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理由很简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花了两个中午的时间读完了余华的大作《活着》,余华的名字如雷贯耳,但一直没真正阅读过他的书。

        大学的时候读过很多池莉、铁凝、迟子建的小说,可能是太想早点融入社会,那段时间非常沉迷于他们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那些年代。大三的时候,可能又惧怕进入社会,喜欢上了王朔、石康和慕容雪村类型的,挑一些内容轻松的来看看,一直到现在。印象中,余华的作品太过沉重,一直没有勇气触碰他!

        第一次接触余先生的作品是诱于河智苑的美貌,看了她和河正宇演的《许三观》。太悲情!——这应该是所有人看过电影或者书之后的感觉!没想到《活着》更是将悲情进行到底!——即便是为了反应某个时代的某些特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能是趋利避害的人的本性,一直不喜欢看太悲情的东西,像福贵这样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死去的情节,从内心难以接受!难道非要搞得家破人亡才能彰显天道轮回?看《活着》的时候,脑子里一直闪烁着TVB经典大戏《大时代》的影子,那一家子也是一个个的非死即疯!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的见不得人家过得太惨!即便这个惨绝人寰的故事里包含着多么伟大的道理!宁愿想象福贵被胖妓女背着逛街的情景(这画面实在难以想象),也不愿看到有庆那么突然的死去。还以为这家伙长大了能当个马拉松健将光宗耀祖,却死的太猝不及防,他可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看到福贵掩埋有庆的那段,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随之而来的,凤霞死了,在找到了爱情之后;家珍死了,一辈子无怨无悔的跟着福贵的女人;二喜死了,最后连苦根都死了。这啥情况?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啊!都是那么可爱的人,地地道道的淳朴的农民,在全书没有任何实实在在反派人物的情况下,接二连三的死去。福贵,你前世是作的什么孽?亲眼看着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一个个的死在眼前,那得承受多大的苦痛?作者太狠了,就为了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就让千万读者伤心欲绝,赚取了太多的眼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说的内容就不说了,一定很多人都看过,也流过很多眼泪。下面说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自己的感触。

        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中提到了一开始的时候他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这篇小说,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福贵的一生,困难重重,写作难以为继。之后突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让福贵出来讲述自己的生活,十分顺利的完成了《活着》。所以作者说“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从旁观者视角到第一人称的转换,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福贵苦难的一生,也能在这苦难的一生中回味些许幸福和欢乐,哪怕简单得如凤霞在田埂上看他干活,哪怕平常得如有庆光着脚在羊圈和学校之间来回的奔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讲述自己的故事一直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写作套路,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一件小事》《我最喜欢的……》也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从自己的视角去体会生活,这就是我们记录我们生活的开始。以自己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尝遍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我们活着的真实体验。旁观者无法达到我们的内心,我们也无需在意他人的评判。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快乐。我想这就是余华《活着》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也许很复杂,但有时候,活着的理由很简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活着就是以自己的视角来感受生活,“他苦难的经历里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

        或许只有经历过生离或死别的人,才会真正懂得活着的意义!福贵生离和死别都经历过,只有他自己才能真的理解他们的含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得2016年元旦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朋友圈:“2015,再见!2016,健在!”

      好多朋友都觉得咋在大新年里搞得快不行了的似的。我倒觉得“健在”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好的祝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活着,就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04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