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数感
今晚读完了第一章《数感》,后来就发现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让“先估再数”一度成了引入数概念教学的标配。
数感是关于数的感觉和理解。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自觉的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数和应用数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树感不宜过于依赖量,尤其不宜选择特殊的量,比如小小的豆子,薄薄的纸等等。
我家老大中班了,目前只能数到49,说实话作为数学老师我没有教过他数数,家里老人常提醒我谁谁家孩子三岁就数到一百了。但我始终觉得只教他唱数的话,只凭记忆力学数学不太合适。所以我们把学数字这个事情拉长战线,慢慢来。“妈妈,9后面是什么?”,“10后面是什么?”,“19后面是什么?”渐渐的他不再问我了,自己会推理20后面是21,29后面是30,渐渐他发现了规律,虽然不会表达,但遇到需要数数的情况他就会自己推理。
数感是数出来的。儿童在大人的教导下数到了19,当被追问下一个呢?常有儿童自发地回答“十十”,这是多么可贵的推理与原创!
对比教自己的孩子和教学生,也许存在年龄不同的差距,但明显能感觉到,在学校教学时更急躁,很多时候不舍得花时间去启发引导学生,担心花了时间没效果,担心完不成课堂目标,担心完不成教学进度。沉下心想想,其实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提升。也许现在启发学生思考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需要时间要多一些,但如果坚持下去,孩子们思维得到锻炼,那未来数学教学就会越来越轻松有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