你能注意,那就是症状的消失不叫痊愈,症状变得不再重要才是痊愈,痊愈的病人往往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我们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会因为压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痊愈意味着自己懂得如何去接受,如何去经历,以及如何去应对,这样就不会再把症状看得很重要,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痊愈的人能够承受对过去的记忆以及随之而来的症状并完全接受,因为这对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这就是康复,这就是痊愈,记忆肯定还会回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症状也要回来。
患者在痊愈前会有很多奇怪的感受,而每种感受都应该无条件地去接纳,并且带着这些感受去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你现在正踏上我曾经走过的路,所以,好好练习八字疗法,相信自己一定会痊愈的,我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森田正马博士的静卧工作疗法
森田正马博士一生中尝试过几十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试验方法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医生在治疗患者时,都只会片面地探究生物因素,或者单纯地用药物进行治疗,这种只盯着疾病而忽略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其实是一种呆板的治疗模式,在森田博士看来,一种疾病必然经常表现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以他在给患者做治疗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结合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生活实际情况来看待问题。
森田博士所创造出来的“静卧工作疗法”,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疗法,这种疗法的重点是对疑病素质的调整,以及对精神交互作用的破坏和去除,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行为和精神态度加以指导,并对患者得到的体验进行分析评价,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判断和应用。
由于神经衰弱患者的性格特质里,关于生的欲望非常强烈,而另一方面自我的反省力又较强,所以,在自身的欲望与自我反省之间,很可能诱发起一种内在的精神冲突,由此形成各种痛苦的症状,“静卧工作疗法”就是在于针对以上特点,破坏患者的这些幻想或误会,调和其精神冲突,使患者发扬自己原来那纯真的性格,能做到这样的话,患者的症状就会自然消失而得到痊愈。
“静卧工作疗法”主张的是“顺其自然”,很多人不懂什么叫自然,比如夏天热冬天冷,这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然而,希望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想法则是人为的妄想,如果一直抱着这种妄想,只会让自己持续陷入到一种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痛苦感受里。
森田博士认为,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必须要打破这种违背自然的思想矛盾才会有效果,所谓打破思想矛盾,就是对待寒冷则必然会感觉到它寒冷,对待痛苦和恐惧也必然会感觉到它痛苦和恐惧,不要徒劳地做愚蠢的事,也就是我们要顺从自然,要绝对服从客观事实和真理的意思。
对待焦虑症的躯体症状也是如此,症状的出现本来就是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让人觉得难受的,如果能顺从症状并且忍耐住症状的折磨,单纯地把痛苦当做痛苦那样去忍受,那么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去忍耐寒冷,夏天的时候去忍耐炎热,这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
一句话概括地说,就是放弃人为的笨拙意图,而应该顺从任何情感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企图依照人为的设计,随意支配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反而会徒增烦恼,而这也是必然会失败的事实。
当患者学会顺其自然地去忍受症状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从症状的痛苦里跳出来,甚至会忘掉症状的存在,比如近视是一种眼睛出现异常的症状,但是你却很少见到有人因为自己的近视而恐惧忧虑的,那是因为在近视患者的心里,他们觉得近视是随着年龄增长所必然会出现的东西,所以他们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近视这种异常症状,照样去过自己的生活,不受近视的影响,也不会出现忧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森田博士还指出,人的情绪在某种刺激下持续地存在时,就会逐渐强化,例如吵架之所以越吵越凶就是因为持续施加了愤怒这个刺激,同样道理,当焦虑症患者向家人朋友诉说自己的症状和痛苦时,越是说得仔细,就会越加深他自己对症状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又会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够同情,通过不断地增加这些负面情绪刺激,结果反而会加重自身症状的痛苦感受,从而越来越把自己封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世界里,丧失了自己对于客观事实的正确判断能力。
森田博士表示,人类任何情感的演变过程都像山峰一样有高有低,情绪会在一升一降后再逐渐消失,所以要顺从情感的自然发生,对于痛苦和忧虑等情绪,也要任其自然发展,要忍受这一过程,不久它就会逐渐消失,直到感受不到,这就像是用热水泡脚,刚放进去的时候会感觉水很烫,但是放久了,适应了水的温度后,反而感觉不那么烫了,对待躯体症状也是这个道理。
下面说说“静卧-工作疗法”的具体实操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一期:静卧阶段(4-7天)
静卧阶段一般持续4-7天,静卧的意思就是静静地躺在床上,它是治疗神经衰弱最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要完全将患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禁止患者和别人见面、讲话、读书、吸烟及其他一切解闷或者打发时间的活动,除吃饭、洗漱和大小便外,患者几乎要绝对地躺在床上,并且保持绝对的安静。
静卧的目的就是要让患者单纯地去体验痛苦到达极点的感受,并且剥夺患者长期以来想要去治疗疾病和逃避痛苦的念头,使患者对自身的痛苦采取无可奈何的忍受态度,让患者顺其自然地安静休养,调整身心的疲劳,最后通过人类情感的自然演变过程,使忧虑和恐惧的情绪逐步消失。
静卧疗法对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神经衰弱患者的失眠是由对失眠的恐惧所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失眠,患者自己越是努力想睡,精神就会越紧张,有的患者甚至还尝试过各种办法,结果反倒使得精神愈发活跃起来,更加难以入睡。
静卧的过程中,如果感到想要睡觉,那么不必选择固定的时间,随时都可以睡觉,如果睡不着,连续一周不睡也没关系,千万不要自己想办法勉强去硬睡,在这期间,患者很快就能打破对失眠的恐惧,经过3-7天的时间,基本就可以解除失眠的痛苦,而且也不会出现白天睡了晚上就睡不着的现象。
一般来说,静卧阶段到了第二天,患者就会变得像一般人那样,没有什么痛苦了,也不再为症状分心,开始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联想,比如想着关于自身的问题、疾病的问题、过去和将来的问题等等,并且对这些问题出现预先的幻想并感到恐惧,由此而成为心里的痛苦和烦恼。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幻想或着痛苦,患者绝对不能想办法去掩饰,要停止一切企图消除或忘掉烦恼的想法,应该顺其发展,放任大脑去想象、去苦恼,即使出现了痛苦难堪的情况,也要咬紧牙关,静静地忍受。
痛苦烦恼越是加剧,反倒更能实现治疗的目的,在痛苦达到极点的时候,会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这个过程在2-3小时内就会实现,也有的人持续到静卧阶段的第4-5天才实现。
当患者已经脱离了原来消极的痛苦和烦恼后,就会开始感到无聊,心底里会冒出想要外出参加活动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欲望不能被满足的痛苦,这一时期就是“无聊期”。
森田博士表示,但凡是健康正常的人类,绝对不会待在床上什么想法也不出现,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当患者充分体会到这种没有活动的痛苦后,就可以从第二天开始让他下床活动,进入第二期的轻工作阶段。
第二期:轻工作阶段(7-14天,因人而异)
轻工作阶段一般持续7-14天,具体天数因人而异,同样还是采取隔离的方式,禁止患者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卧床时间限制在7-8小时,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再躺床上,同时制止患者自己测试病情和想办法治疗等行为,以免胡思乱想而导致忧心忡忡的,什么事都做不了。
在轻工作阶段,患者白天必须要到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醒着的时候必须连续不断地做事,每天晚饭后都要写当天的日记,每天早上洗完脸和晚上睡觉前都看一次书,看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让患者的精神在早上的时候活跃起来,在晚上的时候可以脱离杂念。
