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分数解决问题

今天学习分数解决问题--连乘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在五年级学习分数乘法时,我基本上都已经教过了。于是我出示了主题图后,直接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自己提问题。

f

学生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班的学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1、三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对于这种情境来说,计算平均数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有些为了平均而平均的意思,或者说只是为了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并没有去思考,使用平均数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讨论“统计意识”,我也就没有再对此展开,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2、航模组比气象组少多少人?(这个问题一提出,后面马上有好几个学生就顺势就提出了几个同构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从思维深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属于同一思维水平的问题,因此我只选择了一个,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都是属于对两个数量的比较的问题,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提问之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解答,而是让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关键(最重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三班的板书,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关键问题就像大树的根基,只有根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四班是第二节上课,本来也想按照这个思路的,没想到四班的学生费了好大周折才认识到:只有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最关键。四班的回答,多是集中在“这个问题考试经常会出,这个问题计算的步骤比较多”等视角来定义“关键”,可见,这些孩子并没有 形成数学的思维,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多的是用一种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而非数量关系。而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三会”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之前总觉得这样的说法很遥远,不知道在课堂上如何去落实,今天感受到,原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要落实在每一节课,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只有这样长期不断地渗透和训练,学生的素养才能真正形成。正所谓:课堂无小事,面对课堂,我们唯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对待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1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