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教学笔记1】有想法就站起来

今日学习《好的故事》借鉴了同时的设计,上午第二节,不知道为什么,娃娃十分浮躁,注意力无法聚焦,学生的眼神到处漂浮,中途静息了两次才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下课用语言严厉敲打后,后来的课上得十分舒服。

回顾对鲁迅的前期认识,回到“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理解,走进课文,初步感知白话文初期的语言表达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勾出不理解的字词,利用推测、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理解生词,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一题。然后进入对文本的理解,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寻找这个“好的故事”是梦境的证据;二是分享这个故事里的“美丽、幽雅、有趣”;三是链接资料,理解课后最后两段的含义。

因为课堂很安静,大家默读、勾画、批注,有想法与大家交流就站起来,按照顺序自然发言,发言完毕自主坐下,下一个接着发言。站着时听到观点相同就坐下,产生新的想法可以再站起来。暂时没有想法的同学,就专注倾听,做好笔记,蹦出什么想法再自主站起来发言。这样的课堂没有点名发言的繁琐,没有老师的其他限制,课堂静悄悄,发言的声音不大,却听得很清楚,同时节约很多时间,也少了很多教师的限制,大家的处于身体松弛、大脑紧张的状态,无论是倾听者还是发言者,都能沉浸式学习。好久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氛围了。

任务一,孩子们谈到了前面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做梦的氛围,鲁迅做梦前的系列动作与表情,也显示下文写出来的是梦境,梦里内容的奇幻与美丽,画面抓换的突然,都成为了梦境的理由。任务一,孩子们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生成了很多精彩的表达。

任务二,孩子们惊艳到了我。关于文本的重点句子,关键词语,把握得非常好,大家从梦境的多事物例举、形态变换的快速与奇特、各类事物的颜色美、修辞语言营造的意境美、带给人的感受美等方面进行交流,并随即朗读文本,想象画面,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与有趣。我几乎没有说话,可是他们却把这个问题理解得非常透彻。

任务三,除了链接书中的两段文字,我还链接了1929年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自由谈: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这一次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让我刮目相看。“有感受就站起来。”刷的一下,站起来一大片。他们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理解,而是结合时代背景,结合鲁迅这个人的当时处境及其心境,理解了文本中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顺利完成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想要多给一些背景资料,用到了PPT,效果并不好,因为PPT有时候会导致学生思维懒惰,等着老师喂给他。第二节课上素课,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就是常规的勾画批注交流,自主上黑板板书分享的关键词,形成动态变化的板书,他们的理解很丰富很深刻。

有时候我们需要技术助力我们提升学习效率,有时候我们需要远离技术,让孩子走进文本,细读细品,然后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开展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力,专注力越高,学习的效益越好。

有想法就站起来,这样的站很自由,很自信,很自然,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让学习自热而然地发生的课堂。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13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