轻工作阶段的第1-2天,患者可以做扫地、洗碗、擦东西之类的简单工作,必须禁止一切让肌肉劳累的体力工作,其他的散步、做体操、吹口哨、唱歌、玩耍等所有解闷散心的活动都必须禁止,对待身体的不舒服感或者脑子里的强迫想法等感受,都听之任之,不多过问,要顺其自然任由身体状况自然地发展,以静心等待、安心忍耐的心情对待它们。
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应各种症状并安静地忍受下去,另一方面,使患者身心感到无聊,以促进其内心想要活动的欲望,通过这种轻工作疗法解决所谓无聊的问题,就是要让患者对待哪怕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事情,也要在即使很痛苦的情况下亲自动手去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是患者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如果工作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命令他去做,那么患者可能会在完美主义的性格影响下,感觉工作困难和害怕不能按时完成,因而不肯着手去做。
如果使患者的一切全都听任某种外力的指引,而不是顺应他内心自然发展的趋势,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的话,治疗的效果就不会理想,也绝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治愈。
到了轻工作阶段的第3-4天,开始逐渐减少对工作的限制,可以让患者开始做体力劳动,这时患者的活动欲望会逐渐增强起来,并且脱离预期情感,只对劳动本身感到愉快,若患者越来越渴望得到较重的劳动,则可以开始进入第三期的重工作阶段。
第三期:重工作阶段(7-14天,因人而异)
重工作阶段一般持续7-14天,具体天数因人而异,在此期间要注意排除患者对工作的预先考虑和价值观问题,一般人能做的事情,都要让患者亲自去做,因为患者对于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常常有期求过高价值的愿望,所以才时常伴随产生强烈的预期情感。
重工作阶段的目的是指导患者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劳动,并且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养成对工作的持久耐力,在获得自信心的同时,使患者反复体验对工作取得成就后的愉悦感,以培养其持续发扬的勇气。
第四期:生活实践阶段
生活实践阶段目的是要消除患者的兴趣主义和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症状上的状态,这时可以脱离一切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开始对患者进行适应外界生活变化的训练,为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好准备。
在这一时期允许患者外出和读书,但只有买东西或者有必须的事情时才可以外出,散步或者尝试性地外出试试看等情况都不允许,读书要排除所有娱乐性读物,也不要读哲学、文艺等思想性读物,可以读心理学、历史传记等平铺直叙、一看就懂的科学性读物。
关于读书的读法,建议最好是随便摸过一本书,翻开就读,不追求理解,也不必用力记忆,不求甚解地一直默读下去,当觉得读书读到厌烦时就合上书停止阅读。
患者常说读书时记忆力和理解力不好,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这实际上绝不是神经衰弱引起的,而是由患者的价值观和完美主义性格促使,是患者希望最有效地读书这一种内在想法引起的,患者读书时精力常常不集中在书的内容上,反而是不断揣测自己的心情,或者考虑以前的事,导致情绪焦躁不安,无法把书的内容看进去。
用静卧工作疗法治愈神经衰弱症状后,患者常常记不清自己的病是什么时候好的,无论是一般神经衰弱或者是强迫观念,按这个疗法,差不多同样的治疗天数就可痊愈,神经衰弱患者的所谓治愈,关键在于排除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症状上,让患者忘记自我感受到的症状,正因如此,当患者想自己动手来治好自己的病时,却往往不能如愿,反而会加重病情。
价值感疗法(重点必看)
价值感疗法是我基于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和森田正马博士的理论,深入思考后总结出来的一个新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的人生产生价值,从而超脱生死,把自己从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患上焦虑症的人应该有很深的体会,那就是无论自己身上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或者去做什么事情,总是会胡思乱想这些症状和做的事会不会让自己不小心死掉,所以,焦虑症患者的这些担忧和恐惧,本质上其实就是两个字——怕死。
一个人对死亡有多恐惧,那么他对生的欲望就有多强烈,当生的欲望逐渐减小时,对死的恐惧也会随之减小,如果自己不再害怕死亡,那么无论症状发作得多么严重,出现得多么频繁,自己也依然能够做到平静和淡然的心态,生活起来也就不会再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了。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贪生怕死是每个人的天性和本能反应,就连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也是因为苦恼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所以才选择舍弃王位出家修道6年,最终走出对生老病死的恐惧,修成正果,那么普通人要想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我曾经在这一点上思考了很久,总是找不到那个可以让人从容面对死亡甚至敢于走向死亡的方法,直到某一天,我遇到了《金刚川》这部电影,在看到电影的结尾,志愿军战士们勇敢地跳进河里,用人踩人的方式搭起了一座人肉桥梁让战友们通过时,我深深的被震撼了,那一刻,我问自己,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愿不愿意跳进河里被人踩着,然后默默地死去,出乎意料的是,我当时给自己的回答是——我愿意。
我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突然变得不怕死亡,是什么东西让千千万万的战士们敢于冲锋在前,哪怕倒地长眠也毫不退缩?后来,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词,那就是“死而无憾”。
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死可以换来一场战争的胜利,可以让后人过上和平的生活,所以我觉得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死而无憾了,于是,我终于明白,人活一辈子,其实追求的就是一个死而无憾。
为什么老年人很少会怕死,而年轻人却普遍更怕死呢?那是因为老年人活了一辈子,该尝试的东西他们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他们的人生已经没有多少遗憾了,而年轻人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尝试过,比如恋爱结婚、养育孩子、出国旅游、升职加薪、吃喝玩乐等等,所以他们才更渴望活下去,去体验那些未知的人生。
但是,总有一些人的寿命很短,根本活不到老年,甚至活不到中年,比如那些年纪轻轻就牺牲了的英雄战士们,他们也有很多事物没体验过,为什么他们也敢英勇赴死呢?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付出自己的生命,是一件值得的事,由此可知,一个人怕不怕死,归根到底,就是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感。
当你觉得自己的死亡是有价值的时候,那么你就不会再害怕死亡,比如当你知道自己的死可以换来你的家人或者你爱的人一辈子平安健康和荣华富贵时,这个时候,你一定不会像原来那么害怕,因为你觉得自己死得值了,所以你没有遗憾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需要我们走到这种靠死来换取价值的地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在活着的时候去达到这种死而无憾的境界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让你的生命活出价值感,这样无论你什么时候死去,你都不会感到害怕,因为你已经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了,所以会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
说到底,焦虑症患者只不过是把别人几十年后会思考的死亡问题提前放到现在来思考而已,所以才会出现不恰当的紧张和忧虑,这时,要记住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向死亡走去,每个人也必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死亡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结果,无论你现在是害怕还是不害怕,最终都是会死亡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应该做的是好好活在当下,在当下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来确保自己这辈子没有白来人间一趟,你这几十年的人生也没有白活。你是愿意在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奋斗道路上倒下,还是愿意在每天无所事事、焦虑不安又碌碌无为的日子里倒下呢?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有说到这么一个观点:当你知道自己现在承受的痛苦,其实它的背后是有意义的,那么任何一种痛苦你都可以熬得过去。
