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哭 因为需要你
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种说法的妈妈们,假如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被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冲杯热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的猫就是这样,如果乒乓球滚进沙发底,小猫不会去找,但大猫会,因为大猫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却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的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地笑,因为对他来说,“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又消失……太神奇了”。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于是这个游戏便不再逗笑。
有时候,妈妈只是去上了个厕所,婴儿都会大哭,因为他真的以为妈妈消失了。婴儿需要经常通过妈妈的抚慰来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照镜子一样,婴儿通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记不住自己和别人脸部的细节,因为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注视,即使看到妈妈,也常常是空洞无物的眼神。
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但有其美好创意的一面,弗洛伊德称为“初级思维过程”。这种初级思维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成为孩子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
婴儿莫名其妙地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妈妈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婴儿“独立坚强”“完整睡眠”,无异于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若是任凭婴儿哭,他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埋下伏笔。
应对孩子夜哭这件事其实很简单:顺着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无论孩子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若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的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其实,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而已。
母婴之间心的联结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就会减少夜哭的次数。如果妈妈和孩子的联结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妈妈在婴儿时期,也没有被自己的母亲深情地看见过。
那么,怎么做才能增加联结,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呢?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看似在谈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如果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妈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能够很好地增加心与心的联结,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时,“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种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方法。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联结,我们借由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珍惜这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用心灵去生活。
《当我遇见一个人》7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