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看书分享
总觉得看书也是需要缘分的,面纱这本书,很久之前就认识,但直到今天我才打开,打开之后一口气读完了。故事很引人深思,触动很大,决定很具有教育意义,值得反复拜读。
面纱之下究竟是什么呢?
撕开面纱也许是赤裸裸的现实,也许,面纱之下本无一物,空空如也。就读后的感受,分享以下几点。
关于凯蒂
女主凯蒂是一个愚蠢,肤浅,爱慕虚荣的人,这一点更多还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母亲把她当作交际花,一直想把他嫁给有钱有权的富人,从而获得社交圈更高的地位。凯蒂认识不到自己是一个很局限的人,她和瓦尔特结婚是为了不想落在妹妹后面,不想去应付眼前的麻烦,而选择嫁给他。以及婚后出轨唐生,被唐生的虚伪外表迷惑,疯狂的爱上唐生,被瓦尔特发现后一系列可笑的心理活动,都显露出了她的局限,肤浅。
直到后来去了湄潭府,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体会到了死亡,痛苦,牺牲,奉献,凯蒂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我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生活是那样的奇特陌生。我就像一个一辈子坐井观天的人,一下子看见了大海。我喘不过气来,同时又兴致盎然。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我感到了新的希望。我就像一个顽固的老水手,又升起帆向着未知的大海起航了。”凯蒂在痛苦里慢慢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和意义。
从故事的整体发展来看,凯蒂一直都是没有自由,依附别人,被动选择的。年轻的时候,她被母亲当作一件待售的商品,后来不得已和瓦尔特前往湄潭府,进入修道院,离开修道院,都是被动选择的。故事结尾,凯蒂回到香港,她由衷发出的感叹“自由!那就是一直在她心里蠢蠢欲动的念头。正是有了自由,尽管未来依然模糊不清,但却像小河上的薄雾一样,在晨光的辉耀下顿时显得五彩斑斓。自由!她挣脱了令人烦扰的束缚,那个纠缠于她左右的身影永远地消失了。死亡的威胁烟消云散,使她屈尊受纳的爱情已经随风而去。所有的精神羁绊统统地见鬼去了,留下的只有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有了自由,她也就有了无畏地面对未来的勇气。”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和自己一直都不爱的丈夫瓦尔特的死亡,凯蒂似乎感觉到之前一直羁绊它的东西慢慢消散了,即使未来一片迷雾,但她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
同时在故事的最后,凯蒂决定要开始新生活,把孩子生下来,把她养大时,和父亲说的话,“请让我坦白说吧,只此一次,父亲。我以前是个愚蠢、邪恶、可憎的人。我已经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绝不会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我希望她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生活,过得比我好。”凯蒂成长成了一个新的人。
关于瓦尔特
整个故事对瓦韦特的描写很少,前期我们对瓦尔特的认识,是从凯蒂和唐生的评价中认识的,瓦尔特是一个害羞,呆板,自制,不懂风趣,木讷的人,但到瓦尔特和凯蒂谈她与唐生的私情的事情时,他的聪明,睿智,对人性的洞悉也展现了出来。到凯蒂和瓦尔特前往湄潭府时,很期待会有瓦尔特心里变化的更多描写,但是一直没有出现。更多的都是在描写凯蒂心理变化与成长。也是在湄潭府的经历,让凯蒂更深入的了解了瓦尔特,她想得到瓦尔特的原谅,但最后也事与愿违。在湄潭府的这一片段,我一直在想,瓦尔特带凯蒂来,真的是要报复她吗,但似乎又没有看到他做出报复的举动。也许开始的时候,瓦尔特是希望凯蒂和他来到湄潭府之后染上瘟疫死去的,但在湄潭府遇到的人和事,让凯蒂走上了重生的道路,她在苦难里慢慢得到了一些心理上的救赎,随着凯蒂的变化,也许瓦尔特不在想报复凯蒂了,他心里其实还是深爱着凯蒂的,哪怕凯蒂背叛了他。
但是得知凯蒂怀了唐生的孩子,瓦尔特觉得他没法去原谅凯蒂,但也无法放下,瓦尔特染上瘟疫的描写也是一个谜,他也许是献身科学,也许是自杀,在弥留之际他说“死的是那条狗”是原谅了凯蒂还是没有原谅,也是引人深思。“戈德·史密斯的诗——《挽歌》的最后一句。《挽歌》的大意为,一个好心人在城里领养了一只狗。起初人和狗相处融洽,但是有一天二者结下怨仇,狗发了疯病将人咬伤。大家都预料被咬的人将会死去,但是人活了过来,最终死去的却是狗。”瓦尔特把自己比作那只疯狗,把凯蒂比作那个善人,瓦尔特把凯蒂带到瘟疫之地,大家都以为凯蒂会死,但死的确是瓦尔特,压死瓦尔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凯蒂怀孕,瓦尔特最终没有原谅凯蒂,也没有原谅自己。
一些凌乱的笔记,但真的觉得这本书很好,还会再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