比如,你现在虽然遭受焦虑症的折磨,但是它让你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你比其他同龄人更早开始学会养生,学会早睡早起、规律饮食,那么,也许你的寿命会比你没有患上焦虑症时要活得更长,假如你没有患上焦虑症,可能你原来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会让你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就突发疾病而死去。
当你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现在遭受的痛苦时,你就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接下来你要做的,是去发掘那些能体现出自己生命价值的事,并把它们完成。
那么,到底哪些事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确保自己这辈子没有白活呢?答案依然很简单,那就是任何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这些事也许会很小,但是你千万不要小瞧它们,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一切大事的起点。
有个词叫做“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在南美洲热带雨林里的蝴蝶,它扇动一下翅膀,在两个星期后就会在美国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的本质其实就是连锁反应,以一件小事物去推动稍微大一点的事物,一层一层地不断递进,直到最后推倒一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应该知道阿道夫·希特勒这个人,他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曾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迫害和屠杀了600万的犹太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希特勒在17岁时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画家,他两次申请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但是都被拒绝了,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报名参军,从此便成为了一个战场上的杀人狂魔。
如果当初艺术学院的院长同意了希特勒的入学申请,那么600万的犹太人是不是就能活下来,或者说可以减少几百万人?在这些活下来的犹太人里面,又会诞生出多少伟大的科学家和大人物?他们又会对世界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也许到了今天,世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了。
对于维也纳艺术学院的院长来说,同意希特勒的入学申请只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但是却与600万犹太人的命运产生了联系,这就是蝴蝶效应。
再举一个例子,袁隆平爷爷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帮助全球十几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对全世界的贡献都非常大,但是,袁隆平爷爷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出了自己大学时的梦想,其实是想当一名飞行员并且他还考上了,结果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当上飞行员,后来因为他读了我国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词散文后,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所以才转而选了农学专业,研究水稻种植。
也许远在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也没有想到,自己随手所写下的诗词散文,居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造就了一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诞生,从而让十几亿人活了下来,如果世上没有陶渊明,或者说陶渊明没有写下这些诗词散文,也许这世上就少了一位名叫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之父,很多人也早就饿死,而不会活到现在了,这就是蝴蝶效应。
所以我才说不要小瞧你所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因为它们在蝴蝶效应的推动下,有可能会是未来某件大事的起点,我之所以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写这篇文章并录制音频来帮助人们走出疾病的困扰,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而选择无偿免费地做这些事,也是希望这些文章和音频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看到和听到,从而增加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如果有人看了我的文章或者听了我的音频后,成功地痊愈了,或者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从自杀的边缘退了回来,那么,这个人可能就是未来某个伟大人物的祖先或者前辈,这样,我其实也是在间接地影响了这个世界,间接地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我的价值,贡献了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实,不仅仅是我,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想到了这个道理,比如世界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就曾经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这本书里说过一个词,叫做“波动影响”,他对波动影响的解释是这样的:
“波动影响”是指我们每个人,即使没有意识层面的目标或这方面的知识,也都会形成中心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也就是说,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直到再也看不见……当你的生命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有谁不为此感到满足呢?……波动影响其实由来已久,它与各种迫切渴望延续生命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显著的例子是通过生育下一代来传递我们的基因,通过器官捐赠使我们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内跳动,或是捐献眼角膜让另一个人重见光明。
还有一个伟人也想到了这个道理,那就是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曾提出一个关于生死的概念,叫做“向死而生”,他认为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
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
“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我正是被焦虑症的死亡恐惧逼到了绝路,所以才觉醒到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弥补遗憾这个道理,否则,如今的我也许依然是个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人而已。
正是“向死而生”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才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用,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人类的伟大,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并非是终点。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我们每个人这一生所做的事,其实都是为了后代在铺路,让后面的人能探索到更远的未来。
当你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对身边的人或者整个世界都不断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时,你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成就感与价值感,这些感觉会让你不再恐惧死亡,甚至说不在乎死亡,因为你的脑海里会有一种念头,那就是“这辈子已经值了”。
所以我经常羡慕学校老师、医护工作者、警察军人等这些奉献自身的职业,他们所做的事,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别人,也无时无刻地为社会贡献着价值,改变着世界的未来,所以说它们是一份伟大的职业丝毫不为过,我甚至后悔自己当年没有选择走这些职业道路。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写这篇文章和录制这些音频,因为它们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一次次地问自己“做这些事也不赚钱,到底是在图什么”,也许是我觉得这些事很有意义,它能帮助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所以我才在每次做的头痛烦躁时都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还有一个让我坚持做这些事的理由,是有关玄学方面的,那就是人死后的世界,人死后到底会不会去到另一个世界,没人能知道,如果没有倒还好,可万一真的有呢?
