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最近来自山西的阿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铁路边的孩子们》读书交流课,整本书阅读课程是以儿童为本位,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以及经典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整本书为主要载体,以师生共读为基础,以班级读书会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有效的阅读引导、讨论、分享、探究等教学方式来实施的一门课程。
朱永新老师说:“童年一闪即逝,儿童瞬间成人。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研究儿童,如果我们用立体的思考对待儿童阅读,我们一定会发现,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是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儿童的精神世界!”
作家梅子涵老师说:“让现代人在童年时阅读到儿童文学,是诗意文明、浪漫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也含有对生命的实用意义。真正的诗意和浪漫向来不空洞,优美的抒情向来都是生命的呼吸,是听得见生命行走的有力脚步声的。”
当孩子们来到教室的时候,我就问了我周围的孩子们,说这本书你们读过几遍?有些孩子说读过了三遍,两遍,一遍。但至少每个孩子都读完了一遍,这就是一个交流课的基本保障,阿来老师很幽默,也很有智慧,孩子们一进教室,他就给孩子介绍自己是昨晚空投过来的,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接着他就问孩子们《铁路边的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个回答要有理有据,要从书里面找到证据。因为书里的插图处处都有火车,所以说孩子们通过看这个火车发动的燃料,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事,烧煤作为蒸汽。所以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这样一个导入就也就在提醒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书里有很多信,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学会辨别。
这样交流起来,我们就把一本书读厚了。阿来老师说自己买书会参考豆瓣网的评书。因为这个网站的评价都比较的让人相信,假如你是一位图书评论家,你会给这本书打多少分?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语为这本书贴一个标签,你会用哪个词?这个环节不仅教孩子怎么选书,可以参考哪些资源,同时也考察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善良,苦难,温暖,幸福……老师告诉孩子本书的作者是伊迪斯,她被公认为“英国儿童文学史上一个黄金时代的巨星,也是二十世纪儿童文学的伟大源泉”;她是“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 K. 罗琳最为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家。为更好的带动孩子聊书,阿来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吗这本书里有藏着的暗语?”温暖的“九点十五分”
当青龙厉声尖叫着从黑洞洞的龙穴—也就是隧道—里飞驰出来时,三个孩子全都站在栅栏上挥舞着手帕,谁也没有留意手帕干不干净。实际上,它们一点儿也不干净。
接着,从头等车厢里伸出一只手,也向他们挥了挥。那是一只非常干净的手,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那正是老绅士的手。
从此以后,互相挥手就成了孩子们和九点十五分那趟列车之间的惯例。
……
“青龙要去的地方就是爸爸所在的地方,”菲丽丝说:“如果它真是一条龙,我们就可以拦住它,让它把我们的爱带给爸爸”
惊险的“十一点二十九分”
“十一点二十九分的下行车还没开过来。我们必须把这件事告诉车站的人,不然准会造成非常可怕的事故。”
……
火车隆隆地驶来了,速度非常、非常快。
……
“哎呀,停,停,停!”伯比高声呼喊。谁也没听见她。至少彼得和菲利丝没听见,因为驶来的火车头呼啸着发出排山倒海的声响,盖过了她的声音,不过事情过后她曾经琢磨过,火车头究竟有没有听见她的声音。看样子似乎是听见了,因为它很快放慢了速度,减速,最后停下来,离伯比站在铁轨上挥舞旗子的地方不到二十米。
幸福的“十一点五十四分”
一个安静、明媚的秋日,伯比觉得一切都怪怪的,就像做梦一样。在去火车站的路上,邮局那位老太太对伯比又是亲又是抱;布店那位平时不太友好的男孩今天居然扶着帽子向她致意;不苟言笑的铁匠,远远地挥着报纸,咧着嘴冲伯比笑;到了站台上,站长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上上下下地跟她握手;往日不爱搭理人的小猫咪边摇着尾巴蹭伯比的袜子,边亲热地喵喵的叫;珀克斯也一反常态,甚至为了和伯比说话,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站长哪里也找不到他。
……
十一点五十四分的火车上只下来了三个人。第一个下车的是位农民;第二个下车的是杂货商老板娘的表妹佩奇特小姐;第三个下车的是……
通过这三个关键的时间点,其实就在带领孩子回顾整本书,老师接着问:“还记得故事是怎么开始的?”由此引出了文章的第一个关键词:苦难。你相信吗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有苦难出现,你觉得幸福与苦难是绝对的相反吗?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特别是坐在我身边的“哲学家”,每次回答,都让人佩服不已,五年级的孩子,读了很多书,而且融会贯通,说起来侃侃而谈,真的是只恨时间有限。“假如生活中有场突入其来的苦难,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如果接受不了,我们又该怎么办?”老师接着把孩子带进书里,“这场苦难(爸爸含冤入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的变化? ”让孩子们从吃穿住行进行对比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这就水到渠成的带领孩子进行主题探讨。孩子们会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没变,如坚强。有人说过:“坚强的心,不是不曾哭过,而是哭过之后,没有将自己交给软弱。”
除了读书苦难,还读出了什么?孩子们说幸福。阿来老师又一次把孩子带进书里:“还记得,这些故事里的幸福时刻吗?哪一个场景令你最难忘记?”孩子们在说幸福时刻,往往会提到书中的很多人物,老师接着问:“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人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你觉得哪一个人物在孩子们的生命里是最重要的?如果安排一场遇见,你会选择遇见谁?”
很多孩子选择了老绅士,于是老师选取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孩子们向素不相识的老绅士发出援救信号,妈妈病了,没有相关的物质。老绅士帮助了她们,并托人把物资送到家。阿来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故事:“假如这个时候遇见“老绅士”,你会对他说什么?你猜,他会怎么回答你?”帮助学生认识:你感觉到了有时候,幸福来自于哪里?幸福有时候来自于人们彼此地接受与帮助。来自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包容!由于时间有限,阿老师抛砖引玉,他说这本书,不同的人读后有不同的感觉:
有人说,这是一部冒险现实主义小说,你有没有读到“冒险?”
有人说,这本书还讲到了社会现实,但作者却又不忍心过早地告诉孩子社会现实,你读到了吗?
有人说,这本书过于理想化,世界上哪会有那么多好的事情和好的人同时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作者想要阐述什么?你读到了吗?
有人说,他从孩子们的母亲身上读到了“自尊”和“优雅” ,据说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因为读了这本书,深受影响,优雅一生。你读到了吗?
有些书,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读、去品味、去思考!
亲近母语,做一个有根的人,建构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
课后给我们做了《亲近母语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和教学》,从阅读的意义和新课标的要求角度给我们讲了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同时给我们分享了《鼹鼠的月亮河》的整本书的做法。让我们懂得更好的去做,阅读一定要和生活发生链接,滋养孩子,提升孩子的精神品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