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基于教学实践的观课议课变革

(文  刘俊芳)

    在这一篇章里,陈大伟教授提到了四个方面

1.走向理解性观察

      观察观察,既要“观”,更要“察”。“察”是一种关系发现,一种人际理解。我们要观察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还要发现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关系,最后基于这样的关系去发现、寻找更为理想的教学行为。

2.走向支持性观察

        过去我们常常是批判性观察,甚至是批判性“评”,好像自己水平有多高,能够居高临下对别人的课指手画脚。这样的观察是以听课教师为中心的观察,现在我们必须从批判性观察走向支持性观察,从以我为主转为以他为主。我们要把自己的标准“悬挂”起来,比如可以在走进教室之前问问授课教师,“你上这节课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走进教室后,观察他所选择的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思考解决问题的其他可能性,帮助授课教师研究和解决问题。或者在课堂上观察授课教师做过什么,研究思考这样做的效果,寻找和发现能把这件事情做的更理想的方法。这样的课堂观察就是支持性观察,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观察。

3. 走向发展性观察

      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不是收集、评判观课的证据,也不是得出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而是基于对课堂现象的观察与理解来建设自己的课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并建设教师教育生活的共同体。

      观课议课的主张: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未来理想课堂的建设者,而不是当下课堂的评判者个批评者。

4.走向自助式观察

    观察别人上课时,我们最好按照“我也要上这节课”的要求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同步备课和教学设计,如此我们会观察得更认真,也能发现更多、收获更多。

      讨论时,我们要用“如果我来教……”“我将选择和使用这样的处理方法……”。表达的时候不要努力证明自己的方法一定高明,不要试图战胜对方,而应以学习者、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参与,邀请他人论证,完善自己的方案。这样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就可能会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同在共行”的关系。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17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