人们常说行善积德、多积阴德,假如人死后真的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么自己生前做事所积下来的功德,会不会真的就成为自己死后在那个世界的一种资源或者是能量来源呢?就好比人们的祈祷和烧香拜佛一样。
所以,趁还活着,多做一些死后也能让自己和家人受益的事,多做一些造福社会大众的事,这样即使死后也能获得人们的缅怀,这种缅怀的力量可能会让你在死后的世界里获得能量,从而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更好。
有的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觉得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完成,觉得自己在未来会变得很伟大、很有成就,所以才害怕自己英年早逝会很可惜,但是,伟大不是靠想象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只有找到那些能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并把这些事情都做了,人才能真正地变得伟大,真正地做到死而无憾。
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件事,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很重要,所以这些事情必须要由你来完成,而是你先完成了这些事情,然后你才会变得很重要,在自己没变得很重要之前,就应该无忧无虑地活着,反正地球没了谁都是照样转的,有了这样的念头,你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焦虑感也会减轻一些。
都说人这辈子总共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医院宣布你的死亡,这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死亡是葬礼的结束,这代表着你社会身份的消失;第三次死亡是世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遗忘,这时你才是彻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是,当你所做的事情正不断地影响着别人时,那么在某种情况下,你其实是永生的,你永远都不会被死亡所终结,比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以即使他死去了两千多年,现在依然被人们所熟知和铭记在心,又比如诗人李白、医学家李时珍、圣人孔子等等。
如果你不在活着的时候做一些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并且尽可能地去影响别人,那么你的生命对于世界来说可能如尘埃一样渺小,甚至不值一提,这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就是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你也许会有一个新的焦虑,那就是担心自己还没把事情完成,就会出现意外而提前死去,确实,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没人能知道,如果你在没完成事情之前就死掉了,那只能说明这些事注定不是由你来完成的,但是你也不需要有遗憾,因为会有人站在你的肩膀上去替你继续把这些事做完,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没有价值,因为你替后面的人扫除了障碍并且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前上一道保险,来确保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上保险的方式有很多,我自己选择的方式就是器官捐献,这也是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在解释“波动影响”时说到的一个例子启发了我。
也许我不能赶在自己死亡前完成想做的事,但是我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器官捐献而转移到别人身上,比如我捐献的心脏拯救了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是未来的企业家、科学家、医学家等等,他去做了某件改变世界的大事,或者制造了某个产品,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其实就相当于我也在间接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和人们,因为没有我的器官,这个人也许根本就活不下来。
当我做完器官捐献登记这件事后,我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已经有了保底,并且在我完成了这篇文章并录制完音频后,我甚至会觉得从今往后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我不会再对死亡有任何恐惧,我会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并且平静地等待死亡那天的到来,因为我已经给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无论怎样,我这辈子都没有白来人间一趟。
我并不鼓励大家都去做器官捐献,只是借着这个例子,来告诉大家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发挥价值做一个保险的办法,防止自己遇到意外而死去时,会在心里面有这辈子碌碌无为、白活一生的遗憾,只要大家找到一件能让自己觉得这辈子活着有意义的事,并且把这件事给完成了,那么也是在给自己的人生价值上了一道保险。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那么可以选择去做公益事业、去参加慈善活动,去无偿地帮助别人,也可以选择给我的文章和音频多一些点赞、转发或者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社群去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和方法,让它们能够被更多后来的患者朋友们看到,这本身也是你在波动影响着别人的行为,因为有可能你不点赞、不转发、不分享,也许别人根本就看不到这些文章和音频,也就得不到拯救和痊愈的机会了。
如今,我们活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就绝对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的情况,你做的任何事情、写的任何文字、说的任何话,都可以被网络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别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吧!
