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这等英雄,也被老天爷捉弄啊

文/太史栩

1.

小时候,刘备和妈妈共苦,通过“织席贩履”讨生活。

刘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参天大树,还有一株也是参天大树。刘备曾经指着亭亭如盖的它,对玩伴们豪言:“将来,我一定要乘坐伞盖跟这树盖一般大的羽葆盖车!”

叔父吓得捂住他的嘴:“别乱说!小心招致灭门之祸!”

话虽如此,叔父却对刘备刮目相看。

毕竟几百年前,刘氏一族的某位先辈,也曾经望着秦始皇的车驾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位先辈,正是刘家敬若神明的汉高祖刘邦。

2.

早年的刘备,在做豪车梦。

早年的曹操,则梦想当太守,干点政绩,留名青史。

“年少……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如果天下太平,曹操的志向或许止于“治世之能臣”,绝不会生出“挟天子令诸侯”的野心。

可惜没如果。

3.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事。

这是报效朝廷的绝佳时机,各方英雄岂会错过?

先说刘备。

在几位富商资助下,草根出身的刘备得以招兵买马。其间,他幸运地邂逅关张两位好兄弟。

二弟关羽“岩岩如孤松之独立”,蓄着美须髯,使一柄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别名“冷艳锯”。兵器往往能反映主人的性格,关羽就是一枚高冷男神,“视天下英雄为草芥”。

三弟张飞是暴脾气,一杆丈八蛇矛使得超神。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在平叛过程中,“铁三角”逐渐打出了名堂。因此,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尉。

再说曹操。

曹操家里有矿,其父曹嵩曾经重金买下“太尉”之职,位列三公。对于不差钱的曹操来说,组建一支初创团队绝非难事。

曹家军屡立战功。因此,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相。

最后,提一下孙坚。

不论讨伐黄巾军,还是镇压凉州叛乱,都看得见孙坚冲锋陷阵的身影。正因为有过这些磨砺,孙坚日后才能开创江东基业。

4.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召集麾下众人,讨论如何把宦官集团一网打尽。

袁绍发言:“不如号召各地豪杰,起兵入京勤王。”

曹操判断这是馊主意,立刻反驳:“只要派狱卒,就能把宦官头子绳之以法。何必征召驻外的将领呢?”

何进,何进,偏偏听不进。

这一下“引狼入室”,竟把董卓给引来了。董卓入京以后,胡作非为,甚至废立皇帝。

关东联军共讨董卓,公推袁绍为盟主。袁绍之所以能当盟主,不是凭借个人能力,而是因为其家世好。在重视门第的东汉,“四世三公”的袁绍,自带迷人光环。

将熊熊一窝。

在袁绍这位平庸的高富帅带领下,联军能取得多大战果?更何况,诸侯们各怀私心,都想保存实力。

真正出死力讨董的,仅三人。一为河内太守王匡,二为孙坚,三为曹操。

王匡这一路被吊打,几乎团灭。

孙坚不愧是江东猛虎,大破敌军,斩杀华雄,逼得董卓迁都长安,并把洛阳付之一炬。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移花接木”,把“斩华雄”壮举挪给了关羽。

让人心寒的是,孙坚遭到了上司袁术的猜忌。袁术担心孙坚立奇功,故意克扣粮饷。要知道,董卓屠戮了袁氏兄弟的家属,兄弟俩本应出死力讨董才对。然而,袁绍忙着“置酒高会”,袁术则活像个猪队友。啥国仇家恨,都让兄弟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后来,孙坚进入烧成焦土的洛阳,意外地捡到玉玺。袁术突然来劲了,扣押孙坚的妻子作人质,急哄哄地索要玉玺,妄图僭越称帝。

无耻之徒,舍袁术其谁?

5.

曹操呢?他吃了生平第一次大败仗,差点儿化为鬼雄。

当时,追兵在后,箭如飞蝗。曹操身中流矢,战马被射死,不得不徒步狂奔。表弟曹洪要把坐骑让给他,他推辞不受。曹洪劝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可无君。”曹操这才接过坐骑,死里逃生。

逃回联军大本营时,浑身浴血的曹操却看见如此一幅场景:各路诸侯大摆酒宴,不思进取。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何其荒唐!

那一刻,曹操的心,拔凉拔凉的。

从此,世间少了一位热血男儿,多了一个奸雄。

多年以后,曹操回忆起这段戎马往事,写下了刷屏上千年的神作《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6.

