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上个周末,我和妹妹忙里偷闲,决定放下琐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俩通过电话、视频、微信,计划了几条路线,设计了几个方案,最终确定,还是一路向北,去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哈尔滨走走。
高速疾驰的高铁带着我们一路穿越茫茫雪野,纵横交错的林带,间杂着低矮的灌木丛,深深浅浅的灰色点缀在白茫茫的雪野上,使人有一种游走在一幅国画中的感觉。偶尔出现在视野中的村庄仿佛是散落在大地上的珍珠,被皑皑白雪覆盖了光彩,只露出红色的墙,昭示着山村的活力与生机。
抵达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按图索骥,寻找网上预订的宾馆。看似简单的事对于一对路盲姐妹花来说,多了数次的曲折,反复寻找路标,调整方向,终于还是放弃了两家已经预订好的宾馆,入住在一所路边偶遇,距离中央大街只有五十米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宾馆。
简单的修整之后,我们决定先去久负盛名的索菲亚教堂游览。幸好路程不远,路盲症姐妹花一路步行,历时十分钟,顺利地到达了索菲亚教堂广场。
冬日的哈尔滨北风凛凛,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出行的热情。教堂前的广场人潮涌动,有一边呵着气,一边咬着马迭尔冰棍的孩子,有拿着自拍杆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的情侣,有携老扶幼全家出行的家庭,也有或金发碧眼身材高大,或奇装异服黝黑健硕的外国友人,三三两两,人头攒动,流动在教堂四周。
由于教堂内部装修,我们只好在教堂外瞻仰一下它都风采了。圣·索菲亚教堂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 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设计者为俄国建筑设计师科亚西科夫。整座教为庭式建筑,中央一座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窿,红碑结构,巍峨宽敞。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错落有致。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相闻久远声传阿城。本着打卡的旅游宗旨,在教堂外留下了不同角度的照片后,就准备离开了。恰巧看到一对新人在教堂外拍婚纱照,新娘的鲜红的裙裾与大教堂暗红的砖墙构成了绝美的画面,希望百年教堂会给他们带来美好幸福。
时近黄昏,我们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索菲亚教堂。回首望去,大教堂的异国情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异域风情,但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不知道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会有多少人还记得历史的沧桑呢?
既是黄昏,当然就要考虑晚了。虽然哈尔滨有很多美食,但是我总觉得东北的饮食并无太大差别,所以我们选择了尝试一下俄餐。说句真心话,俄餐太过重油,半块牛排下肚,已是摄入超量的卡路里了。本着光盘原则,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消灭了所有的沙拉、牛排以及各种配菜,从品尝当地美食这个角度来讲,此次哈尔滨之行可谓不虚此行了。
都说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 夜晚的来临为中央大街披上了迷人的嫁衣,历经百年风雨的面包状方石已经被磨砺得圆润光滑,大街两侧店铺林立,灯火通明,流光溢彩,若有若无的俄罗斯民歌缭绕在耳边,恍惚间真有不知置身何处之感。
相较于满街的俄货而言,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央大街的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一条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世上少见。站在街角,曾经搅动历史风云的会所,如今已经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商店,建筑本身是沉默的,但是它所蕴含的意义永远不会沉默,它会用冷静的目光注视着历史的变迁,留给后人以启示。
渐至深夜,夜幕下的中央大街依旧灯火辉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汇聚到这里,神奇的是,每一个来到这的人都仿佛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融入其中,一点也不生硬。这或许就是哈尔滨的魔力吧,兼容并蓄的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接近它,融入它。
哈尔滨之行结束了,虽有些许遗憾,比如宾馆有点冷,美食没有吃遍,冰雪大世界没有纳入行程,但正因为有了这些遗憾,才得以让我期待再来一次一路向北的旅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