【8】症状分析
(注:任何症状都建议先去医院做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看本文章对症治疗)
胃痛
这种症状的起因是胃部的紧张,也就是所谓的胃痉挛,它不过是分泌肾上腺激素的神经过度敏感所导致的,在了解了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后,你就会明白,如果越是在意胃痛的症状并且对症状感到害怕,那么就越会让自己陷入紧张恐慌的焦虑情绪中,从而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激素来加重症状。
对此,克莱尔·威克斯博士说,胃痛或者胃痉挛只不过是一种奇怪的身体感受,没有多大的医学价值,也不会造成真正的身体伤害,它就和手腕有关节炎时会酸痛一样,是很普通的、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感受而已,所以你不需要把胃部的不舒服看的如此特别。
根据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八字疗法,也就是“面对、接受、飘然、等待”,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去面对症状,同时尽可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对胃痛的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做好了和它长期共处的心理准备,并且要去接受这种感觉,这种接受必须是心甘情愿地,而不是假装的、带着目的性的接受。
如果你愿意心平气和地去等待,它最终是会消失的,但是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你接受了、不害怕了,症状就会立马消失,因为你的神经系统已经被弄得很疲劳、很脆弱了,所以它需要时间恢复,而身体对新的情绪做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正如焦虑症的躯体症状一样,并不是今天焦虑明天就出现了症状,而是焦虑情绪和压力的长期积累后才在某一天爆发的。
所以,在你接受症状的一段时间内,身体反映出的仍然是前面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紧张与恐惧状态,你只需要保持接受的心态,不去理会症状,并且相信时间会治愈病痛这个真理,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逐渐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忘记了症状的存在,最终让自己跳出了“恐惧-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加恐惧”的恶性循环。
双手出汗、颤抖、发麻
双手症状的出现也几乎和胃痛一样,都是分泌肾上腺激素的神经过度敏感所产生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它的原因就像膝跳反应一样简单,如果你敲打自己的膝盖,你的腿就会抖动或者伸直,是因为敲打的部位上的神经末梢向脊髓发出了抖动的指令,你双手出现的症状也是如此。
无论双手是出汗、颤抖、发麻还是刺痛,全都打心底里去接受它们,不管你的手出现什么症状,你都可以尝试继续使用它去拿东西和写字,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手依然是一双可以使用的好手,并不会因为出现症状而有任何实质性的损伤。
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那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甲亢,这种疾病同样会导致双手出现颤抖的症状,所以你得先去医院抽血化验做一下甲亢的诊断,排除生理性的病变。
心动过速、心颤
我们焦虑症患者最常会出现心脏跳动速度过快的情况,也就是心动过速,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60-100次每分钟,而焦虑症患者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往往会超过100次,很多焦虑症患者都有按压脉搏数心跳的行为,就是因为心脏曾经出现过心慌心悸,而体验到了濒死的感觉,所以才让我们开始变得非常重视心脏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我推荐大家去找心内科医生做双心治疗的原因。
对于心动过速这种情况,克莱尔·威克斯博士表示,即使心跳速度快,我们的心脏也不见得会比健康人的心脏辛苦多少,很多正常人的心脏每天也会出现一分钟跳动超过100次的情况,但是他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们的神经并不像焦虑症患者的那么敏感,所以往往感受不到心脏的跳动速度,也可以说是他们并不在乎心跳的快慢。
威克斯博士还表示,尽管我们焦虑症患者的心跳有时比正常人快一些,但是并不会对心脏造成丝毫的伤害,甚至还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去打打羽毛球或者网球之类的运动,这样反而有可能让心脏平静下来,甚至比坐着时候数脉搏的心跳还要慢一些。
其实,就心脏而言,我们焦虑症患者都是健康的,我曾经去医院进行过一系列心脏方面的检查,比如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正常,非常健康,只不过由于我对心脏过分地关注了,就导致心脏部位的神经变得非常敏感,使得自己稍微一点心跳加快就会感到不舒服。
我曾经在心率一百零几的时候觉得心脏不舒服,而我的朋友在心率130多的情况下却觉得没太大感受,也不觉得心跳很快,这就是焦虑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区别——是我们患者的神经太敏感了。
对于经常观察和测量心跳脉搏这种做法,克莱尔·威克斯博士是不赞同的,她表示这纯属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积极地面对症状,不去逃避,并做好了忍受心脏不舒服的心理准备,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会发现心跳的状况会越来越好,最终会恢复正常,正如此刻的我一样,我现在写着这段话的时候看了一下自己的心率手环,我此刻的心率是65,可以说非常健康也非常正常了,这就是我不去在意心跳的结果。
另外,关于焦虑症患者经常担心的心脏病问题,威克斯博士也表明了权威的医学观点,那就是:焦虑症患者感受到的心脏疼痛,只不过是由于胸腔肌肉过度紧张所产生的,和心脏无关,心脏病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引发疼痛的,而真正的心脏疼痛也不会在心脏部位出现。
所以,你真的不需要对自己的心脏不舒服有过多的关注和恐慌,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做个检查,一旦医生告诉你正常后,那该干嘛就干嘛去吧,接受心脏不舒服和你共同相处的状态,给足够的时间让它自己慢慢恢复正常就好了,我现在每天的心率最高120最低50,平均心率在75左右,这就是最好的案例,所以你也可以。
头痛
关于头痛,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就告诉了我们焦虑症头痛的原理,其实就是持续紧张导致的头皮肌肉收缩,从而引起的头部周围或者头顶的疼痛,并且,她还明确告知这并不是脑瘤的症状。
由此可见,威克斯博士确实很懂我们患者的心理想法,她知道焦虑症患者爱胡思乱想,会把常见的普通症状夸张化地去和一些绝症或者重症疾病进行对照,这纯属就是自己吓唬自己,所以,为了避免焦虑症患者的过分担忧,她才明确强调头痛的感受并不是脑瘤的症状。
你需要做的是面对头痛的症状,并且让自己放松下来,任由头痛的感受在你头部四处游走,别去管它,这样你就跳出了神经系统“恐惧-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加恐惧”的恶性循环,一旦你不担忧不紧张了,头皮肌肉就不会被神经反复刺激收缩,这样你的头痛感就会慢慢消失,但是这需要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所以你得耐心等待,它最终肯定会消失,这也是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所保证的。
心慌心悸
关于心慌心悸这个症状,相信你并不陌生,这几乎是每个焦虑症患者都会经历的症状,在出现心慌心悸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放松自己的身体,你可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地呼出来,并且告诉自己,任由自己的心脏去跳动,直到它自己慢下来。
