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同胞情
人过了中年,经历过的人生挫折及得到的教训已积累了不少。这自然会使人感悟到;在世上实在是有太多的传统观念,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却并非那样,比如“同胞情”就是这样。
说到同胞情,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同胞情深,亲如手足”这样的观点。古代儒家所宣扬的人伦关系中,“兄弟”也紧挨在“父子”后面位列第三,由此亦可见古人对这种血缘关系的重视程度。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要表示人之间友谊深厚的,就常常会用“亲如兄弟”来加以形容。“如兄如弟,肝胆相照”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至于“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那就更是一种富于诗意的、浪漫夸张的表达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同胞情真是这样亲密无间、牢不可破的吗?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会。事实上有太多“兄弟阋于墙”的事例已表明,同胞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和睦友爱。
远且不说三国时期曹氏兄弟“七步诗”的典故,以及唐皇朝“玄武门之变”中李氏兄弟为争夺皇位相互间的残杀。就说如今好了,在利益冲突面前,究竟还会有多少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仍会像儒家所倡导的那样‘兄友弟恭’,彼此间还能够真诚相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呢?
我曾和几个家族型私企有过几年的合作。在合作期间,这些厂的大小老板让我见识到的,并不是同胞齐心协力、共同创业的亲密情景,相反的,却是同胞之间常在背后彼此埋怨,猜忌,中伤,生怕自己吃亏,或是动脑筋将厂内共有财产尽量往自己口袋里捞。按他们相同的说法“谁不是这样在做呢?”由此可以想见,他们之间的“同胞情谊”早已荡然无存了。后来这些工厂先后都散了伙,可以说,遭遇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或许有人会说,同胞之间合伙办厂,涉及的利益太多,久而久之,必定会产生矛盾,所以不能以此来说明“同胞手足情”的脆弱。此话乍听似乎合理,但事实上,同胞情的日趋淡薄,甚至完全断绝,是可以在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家庭中常有所见的。蒙田曾就“同胞情”说过的一段话就很有见地;“‘同胞’虽系一母所生,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当他们在共同的范畴中谋取利益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抵触和冲撞。这就会极大地削弱和破坏同胞之间的那种血缘之情。”
应该说,蒙田论述同胞情的观点是很中肯的。他不像东方人那样喜欢讲些言不由衷的话来自我陶醉或蒙蔽他人。那么,该如何来理解蒙田的这段话呢?按我的理解是,有这样几种家庭的同胞情,是最易被削弱和破坏的。其一是富有的父母会有可观遗产留给众子女的家庭;其二是贫困多病的父母需依靠众子女来赡养的家庭;再就是多子女的权贵父母会有其中的某一个来继承其世袭职位的家庭。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同胞之间直接面临的,就是“共同范畴中的利益”。
一般来说,同胞中有“孔融式”的人物毕竟是不多的。谁不想多攫取点利益,少负担些责任;谁又不想继承权位来谋取更大的利益呢?因此,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如不能对其众子女掌握好平衡的尺度,甚至还存在偏心溺爱现象的,那么这种家庭的同胞情就必定谈不上和谐,就算能维持面和心不和的表象,也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家中老人百年之后,同胞之间为了利益争夺,翻脸相对,同室操戈,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俗语所说的“久病无孝子”这句话,也同样能考验同胞情的牢固与否。家有老人卧病在床,短期内,同胞之间轮流来照料,他们或许还能相安无事;倘若这老人尚还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那他们还会在老人面前争相表现得比“亲尝汤药”、“卧冰求鲤”还要孝顺的样子。当然,他们的真正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得老人的好感,意图可多分些财产,甚至还有可能独占老人名下的全部财产。
但是当老人的病情发展到神志模糊、大小便失禁,需长期卧床照料的时候,那么同胞间的矛盾就会渐渐激化起来;对照顾老人的事,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来彼此推诿,或是彼此指责;谁都不想多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反正此时的老人已神志糊涂,你表现得再“孝顺”也是白费……
甚至在某些不懂得感恩为何物的子女眼里,这卧病老人简直成了让他们万般厌弃的包袱,恨不得这老人早点死掉才让他们清爽痛快。碰到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你又能对他怎样呢?
我有个朋友就曾对“同胞情”大吐过苦水。作为家中长子,他一直以来恪守的是“长兄若父”的古训。多年来,他对其同胞的帮助和照顾,用他的话来说,可以用“无私奉献”来形容。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其付出的一切,在他的同胞看来,天经地义都是作为大哥应当做的。换句话来说;他的同胞并不珍惜兄长对他们的真情诚意。
我很理解这位朋友的感慨,而且我也相信,他遇到的种种寒心事,其实在这世间还是很具普遍性的。所以,我劝慰他,对这种事必须学会去正视它,或者还可以这样来想;同胞不懂得感恩,或是为了利益翻脸,这本就是人的自私本性的自然流露。这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那样:“同胞间的友谊,只有在童年才是纯真的。当他们成年后,一旦有了竞争,有了贫富差距,或是因钱财发生了冲突,这种纯真情谊就会永远消失在他们中间。”培根的这番话,虽说大有看破红尘的味道,但不得不说,这位英国哲学家所说的全是大实话。
尽管他所指的是十七世纪英国的社会现象,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也同样有种种令人沮丧的现象存在于同胞之间。确实,如今要想再现王维诗中抒发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种同胞间相互牵挂关怀的情感,可以说是很少有这种可能了。
你还能指望什么呢?我们真的应该明白;同胞情,只有在童年时代才是最清纯无暇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种种可影响各自人生观形成的因素介入,致使同胞情产生变化,并在人生途中彼此渐行渐远,已是必然趋向。所以不要对同胞情的深厚抱有太大的期望;也不要对同胞情的淡薄怀有太多的抱怨;总之这一切都是人的自私本性所致。你不妨想想看,若想让同胞情重归纯真无瑕,那只有让岁月返回到童年时代去。这可能吗?当然,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把亚里士多德的名句稍加改动来宽慰自己的心情吧,“哦!我的同胞,你是否还记得并珍惜我们之间曾经天真无邪的手足之情?”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0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