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论语·泰伯》
1.
解读文章,只看一句话是不行的。很多人对于前人的否定多半在于一知半解,比如这句话“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我们尝尝看到这句话就往往忽略了前面的“礼”,或者简单点说,这个“亲”也应该是在“礼”的范围内的。很多人在这里就会很奇怪于孔子这句言语,以及儒家传统的“亲疏有别”的思想,其实很好理解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孟子的话就很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嘛。儒家讲的最大功不外于“教化”二字,为什么要推崇“仁”的概念,不过是先教自己,然后推己及人罢了。孔子说过“有教无类”,结合这个思想,我们也不难看出,孔子绝对不是一个目光浅显的教育家,教育是层层递进的,我们读这句话就应该从“亲”的狭隘中走出来看到“仁”,才能说有所进益。为什么就是咱们常提的“先富带动后富”嘛。不管怎样努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能有所建树的呀,为了推动经济,肯定是在一个平台上让有能力的人上来发展吖。至于我们的价值观,劳模,感动人物不都是这样的逻辑的嘛。还应该注意的是,一本书,可以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之前,有时候不是在于书籍的伟大,还有在于读书的人的底蕴深厚。说到这里还是愿每一个有志于学的人都能走出狭隘,认知宽广,没必要以某一个人的话为教条,反复思考,然后走出自己的一片认知天地。
2.
仁在不同的人的理解里有不同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操作手法。就曾子的这段言语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垂暮老人的殷殷教诲是什么?不过去“反求诸己”罢了。自己做好自己能做好的,至于立法变革却由他人来做。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智慧的,即使是一个全能手,他全知全能,但是在一定的时间里他也只能做少数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尚书》要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厥执中”,就像读书,我们读了很多书肯定不是为了读过就算了,也势必会因为在与不同灵魂的碰撞下使自己的灵魂臻于完善。
3.
为什么孟子会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为了鼓励人们不读书嘛?我觉得是在劝导人们在阅读中要找到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说一个事物的好话,就去称颂一个人,看到别人贬低就去贬低,那么这个人这期间的所作所为能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事物呢?你全都信,跟你全都不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相反,读什么书一定要有自己的辩证思维在,才能进益。比如,有一群价值观相反的人带着一群走狗,疯狂的贬低另一群体,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把所有真善美的外皮撕扯下来后,仍然不能否定的架构就是这个群体最为可贵的东西。再返回来说这句话。从体量博大的“诗”到文字较少的“礼”,再到只需要听的“乐”,他讲了什么?用《道德经》一句话说,“为学日益,为道日减”罢了。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07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