你不需要去胡思乱想自己的心脏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你的心脏一直都很健康,对于心慌心悸、心脏区疼痛等症状,有另一个医学名词称作“心脏神经官能症”,由此可知,这种症状只不过是心脏上面的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已,你应该明白越是恐惧就越会让自己陷入神经系统的恶性循环中,这会让心脏持续地不舒服,所以,你只需要深呼吸然后放松身体就好了。
忧虑或吃惊时会出现心悸加剧的表现,这是人们生来具有的寻常现象,焦虑症患者由于某种偶然的机会,自开始对心脏疾病发生恐惧以来,一旦有所触及,就感觉心悸加剧,睡觉时脉搏的跳动似乎震动了枕头,又似乎觉得全身到处都在搏动。越是经常测试自己的脉搏,越是感觉脉搏加速,这样一来就越发促使脉搏变快,越是担心,跳动次数就越多,频率就越快,这样就越加引起疑虑和紧张,又反过来导致脉搏跳得更快,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害怕心慌心悸会让心脏出现损伤,让原本健康的心脏变得不健康了,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给出的一个医学结论,那就是:心脏能以每分钟200多下的心率持续跳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而不会有任何损害,这个结论我问过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并且得到了证实,另外,即便是一颗健康的心脏,它在贫血、疲劳或者压力大的情况下也会有心慌心悸的感觉,所以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有的体验,并不仅仅是你才有。
所以,看看你自己心慌心悸持续的时间,每次也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而已,还远远达不到伤害心脏的程度,在我患上焦虑症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心慌心悸断断续续发作了一年,到了第二年我去医院检查心脏,结果显示我的心脏依然很健康,没有任何损伤。
也许有时候你感觉心脏跳的很用力很强烈,好像都要跳到喉咙那里了,觉得心脏这么用力地跳动,很快就要爆炸了,但是实际上,你这种心脏快要爆炸的感觉,只不过颈部的主动脉非常有力地搏动所产生的幻觉而已,如果你去做一次心脏扫描,看到自己的心脏肌肉原来非常厚实并且强而有力的话,那你就不会担心自己的心脏会因为这些跳动而爆炸了。
更何况,那些真正因为心脏病而猝死的人比你的生活作息更不规律,但是他们也达不到心脏爆炸的程度,你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出现心慌心悸时,你就放松身体深呼吸,甚至还可以四处走走活动活动,当你慢慢接受心慌心悸的感觉与自己共同相处后,你就会发现心慌心悸的次数会变得越来越少,记得我上一次心慌心悸是在一年前,后来学会坦然面对症状并且完全接受它的发作后,它就离我而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会感觉到心脏部位会有一阵阵的暖流在流动,感觉像是血液从心脏的位置流出来一样,别担心它会让你的心脏缺血,这也只是单纯的神经所引起的错觉而已。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写书的时候,她的心慌心悸已经离开她30年,这30年里,她的心脏依然好好的,所以,你真的没必要对自己的心慌心悸过度恐慌。
心跳缓慢
心跳缓慢也是让焦虑症患者感到困惑和担心的症状,当你在数心跳脉搏或者查看自己的心率手环,发现心跳速度低于每分钟60次这个正常值时,是不是在害怕心脏会供血不足或者神经出了问题,害怕它会跳得越来越慢,最后停止不跳了?
其实你并不用担心,你的心脏没有任何疾病,而且这种心跳缓慢也不会对心脏造成任何伤害,更不会因为这样而停止跳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把这种心跳缓慢的情况称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度”,是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过度刺激而引发的症状。
你还记得前面说过的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吗,肾上腺激素通过交感神经来刺激器官变得活跃,而副交感神经则是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使器官平静下来,正是因为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过度了,所以才使得心跳变得缓慢。
如果你对这个症状开始感到恐慌了,神经系统很快就会在这种恐惧的情绪下分泌肾上腺激素来刺激心脏活跃起来,一旦你因为恐惧而陷入了神经系统的恶性循环中,那就会让心脏跳得越来越快,从而使心跳缓慢变成心动过速了。
要知道,你的心脏是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而得来的,它不会说停就停,你的想法或者你的恐惧也伤害不了它,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大自然也不可能会允许这么精妙强壮的心脏仅仅因为你的一点恐惧和想法就受到伤害。
尽管心跳缓慢对心脏造成不了什么伤害,但是威克斯博士也建议尽快控制这种情况,因为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精打采、精神萎靡,从而引发其他的症状,比如抑郁。
心律不齐
心脏有时候会时快时慢地跳动,这种跳动间隔不均匀的情况其实就是心律不齐,我曾经在做心脏检查的时候问过心内科医生,他说心律不齐这种情况虽然不正常,但是可以接受,因为很多年轻人在疲劳或者喝酒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是心慌心悸、心跳缓慢还是心律不齐,它们都不会对心脏造成任何伤害,它们只会让你感到有些不舒服,仅此而已,一些经常运动健身的人,由于神经和血管被锻炼得非常发达,心脏每次跳动的泵血量比普通人更多,所以他们的心率通常是低于每分钟60次的,有的甚至达到了每分钟30或40次左右。
所以,当心脏让你感到不舒服时,只需要把它当做偶尔会出现的正常情况去面对和接受就行了,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你并不需要过度的恐慌。
肢体颤抖
有的患者偶尔会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虚弱感,它不像是心脏部位的难受,就是单纯地身体发软无力、冒冷汗和控制不住地颤抖,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会晕倒,其实,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有低血糖的正常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有些运动过度的健康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就是单纯的低血糖发作。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说到,这种低血糖症状之所以会发生在我们焦虑症患者身上,那是因为我们的精神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肾上腺激素的大量分泌使得器官过度地活跃,这就加速了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如果我们补充能量的速度小于消耗的速度,就会让血液里的含糖量下降,从而出现虚弱无力和手脚颤抖等情况。
几年前,我还没患上焦虑症的时候经常去健身房,曾经亲身经历并且看到其他健身爱好者也出现过这种低血糖的症状,这种情况其实没有什么危害,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只需要吃点甜的食物补充能量,然后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也是让我们焦虑症患者比较难受的症状,相信你也经历过,就是总感觉自己的气不够用,会大口大口地深呼吸,根据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解释,这种情况其实是精神紧张引起的胸部和肺部肌肉的痉挛,就像头皮肌肉痉挛引起头痛一样的原理。
