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班级:21汉本2 姓名:胡菊香 学号:2021410157
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所使用的冷色调,电影《长津湖》前半段画面大部分以暖色调为主,伍千里在建国后从军营回家,整体画面渲染的十分美好与理想,但是这个温暖色调很快就发生改变。1950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进人朝鲜,轰炸机越过了三八线,炸到了鸭绿江,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此时所有关于前线的镜头全部变为冷色调。当志愿军战士进入朝鲜后,主色调变为沙土的颜色,这种土黄色给观众感觉寒冷和艰苦,广袤无垠的黄色荒原,直接袒露出来的贫瘠土地,从色调上预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意在描绘志愿军所处的恶劣环境。此次此刻湛蓝的天空也因此褪去了色彩,在惨烈的战斗状态下,天空中变成为灰色带青,整体笼罩在压抑的色彩之中,让观众感受到朝鲜战争的残酷。但所有中国领导人决策的镜头依然是暖色调,通过色调的转换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暖色调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饱受战乱的希望与期待,冷色调则表现出中国志愿军在面对不得不打的战争面前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长津湖》整个影片没有过多运用特别艳丽的色彩,整体色调较为平缓,构成了整体低饱和度的色调体系。这种体系下,红色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成为低饱和度场景中的一-抹亮色。影片中红色的围巾出现过 三次,当伍万里准备登上火车奔赴前线时,一名女 卫生员抛给他一条红色围巾,寓意着中国民众与志愿军的情感连接。中途军队休整时,遭遇美军飞机的持续轰炸,伍万里在慌忙中抢物资时,也不忘带上这条红色围巾,虽然这条围巾最后还是丢了,但是在苍茫的雪地里,这条围巾在整体色彩中格外亮丽,白色中的那--抹鲜红便是志愿军火热的希望所在,这不仅代表着伍万里的成长,而且还代表着中国红,是一种 红色精神的延续。如果信念有颜色,那- -定是中国红,尤其是战争胜利后,红旗在志愿军头项挥舞显得格外鲜艳,这是.胜利的标志,是影片中最亮丽的色彩,代表志愿军热血沸腾的气势,映射出伟大的英雄用鲜血染红了战旗。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影片采用志愿军、美军双叙事视角对比,采用灯光明暗等视觉元素进行烘托。美军过感恩节视角采用的光线比较明亮,灯火通明的美军军营,在愉快欢乐的音乐环境中享受着感恩节大餐,餐桌上的食物琳琅满目,他们拥有良好的武器装备,有着充足的物资保障,吃着火鸡、火腿、面包,穿着厚厚的御寒服。而志愿军视角采用的光线比较昏暗,志愿军战士顶着零下30 - 40度的严寒,连续数日埋伏在冰天雪地里,在寒冬中以冻土豆裹腹,连棉大衣都无法保证,他们身上被冰雪覆盖,忍受着天寒地冻,睫毛上挂着厚厚的冰霜,眼神却坚定地盯着远处的敌军阵营。对志愿军遭遇的严苛自然条件的刻画,光线色彩对比一-目了然,供给条件的失衡和战斗状态的反差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面临极其困难条件的惨烈与悲壮。在这样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在敌我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美军,誓死作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人无比动容,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烈赞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