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籍》的执念
从小学能识得几百字开始,除了课本外就喜欢看课外书。记得最清楚的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可那时候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罢了。从来没有仔细的看懂书中人物关系,人物角色的特点,书中讲述的核心背景,歌颂什么……
一晃到中年,自认确实蹉跎了岁月。少年时候懵懂无知,本来有灵气被学校老师同学看好的我,却因上课看课外杂志,小说入迷,又不懂得思考分辨,只一腔热血沉迷其中。那时琼瑶阿姨的书籍满天飞,《窗外》《烟雨蒙蒙》《月满西楼》……等等,直接被书中故事情节勾走了魂儿 ,让少女的我云里雾里,思绪纷飞,以至于耽搁了学业。
由于姐妹几个,父亲突发疾病住院,没有宽裕的资金供我继续混学,只能辍学赋闲在家,帮母亲做些家务。后来学习缝纫,县城服装厂上班,自己开店,都不出色没有啥效益。不觉中到了婚育年龄,不懂爱为何物 ,也不会辩识良人的我,因外在形象娇美,在众多男子追求下,不顾父母阻挡,选择了贫穷却有一双深邃黝黑、机灵大眼睛、身材高大英俊的他。那时的我多么的天真单纯啊!以为我们家境不相等,我又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他苦苦追我宠我,一定会待我很好。认为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勤奋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况且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有陌生技能呢!这么幼稚的思想被现实“啪啪打脸”这是后话。婚后一起打拼,父母终因心疼我而尽力从人缘财源上帮助我们。为小家生计奔波养育儿女的我,依然在空隙时间看书,孩子父亲每每总是嘲笑我,不屑一顾的眼神看我。我却视而不见独乐,视书籍为我的心灵港湾。
光阴荏苒,儿女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才了解我和孩子们的父亲是多么的不搭调。一个童年在贫穷肌饿受人鄙视,亲戚也另眼相看环境下长大的人 ,少年开始辍学与乡邻大人们学做小生意,常年奔波于崎岖的山中小镇,只为有朝一日改变自身出路,想是受了不少的白眼苦楚。成年的他凭智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超常人坚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向看得见光的路。无疑他的个性强硬,野心勃勃,致力于光宗耀祖衣锦站立家乡,事业第一,手段了得。而我呢,由于父亲大人县城政府重要部门工作,母亲又勤劳贤惠,没受过农村孩子普遍遭受寒苦不说,灵气满满的我成绩优秀能歌善舞,自然得老师父母亲友宠爱。环境造就人啊!爱读书的我文艺范十足,满脑子的诗情画意,思想也单纯善良干净的在孩子父亲眼中如白纸。靠做生意起家的我们,在人心险恶,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现实,我是那么的与他格格不入,互相看不惯,也对他的商业手段嗤之以鼻,长久我俩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情糟糕内心惆怅的我,依然视书籍为我灵魂精神的食粮,无处诉说的心曲,只能倾诉于笔尖。日记本到如今如果全部整理收藏起来,应该有20本左右,可惜几番变迁、家庭变故,不想他人了解看见我的手稿,匆忙中烧毁很多。人的认知多么可怕呀?我怎么就不懂得保存呢!我也不是一样有文学梦吗?
初中时候,语文老师建议我坚持写,修改作文帮我投稿,可惜我听不进去,被窗外的世界吸引……成年后也有朋友说我的文笔不错错,文风质朴自然,依然不被我放心上。前两年一直在教育事业深耕的初中同学,发现我事业停滞,忧心忡忡,满腹心事。看了我朋友圈随笔,对我说坚持写作吧,她老公(我们市区小有名气的作家)答应帮我改稿。可天资愚钝极不自信的我 ,只能感激她们夫妻的相助。静不下心、也觉得没有头绪素才、不知如何下笔写什么?
整日的俗人生活日常,唯有书籍没有丢下。
杂志《读者文摘》、《意林》、《女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名著小说《漂》、《简爱》、《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其他作家的书籍等等,有的写下了读后感,有的刻在骨子里。这几年网络信息的普及,碎片时间手机公众号短文看的挺多,能留下印象的寥寥无几,偏爱敬重欣赏
李筱懿。她是先锋专栏作家、先锋女性主义作家,出版书籍《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先谋生再谋爱》等,这两部书为现代女性生活事业启示录创下佳绩,也为我开拓不一样的视野。经受书籍的浸润,各种鲜活灵魂走马灯似浮现眼前,对阅读更是有了执念,只要有空闲,就是与书中人物对话,悲喜同在。
在遭受婚姻裂变,事业受阻的方方面面,拯救我前行的是书籍,充实富养我灵魂的是书籍,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定海神针”,并将陪我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朋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