无论你感觉自己的呼吸多么不顺畅,你吸进去的氧气其实都是足够的,不要自己觉得气息不够就快速大口地去呼吸,这样很可能会因为换气过度而让你丢失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比如头晕、手麻、手指僵硬等等。
如果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也不用过于担心,你只需对着一个袋子呼气,然后把袋子里的二氧化碳重新吸进去就可以了。
喉咙梗塞
有的焦虑症患者会感觉自己喉咙老有东西卡着,总是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甚至会怀疑喉咙里是不是长了肿瘤,其实,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由神经紧张导致的咽喉肌肉痉挛,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称这种症状为“癔病性肿块”,通俗来说就是自己精神心理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喉咙有东西的幻觉,一般身体和心理放松后症状就会消除,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去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做一次咽喉检查。
头晕目眩
你是否发现呼吸困难和低血糖都有可能引发一个同样的症状,那就是头晕,而头晕一般会有两种感受,一种是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了,另一种则是头重脚轻。
一般来说,精神焦虑引起的神经性头晕都是头重脚轻的感觉。克莱尔·威克斯博士表示,这种头晕的症状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一旦你平静下来并且恢复体力后,它就会迅速消失。
不过,有一种头晕是生理缺陷所导致的,那就是耳朵里的鼓膜或者耳咽管被堵住了,你可以去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做一下检查,确定自己不是病理性的头晕,以便让自己安心。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这种症状虽然不常见,但是也确实会出现,我就曾出现过恶心的症状,对食物完全失去了胃口,即使东西吃到嘴里了,但就是很难咽下去,最后还是靠意志力给吞进肚子里了。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里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紧张情绪会对人的胃口产生直接但只是暂时的影响,听清楚了,是直接并且暂时的,所以,如果你也出现这种症状时,也许会吃的很少也吃得很慢,甚至是依靠一些健胃消食片才能勉强吃下去,但是无论如何也要吃点东西,因为不吃东西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这反而会引起其他神经症状,比如前面说的低血糖。
然而,只要你吃下东西了,你的身体就会获得能量和营养,这会帮助你修复自己疲劳的神经,让自己逐渐好起来,我就是这样强迫自己吃了两三天的饭菜后才开始恢复了食欲和精神的,相信你也可以。
体重下降
我希望你在胃口不好的日子里不要经常去秤体重,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体重减轻就害怕自己是不是病的更严重了,这只会让你更焦虑更紧张,也更加影响你的食欲,导致你吃得更少,体重更加地下降。
我焦虑症期间瘦了差不多10斤,连朋友都看得出我两边的脸颊凹陷下去了,但是我并没有把体重下降这件事放在心上,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八字疗法去飘然地面对体重减轻这件事,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后来食欲恢复后我的体重也上去了,现在我的焦虑症已经痊愈,体重比起以前还多了一两斤,所以,请你一定要记得,千万别把体重放在心上,它们早晚会回来的。
视力模糊、眼皮颤抖
焦虑症对视力的影响虽然比较少见,但是也确实存在,有的患者会觉得自己的眼睛变得看不清楚东西,变得模糊甚至还会出现重影,即使去重新配了一副新眼镜,也依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总是需要反反复复地去调整眼镜的度数。
这一点其实与神经紧张程度也有关系,因为眼球四周也是布满了神经网络的,有时候它们不仅会影响视力,甚至还会造成眼皮的跳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焦虑症患者持续一段时间都存在眼皮跳的情况了,一般这些症状并不需要特别去在意。
我曾经连续2个月出现过眼皮跳动和眼袋颤抖的情况,除了让我看东西时有点烦躁外,没有任何损害,后来不知不觉中这个症状就消失了,我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哪一天消失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们。
耳鸣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耳朵经常会出现一些噪音,但是又可能不同于一般的耳鸣,它是一种频率很低,就像刚打开电视机时候的那种细微的嗡鸣声,它并不会响一段时间就停下来,而是会一直持续地在你耳边响起,尤其是夜深人静睡觉的时候听得最清楚,严重影响睡眠的心情。
对于耳鸣,森田正马博士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身体器官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像肌肉会收缩,分泌器官会分泌,还有肌肉反射抽搐,唾液过多分泌而流口水等等,都是各种器官的特征所致,同样,耳朵具有听觉,当外界没有声音时,耳朵自身也会发声,耳鸣是外界刺激弱,自己在精神紧张条件下造成的。当外界刺激比精神紧张强烈时,就会感觉到噪声,当外界刺激和精神紧张处于调和适度时,则保持平静状态,当外界刺激比精神紧张薄弱时,就发生耳鸣。
这种耳鸣其实也是神经性的耳鸣,与眼皮颤抖是差不多的原理,我就曾经遭受过低音频的耳鸣长达几个月,去医院做了检查也被告知没有任何毛病,后来我学会了忽视这种耳鸣声,方法就是持续地看书,让自己沉浸到一种专注的状态中,慢慢地,我就发现耳鸣虽然还在,但也只是我去注意它的时候才能听到它的声音,只要我不去注意,反而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临睡肌抽跃
看这个症状名称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只要说它的表现形式很多人就都知道自己曾经经历过,这个症状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以及森田正马博士的书里几乎都没有提到过,是我自己加进来的。
临睡肌抽跃的表现就是在自己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或者刚入睡没多久的时候,突然身体会猛地一阵抖动抽搐,感觉像是从高空掉落下来,或者是心脏被人捶打了一下,接着自己便会从迷糊的状态惊醒过来,有时心脏可能会在醒来后砰砰直跳,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吓到了一样。
根据医学百科的介绍,肌抽跃动作的发生往往在睡眠状态,它是中枢神经系统里某些抑制神经细胞的破坏或功能失调,导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不足,造成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度提高因而会自发的产生异常放电现象,反映在身体上就成为肌肉的抽动,按照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当身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却还清醒着,于是便错误地以为你死掉了,所以释放了脉冲电波刺激你醒来。
在我焦虑症第一次惊恐发作前的半个月,我就持续性地出现临睡肌抽跃的情况,可见当时我的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但是我却还没有意识到。
