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山号,吹响永不褪色的乡愁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祥云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祥云县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享誉盛名的过山号,随着天峰山歌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吹响了彩云之南人民群众心中永不褪色的乡愁。
过山号,也叫大号、大筒、筒子,是一种长号,号身用120—132公分的竹管或金属做成。其音调独特,音质悠远醇厚,庄严肃穆,极具穿透力。所谓“过山”,就是形容其号声嘹亮,声音能够传得很远,过山号一响,方圆一二里地都能听到,典型的这山吹来那山听,所以过山号这个雅称,成了它最霸气的标签。
在祥云,特别是普淜、东山等彝族聚居区,无论是办喜事,还是白事,人们都要用过山号来表达喜悦或寄托哀思。祥云的过山号历史悠久,据天峰山歌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甲介绍,早在四十年代,他的祖父辈就以吹过山号和锁呐营生,传到如今,罗甲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
更久远的时间我们已无法考证,但过山号延用至今,因其雄浑厚重的音质,在祥云本土的箫、竹笛、唢呐(撒拉)、小闷笛、葫芦笙等众多器乐中,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过山号是唢呐和其它一些器乐的带动力,一般用在活动的开头和结尾,演出活动的开场和结束,活动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重要事项、重大变故时的提醒。
在彝族聚居的普淜镇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筒子不响不跺脚,大号不吹不出门。”彝族人民热爱歌舞人尽皆知,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场大型的歌舞活动、都是以过山号开场,活动结束时都要以过山号收尾。不仅是在歌舞中,在婚丧喜庆中也是一样。比如出门迎亲前要吹过山号,迎亲队伍回来进家门时要吹过山号,在客事中开饭前也要吹过山号等等。
过山号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但一旦单独使用必定是有大事,或者急事发生。在通讯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每当听到过山号雄浑厚重的声音穿过密林回荡山谷,四山八寨的亲戚朋友便会闻声而到,前来帮忙,或参加紧急救援。过山号还有震慑猛兽的作用,因吹奏起来声音空旷粗广、震天动地,往往能使豺狼虎豹闻风丧胆。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进步,过山号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曲调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广泛运用到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方面,饱含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层面、多角度演绎着彝族人民的信仰、追求、愿望及精神寄托。
宁静的山间,过山号一响,或增喜气、或解忧愁,或鼓斗志、或念故人,或如泣如诉、或气势磅礴,过山号在祥云民族器乐表演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祥云彝族聚居区众多的过山号队伍中,较为活跃的是普淜镇折苴么村的过山号团队。他们能够组织参加许多丰富的活动,每年的普淜镇天峰歌会、禾甸镇七宣村大营哑巴节、米甸镇尝新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以及附近村寨的婚丧嫁娶等活动,都少不了折苴么村的过山号开场。
过山号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产业,罗甲表示:“只要有人请,吹过山号每人每天可以赚300元钱,仅普淜镇几个团队一年就可以赚10多万元钱。”这个年代久远的器乐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地吹响了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群众心中的乡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