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自己不同频的,就由他去吧。
我有一个毛病,比如我想着去婆婆家,但是去了之后,发现,有不常见面的另一个人在,我可能在刚见面的那一瞬间会突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并不是对任何人有意见,只是一时脑子空了。得适应一下,才能缓过来。
结果,被人骂了,当然不是当着我的面骂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嫌我没和她打招呼,跟人说,她也不待理我之类的话。其实,当时只是一网页的瞬间,我没有说话,后来,我还是主动跟她说了话,没想到,她会如此介意。
我并没有因此生气,只是觉得,一,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一时改不了;二、本来就不是一类人,没有必要跟她解释,亦没有必要强融合。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而注定难以同频的人,我们也不必强求,随他去就好了。
林徽因在美国时,曾与冰心有过一段交集。
当时,冰心已是文坛上较为耀眼的一颗星星,而林徽因虽然才华横溢,却鲜有知名作品问世。
因此,林徽因对冰心抱有极大的敬意,常常主动邀请她共叙心事,一同去郊外野餐,视她为亲密的朋友然。而冰心对林徽因的热情并不领情,言谈举止间总透露着一丝疏离。
回国后,林徽因家中常举办文化沙龙,她热情地邀请冰心参与其中,共享文化界的盛宴。
然而,冰心却心生嫉妒,认为林徽因之所以受人追捧,是因为她善于哗众取宠。于是,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文章,以此讽刺林徽因。
面对这样的攻击,林徽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强求不得的,也无法刻意追求。她给冰心寄去一壶山西老陈醋后,便与她断绝了来往。
随着年纪增长,可能朋友圈的朋友数量也在增长,但是,真正能聊天的人,越来越少。
就像人们所说的,留到最后的,都是真正了解自己的真朋友。
真正的朋友,相处时不需要用太多心机,你的话,他能懂,你不说话,他也不会觉得你是对他不尊重,他会理解你的爆发或沉默。
人与人之间,能够长期交往下去的,必然是那些志趣相投和性情相合的。
林徽因在北平时,结识了一生的挚友费慰梅。两人初识时,林徽因便觉得费慰梅是一个豪爽聪慧的美国大妞,非常合得来。
而费慰梅对林徽因也是一见钟情。她常常参加林徽因的文化沙龙,感受着林徽因的诙谐与智慧。
她说:“林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几乎无所不包。”
后来,战火纷飞,费慰梅不得已回国,但她始终牵挂着林徽因。
当得知林徽因旧疾复发时,她想方设法为林徽因送去钱财和物资;当知道林徽因生活困顿时,她也常常写信安慰她。
当林徽因因病离世后,费慰梅更是花费了十年时间,将林徽因的经历编成了一本书,以此纪念她。
刻意去讨好别人,无法换来同频的朋友;而志同道合的人,才能互相吸引、互相陪伴。
求他人与自己交往是不现实的,只会造成彼此的尴尬和误解,所以放过不能与自己同频道的人,让彼此都舒服些。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27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