现在,我的焦虑症虽然已经痊愈了,但是临睡肌抽跃的症状却依然隔三差五地发生在我身上,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睡觉,我都会被肌抽跃给惊醒,咨询过医生,被告知我们大多数人经历的肌抽跃都只是生理型的肌抽跃,往往在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下出现的比较频繁,因此,当发现自己开始频繁地出现临睡肌抽跃现象时,一定要警惕并且检查自己是否患上了神经衰弱,否则第一次的惊恐发作很可能会让你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我的临睡肌抽跃断断续续发作了快两年的时间,但是身体检查却很健康,因此,对于肌抽跃这种症状,只需要把它当做正常的生理反应来对待就好了,并不需要特别惊慌,放平心态,然后顺其自然地等它自己消失即可。
便秘
在所有的症状中,还有一个症状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那就是便秘,这个症状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书里没有提到过,而森田正马博士的书里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些病例,并没详细说明痊愈的方法,所以我决定加进来并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进行分享。
很多人即使在没患上焦虑症的时候也遇到过便秘的情况,所以在患上焦虑症后,往往也不会把便秘和焦虑症进行关联,我之所以确定便秘在一定程度上和焦虑症有关,那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每天定时排便的人,很少会遇到便秘的情况,自从患上焦虑症后,就开始经常出现便秘。
在我便秘的那段时间,会频繁出现大便不成形、颜色发黑、出血等情况,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这些症状,结果这一查可把我给吓坏了,因为网上显示这些症状是肛肠癌的表现,所以我立马跑去医院看了胃肠内科和肛肠外科的医生,在做了一系列的粪便检查和肛肠检查后,才被告知只是单纯的肠道功能紊乱和痔疮发作。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不难理解,焦虑症既然可以引起胃痛的症状,而肠道和胃部又是属于同一个消化系统,那么胃部神经出了问题,肠道的神经自然也会跟着出问题,这就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动力不足,从而引起便秘的情况,至于痔疮出血,这个就是很多人都习以为常的情况了,毕竟有句话叫十男九痔,连医生也说了,只要痔疮不是特别严重,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
对于单纯的肠道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医生开了几盒益生菌给我吃,帮助我补充了一下肠道菌群,促进肠道的消化和蠕动,于是,在吃药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大便又恢复正常了,但是,等药吃完后没几天,又恢复了原来便秘的情况,从那之后,我开始坚信是焦虑症导致的肠道神经紧张而出现的便秘,所以我没有再去医院找医生开药,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我解决便秘的办法,是从小孩子身上得到的灵感,因为我发现小孩子几乎很少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而小孩子和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小孩子没有固定排便的习惯,往往是有了想要大便的感觉才会去排便,而我是无论有没有感觉,都会每天固定的时间去排便。
所以,我决定向小孩子学习,不再每天逼着自己去排便,而是把排便这件事让它顺其自然,无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什么时候自己有想要大便的感觉了,再去排便,就这样,我从刚开始的三天排便一次,慢慢地到后来的两天排便一次,直到现在恢复正常的一天排便一次,而且每次排便的形状和颜色都很正常。
正是这种不刻意去排便的心理,让我缓解了对便秘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也就让我的肠道神经不再出现过度的紊乱,从而恢复了正常,对于排便的次数,医生也说了并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每天排便这种习惯,只要排便的形状和颜色正常,那就是好的排便习惯。
我建议有便秘的患者一定要尽快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便在肠道的长时间积累会破坏肠道的功能,也会让我们的身体不自觉地变得紧张起来,精神也会变得更加焦躁,这反而不利于焦虑症的康复。
症状分析结语
现在,关于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就已经基本讲完了,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八字疗法的重要性了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躯体症状都可以用八字疗法去对待,作为一名痊愈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几乎所有的躯体症状其实都只是暂时性地存在而已,让所有的症状顺其自然地发生,再让它们顺其自然地消失就好了。
在没有看到这篇文章之前,相信你自己一个人已经经历过最恐惧、最焦虑、最糟糕的时光了,你的躯体症状正是这些恐惧和焦虑情绪所引起的,因此,在看了我的文章后,相信你也很难再回到以前那种恐惧和焦虑的程度了。
因为第一次面对躯体症状时的恐惧是最剧烈也最严重的,所以,现在已经面对了好几次躯体症状的你,再也不用担心躯体症状会让你死掉或者损伤你的身体,如果躯体症状真的要夺走你的生命,那它也只能在第一次发作的时候才有机会,否则,你面对症状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有应对的经验,心态也就越不容易慌乱。
由于肾上腺激素的活动范围总是作用在某几个器官,这就导致了它的威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可以说,在你未来的人生里,已经不会出现更多的症状了,连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说道,除了上面说过的那些症状外,不会再有任何严重的新症状会出现。
现在,请你静下心来,看看之前的自己,你会发现原来症状发作时的你就像一头看见了红布的蛮牛一样,只懂得往前横冲直撞,丝毫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去观察过自己的病症,是慌乱的内心遮蔽了你的双眼,蒙住了你的心灵,让你成为了一个只懂得靠本能去生存的动物。
你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类,而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去思考,陷入焦虑情绪而产生的那些可怕念头并不叫思考,那些只是生物本能的恐惧反应而已,真正的思考,是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分析问题和观察自己,如果你能抛弃“我有病”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把自己当做正常的健康人来客观分析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切的症状其实都是由恐惧引起的。
神经衰弱的所有症状,既可以说它们确实存在,又可以说它们并不存在,因为它们都是患者主观意识上对一些正常人都会有的普通感受过分地关注和猜疑,以致于产生了忧虑和恐惧,这就放大了这些症状的感觉,让这些感觉变得更加强烈,然而,当患者出现一些真正的器质性疾病的时候,他就会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真正的疾病身上,那么这些神经衰弱的症状就会因为缺乏了关注,而自然地跟着消失了。
从今天开始,在“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八字疗法的帮助下,你的躯体症状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出现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直到你痊愈,在此之前,别灰心,我已经靠这个方法站在了痊愈的终点站,相信你也会在某一天来到这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