关东联军分崩离析。

之后,袁绍骗取冀州;曹操大破黄巾军余党黑山贼;孙坚在攻伐荆州刺史刘表时,被刘表帐下大将黄祖射杀。

刘备则投奔昔日同窗好友公孙瓒。差不多在这段时期,刘备结识了“一身是胆”的赵云。

刘备有句口头禅: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而他确实是这么身体力行的,谁遇到困难,求救于他,几乎是有求必应。

比如,北海相孔融向刘备搬救兵。

“孔大人竟然知道天下有个叫刘备的?”刘备惊讶地撂下这句话,就带着麾下的微薄兵力启程。

刘备帮孔融解围,孔融如何报答呢?

孔融是当时的大V,不仅是孔子的后代,而且因为“让梨事件”,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孔融的背书,刘备的“信义著于四海”。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日后,刘备投靠谁,都能被接纳,与他的好口碑是离不开的。

不久后,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昏了头,误杀曹操的老爹曹嵩。曹操兴兵讨伐徐州。收到陶谦的求救书信,侠义心肠的刘备,毫不犹豫地驰援。

年迈的陶谦,心里清楚自己的儿子几斤几两。倘若把徐州交托给儿子,势必难保。因此,陶谦在病危濒死之际,打算把徐州刺史的官印赠予刘备。

刘备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一方面,曹操和袁术等军阀都想把徐州纳入私囊。接管徐州,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刘备到处“救火”,是不图回报的仗义之举。

于是,刘备提出由袁术接管徐州,立刻遭到了反对。

陈登说:“袁术骄豪,不是治乱之主。如果刘使君愿意统领徐州,就可以握有十万大军。既可以匡主济民,也可以割地守境。”

孔融则说:“袁术岂是忧国忧民的人?在我眼里,袁术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

刘备终于答应统领徐州。

7.

刘备接管徐州以后,一条丧家之犬来投奔。

刘备仁义为怀,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就接纳了对方。

对方是骁勇却二三其德的吕布。刘备隐隐约约地预感,吕布这条恶犬迟早会咬自己一口。

袁术来犯,刘备率兵迎头痛击,张飞留驻后院。

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动辄鞭笞部属。刘备早就提醒过张飞,张飞却不以为是。

唉,性格缺陷啊……

张飞鞭挞部属曹豹,遭忌恨。曹豹串通吕布,上演了一出“鸠占鹊巢”。刘备就这样丢了徐州。

幸亏吕布还有点儿良心,允许刘备暂居小沛。后来袁术来犯,吕布辕门射戟,止息了刘备、袁术的交兵。

狗终究改不掉吃屎的习惯。没多久,“恶犬”吕布露出了獠牙,偷袭刘备。

刘备败走归曹操。曹操倒是不计前嫌,对他礼遇有加,“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刘备心知肚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不折不扣的“汉贼”。但他不得不敬畏,甚至感激曹操。

毕竟曹操给他提供了暂时的栖身之地和喘息之机,又攻灭吕布,间接地替他报仇。

8.

某天,曹操约刘备一起喝梅酒。席间,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话惊得刘备掉了筷子,幸好这时响起一声雷鸣。他急中生智,声称自己是被雷声惊到,才掩饰过去。

事后,刘备成天在菜园子里彷徨,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以此麻痹曹操的耳目。

没多久,袁术败北。刘备提出,由自己负责追击。生性多疑的曹操,或许被胜利冲昏了脑袋,竟然同意。

刘备立刻星夜兼程,逃离曹营。然后,关羽ko了曹操委任的徐州刺史车胄。徐州重归刘备。

豪横的曹操,吃了亏,岂肯作罢?曹操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徐州。

这时,刘备心中抱有一丝幻想:曹操和袁绍之间,终有接壤交锋的一天。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己牵制住曹操一段时间,袁绍出兵袭扰曹操后方,曹军顾此失彼,必定军心大乱。

然而,刘备高看袁绍了。袁绍推托小儿子染疾,没心情舞干戈。

战机稍纵即逝。

刘备寡不敌众,徐州很快沦陷。他死里逃生,投奔袁绍,关羽则不知所踪。

9.

不久后,袁曹展开决战!

首次交锋,是在白马津。

那天,刘备隔河远远地观望这场鏖战。曹营里冲出一名大将,“巍巍若泰山之将崩”,“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美须髯在风中飐飐飘扬。除了关羽,还能有谁?

曹操已经把亡命徒吕布的赤兔马赠予关羽。关羽是万人敌,如今又有buff加持,在乱军中提青龙偃月刀而来,谁能挡?袁绍的先锋官颜良,没几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

关羽知道刘备目前待在袁绍阵营以后,即刻辞别曹操,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外强中干的袁绍,未能阻挡曹操扩张的步伐。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亏输,败光了家底。没多久,袁绍和不争气的儿子们就从地球上被彻底抹去了。

10.

