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够格吗?
尧舜禅让的故事被千古传颂,燕王哙昏庸,以为禅让王位就是圣人了,同时受了苏代、鹿毛寿等人的蛊惑,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在歌功颂德的美好气氛中,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子之执掌朝政三年,燕国大乱,百姓不得安宁。
齐国大臣沈同以私人身份来问孟子:“燕国可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燕王哙怎么可以把国家送人,国相子之又怎么可以从君王那里接受王位。就好像您在朝中做官,您很喜欢一个人,在不报告齐王的情况下,就私自把官位和俸禄送给了他,而他也在没有齐王命令的情况下,私自接受您赠送的爵禄,这可以吗?燕王哙和子之的行为和这个有什么不同。”
齐国于是出兵伐燕。齐国军队攻占燕国以后,烧杀抢掠,并企图吞并燕国,燕国民怨沸腾。大概在这个时候,有人就问孟子:“听说是先生说服齐王征讨燕国的,有这回事吗?”
孟子马上回答:“不是这回事。”
孟子解释说,沈同问我“燕国可以被讨伐吗?”我回答说:”可以。”他同意我的看法,然后齐国就出兵讨伐燕国了。他如果问我:“谁可以讨伐燕国?”,我一定会回复他说:“如果是替天行道的天吏,就可以去讨伐。”。
孟子接着打个比方,现在有人犯罪杀了人,有人问:“这个罪犯可以杀掉吗。”我肯定回答“可以”。但他如果进一步问:“谁有权力杀他?”我一定会告诉他:“只有掌管刑罚的官员士师可以杀他。”
孟子最后说:“如今齐国的做派和燕国如出一辙,却去讨伐燕国,我怎么会鼓励他呢?”
我们先从这段话的主旨来分析,第一,儒家历来主张,君王必须遵循天理,治理国家是受命于天,也就是君权神授,君位并不是私有财产,可以随便送人,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做君王。因此燕王哙和国相子之之间的私相授受行为,都是错误的,违背了天理,所以应该被讨伐。这是孟子对第一个问题“燕可伐与”的回答。
第二,子路曾经问孔子,如果孔子执政,最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孔子就说:“必也正名乎!”那么具体到出兵打仗这种大事上,《礼记·檀弓》云:“师必有名。” 汤伐夏桀,周讨商纣,都是仁义之师,后来的桓文称霸,也都打着正义的旗号。到了汉末,一代奸雄曹操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懿时,曹魏皇帝已经名存实亡,但他们都没有跨出最后一步。刘备临终托孤,一句“尔可取而代之”,令诸葛亮汗流浃背,当场匍匐在地,赌咒发誓永不背叛。
总之,燕国是应该被讨伐,但由谁来讨伐,谁有资格讨伐,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再从论辩的角度看,“燕可伐與”这句话,沈同显然是省略主语齐国,而孟子后来的解释,却把燕国作为主语,整个句子是被动句式,可见孟子的高明,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件事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无论如何是齐宣王没有从根本上遵从孟子的建议。
孟子高明的论辩技巧,还表现在善于用常识来说明大道理,通俗易懂,这同时告诉我们,天理只有一个,大事小事都是一个理。
【《孟子》简读之公孙丑篇20】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