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悲剧——读《弗兰肯斯坦》有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出自英国国宝级诗人雪莱的《西风领》诗,很多人都不陌生。而这个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出色的诗人,他的妻子,玛丽·雪菜,也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她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就是《弗兰肯斯坦》(即《科学怪人》)。

《弗兰肯斯坦》 被誉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旦“可能是最重要的非主流小说”。自从1910年被首次搬上大荧幕以来,《弗兰克斯坦》已有超过70个电影版本 ,更有不计其数的影视作品改编于此书。

小说讲述了自负的科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用尸块及电击创造了一个“新生命”,但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和责任感,最终导致弗兰肯斯坦举家遇害的故事。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下五遍,文字的力量就在于此,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阅历下去读同一段文字,永远会有新的思绪出现。合拢书的那一刻,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场景,所有的画面都围绕着悲剧二字。最浅显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书中出现的所有相关人物最终都走向了死亡:从弗兰肯斯坦家中的忠实女仆到他的亲弟弟,不管无辜与否,都以死亡为果,第二层面的悲剧则是弗兰肯斯坦对科技的滥用。在初尝电击青蛙带来的意外惊喜之后他便急不可耐地想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世人。人类展示和“推销”自我的本性从未因为时间推移而有丝毫减弱,从十字军东征,冷战PK到至今几乎每周都有大小国家发射火箭或卫星,都有炫耀成分;而悲剧的根源既不是社会的偶然性,亦或是科技的不成熟,拨开迷雾至最里层,永远是“人性”在作祟。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悲剧远发生在人类出现之前,上帝创造了亚当,为减轻亚当的孤寂,上帝又取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希望他们两个能在伊甸园相伴。后来大家都知道,亚当在夏娃怂恿下吃了“禁忌之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作为惩罚,他们的后代男性要遭受劳作之苦,而始作俑者夏娃,及其后代中的女性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生育之痛。因为亚当夏娃犯下的错,致使之后每个人出生时都带看“原罪”,人生老病死的一生都是在赎罪。甘地认为人类所犯的“七宗罪”最终将导致人类社会毁灭,其中有一条是“研究科学但不讲人性”。《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家维克托自认为掌握了上帝造人的力量,在拼凑出一个所谓的“生物”之后,又因恐惧对其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自生自灭,将自己“造人”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致使那怪物无人管教,做出了许多骇人的事情。根源上,是维克托害死了其他人。

“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并非雪莱的原配,与雪莱的艰难私奔之旅及之后生育子女的多次夭折,使得她几乎一直生活在抑郁之中。因此《弗兰肯斯坦》整书都笼罩着浓浓的哥特风格,即使书中主人公美好的童年生活描写也是转瞬即逝。哥特小说虽在罗马时期就已起源,但很多学者认为这本 《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式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

《弗兰肯斯坦》又被译为 《科学怪人》,即便在当今,由于科技不断进步,一些科技“速成品”不断问世,科学如若不严谨,不知又会有多少“科学怪人”出现。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197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