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考 可持续生活
小时候可喜欢分解东西再组装了,四驱车太好玩,长大后拆了坏的鞋子,掉皮的包等才发现,这些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多少东西,比如一双鞋子得有多少工序,多少浇水,染色印刷和化学成分,以及不知道会不会被人体吸收的气味!身体会呼吸,皮肤外也有一堆人体共生的微生物。之前在外企曾跟经理R去一个鞋材转阴印刷的工厂,他让我不要进去,说有毒对身体不好,特别是女孩子,在外面都能闻到浓浓的化学味。而只要办公室放慢鞋样,鞋底,即便所有人都习惯了鞋子的味道,我依然能闻出来。后来也就离开鞋业。
一副身躯,一双脚,一个头,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自从拆开东西后,总会自问,结论衣服真不需要多,鞋子也是,越少的物件,才能更轻盈地生活呀!自己做的鞋子更接地气,走完觉得脚热。用的是旧物再利用的牛仔布,不直接接触皮肤,会套个袜子。
每次整理东西,衣服,鞋子,帽子,袜子总在想,少一点就更好了,以后会逐渐选择自己设计制作,减少甚至不买现成的,而是让每一件物品都有灵魂,可能是灵光乍现的一个想法变成了一件衣服一个小物件,可能是看了一本的对某种材质展开的探索。
还有太多黑衣服,看了阿民奶奶提到负责颜色,再想想黑色染料的污染,漂白的也是污染,想想的确要换成自然本色,或是草木染的蓝染。
至于材质,不是纯棉就是好,也有农药污染问题。这也是打算精简贴身物品(衣服,鞋子)原因之一。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