刘备又双叒叕投奔他人。这次,他投奔荆州刺史刘表。

同为汉室宗亲,刘表待他不薄;尽管如此,刘表的手下却未必善待刘备。

有位叫蔡瑁的,负责执掌荆州水军。蔡瑁摆了一出鸿门宴,刘备察觉后,假装如厕,见机逃脱。襄阳城西是一道波浪宽的檀溪。当时情势危急,刘备紧张地催马,大喊:“的卢马,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马一踊三丈,绝尘而去,把檀溪和追兵甩在身后。

顺带提一句,词人辛弃疾写过:“马作的卢飞快。”由此而来。

在荆州的日子,偶发刺激,但大体是朴实无华且枯燥的。

有一回,刘备如厕,见“髀里肉生”,眼泪簌簌地流下来。多年戎马生涯,致使他的大腿粗壮结实。而今在荆州赋闲数年,大腿上堆积了脂肪。岁月催人老,而功业不建、壮志难酬,怎不令他悲伤?

还有一回,刘表设宴款待刘备和许汜。席间,许汜议论陈登:“陈登是江湖人士,豪气不除。”

陈登,当年和孔融一起劝刘备接管徐州的那位。

刘备:“此话怎讲?”

许汜:“当年,我路过下邳,见到陈登。陈登待客不周,久久不与我搭话,自己睡大床,却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当场就呵呵了,讽刺道:“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圣上遭挟制。世人都盼望君忧国忧民,匡济天下。君却忙着购置地产,过自己的小资生活。因此,陈登不待见君。换作是我,就自个高卧摘星楼,让君打地铺。岂止大床、下床的区别?”

刘备的这番毒舌,让许汜羞愧难当。

顺带提一句,词人辛弃疾写过:“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由此而来。

11.

许汜这类人,读书仅仅是为了追名逐利。刘备是看不上的。

刘备一直在苦苦追索的那类人,他们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俭朴的草庐中,隐居着一位王佐之才。这位大才叫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看似不问世事,时局却尽在掌握中:“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一席话,醍醐灌顶,刘备对未来不再迷茫。

12.

公元208年,孙权亲率艨艟巨舰,灭黄祖,并割下其首级,摆在亡父孙坚的祭桌上。

同一年,荆州刺史刘表病逝,小儿子刘琮接位。

而曹操自任大汉丞相,率大军南下。

荆州危如累卵。刘琮年龄尚小,缺乏主见,在权臣蔡瑁等劝说下,不战而降。降就降吧,居然不提前通知一声。等到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才惊觉。

诸葛亮劝刘备发动兵变,扣押刘琮,抢占荆州。刘备怎么忍心下手?

刘备冲着刘表之墓拜了又拜,纵马扬鞭,踏着余晖离开。荆州军民自愿跟随刘备者,多达十余万。

人多,自然走得慢。有人就劝刘备抛弃辎重和百姓,仅率精锐火速离开。

成大事者,以人为本。如今这些人自愿跟随我,我如何忍心弃之而去?”

刘备一行人行至长坂坡,被曹军追赶上。刘备和夫人、阿斗被冲散,有人甚至告诉刘备,赵云也背叛投敌了。

刘备气不打一处来。

不是愤恨赵云的离开,因为刘备绝对信任赵云;而是愤恨此人挑拨离间,乱打小报告。

于是,刘备拿起手戟朝对方掷去,并说:“子龙才不会弃我而去!”

如他所料,赵云不久就归队了,护送着甘夫人,怀中抱着阿斗。

长坂坡之战中,表现惊艳的,还有张飞。张飞据水断桥,一声咆哮,喝退曹军。当然,效果很短暂。曹军很快回过神来,继续追杀。

13.

这是刘备的至暗时刻,前有大江,后有追兵。

幸好刘表的长子、时任江夏太守的刘琦及时驾船来救,刘备才侥幸渡过难关。

在江夏稍作休整以后,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凭借口才,舌战群儒。在诸葛亮的游说下,孙权终于坚定了抗曹决心,拔剑斫案,说:“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之后,孙刘联军在赤壁巧用火攻,烧得曹军水师樯橹灰飞烟灭。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从此,刘备拥有荆州数郡作为立足之地。

孙权稍感敬畏,提议和亲,史称“进妹固好”。

当年,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史称“武烈皇后”)临终前,曾经嘱托:“权儿,你对待张昭、周瑜,要像对待老师一样;你也应善待妹妹孙尚香,要替她择一佳偶。”

母亲的话,犹在耳畔。

孙权却为妹妹孙尚香安排了政治联姻,拿妹妹当筹码、做交易。

难道孙权骨子里是冷血动物吗?当然不是。为天下者,难顾家。处在他这个位置,很多时候,往往是身不由己啊。

14.

