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的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 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 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 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 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中庸是一种人生智慧,教导着我们理性、容观、坚持原则。《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执乎其中、坚守本心。徐阶没有海瑞的大义凛然、没有张居正的铁腕强权,更没有严世蕃的阴狠狡诈,却能在一片浑浊的官场中独善其身,最终为击败严党立下汗马功劳,靠的正是四处结好的处事智慧和为国为民的原则良心。老子说“上善若水”,正是保持如水一般的宽容与胸怀,秉承中庸的智慧,才能更好实现人生抱负。当然,中庸也决不是做烂好人四处交好,而是以温和友好的心态观察、体味身边事物,不盲从、不偏激,保持理性、冷静与独立思考,不锋芒毕露。

中庸是一种为政之道,提醒执政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打虎拍蝇”到打击不作为、乱作为,对于领导干部的“中庸”绝不是从前所认为的左右逢源、溜须拍马在新时代,执政者的中庸便是坚守以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因难,而对不该公权力过分干的领域,要及时退出。个税APP改革便是很好的例证,政府充分了解民众的需求与困难,将复杂的事前审核转变为事后追责,权力的使用体现在为民众思考,为群众提供便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古以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便是伴随着政府的有为和无为相统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仍可通过中庸的智慧,明确为与不为的边界,便是执政者的中庸之德。

中庸还是一种自然法则,促进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庸之道体现的顺乎自然与当今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可见, 中庸在人与自然的讨论中,依旧符会当代价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相悖。精准扶贫中,对生存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地区的居民,采取易地搬迁政策,一方面确保了生产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迁出地的脆弱生态环境; 而对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实行技术扶贫、产业转型,发展生态农业、改进生产技术,同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发展。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上。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39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