话说刘备得了荆州数郡,但仅凭这点地盘,想要实现复兴汉室的伟业,是远远不够的。刘备和诸葛亮把目光锚定益州。

益州刺史刘璋,与刘备同为汉室宗亲,刘备本不该打他地盘的主意。然而,人到中年,某些信念终究是在大半辈子的打拼过程中被磨去了。

况且,相比复兴汉室的大义,这点小节算得了什么?

适逢曹操、张鲁也觊觎益州,坐立不安的刘璋邀请刘备去当外援。

天赐良机!刘备欣然应邀。保密起见,刘备临到踏上征途时,才告诉孙尚香,并借口说旅途劳顿,不肯带她同行。

孙尚香不受信任,倍感委屈。她索性回娘家了!此后,她再未与刘备见面,在江东独守空闺,郁郁终老。

15.

在刘璋的邀请下,刘备顺理成章地进驻益州,享用刘璋提供的粮饷,快快乐乐地戍边。

戍守益州一年左右,刘备就像蓄劲的猎豹,吃饱了睡,睡足了吃,然后再睡。别看猎豹打着盹儿,一旦时机成熟,它扑食的速度实在惊人。

终于,刘备等来了机会。有一次,刘备讨饷,刘璋不晓得是因为吝啬,还是哪根筋搭错,抠抠索索。

刘备迟迟没动兵,是因为师出无名。如今,刘备有借口了。

刘备召集三军将士,大声疾呼:“我们劳师远征,为益州抵御外侮,几乎没睡过一天囫囵觉。而益州刺史的府库里堆满钱粮,给我们的粮饷却大打折扣。吝于赏赐,却指望我们出死力战,合理吗?”此言一出,三军大呼,益州颤动。

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益州刺史刘璋投降。刘备取而代之,当上益州刺史,并迎娶了白富美吴氏。

小议:

曹操、刘备、孙权,能力和成就之大,毋庸置疑。

然而,即便是这等大英雄,也难免被老天爷捉弄。

曹操立志于当“治世之能臣”。

年轻时,他只想当个太守。

从军征战以后,他的梦想稍微膨胀,想拜将封侯。他希望自己死后,墓志铭上写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后来,他当上了丞相,觉得“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大意是:当丞相已经远超预期,我很知足了。

嘴上说着知足,身体却很实诚。

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加九锡,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再后来,曹操加封为魏王,离天子仅一步之遥了。

然而,这与曹操青年时期的梦想渐行渐远。

好在曹操最终守住了底线,至死都没有僭越称帝。

 ②

刘备立志于当“仁厚君子”。

他跟黄巾军血战,援助孔融和陶谦。从荆州出逃时,他宁愿走得慢些,也要扶老携幼。有人劝他抛弃百姓,他说:“成大事者,以人为本。”

东晋历史学家习凿齿如此评价刘备:“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大意是,刘备自身难保时,依然坚守仁义。

刘备不忍心夺取汉室宗亲刘表的地盘,却夺了另一位汉室宗亲刘璋的益州。

刘备夺取益州时,已经年过半百。无情的岁月,磨掉了他的棱角和心气。

再说了,刘备此时不取益州。按他这把岁数,结局恐怕就是壮志难酬了。

再三权衡之下,刘备做了违背初心的抉择。

后来,刘备替关羽报仇,不惜以举国之力与孙权死磕。

难道刘备不晓得威胁最大的敌人是曹魏吗?难道刘备不晓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浅显道理? 

刘备毕竟是刘备,是那个敢以微薄兵力救困扶危的刘备。刘备当年的许多做法是不理性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刘备骨子里是个侠,既仗义,也快意恩仇。二弟被杀,他当然做不到保持理性。哪怕两败俱伤,也要复仇。

③ 

孙权立志于当个乖儿子和好弟弟,辅助父兄开疆拓土。

然而,父兄相继亡故,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

他巩固并守住了江东基业,却护佑不了自己的家人,甚至“买卖”妹妹的爱情。

孙权驾崩前,内心是否对妹妹生出一丝歉疚呢?


主要参考资料:1.[晋]陈寿撰 [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2.方北辰 《刘备:“常败的英雄”(历史不可戏说)》

图片来源:《三国》(导演:高希希)。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7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