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感觉,说风流

在乡下,当婆娘们成堆时,其语言天赋通常也得以充分展示,连说带笑,连逗带撩,嘻嘻哈哈,叽叽喳喳。那简直就是一堂民间语文,比如“风流”是个好词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嘛。但到却常常被那些大妈们挤眉弄眼读出另一番意思,另一派风光,大多用作花花公子或浪荡子的形容词,至少也是在男女情事上太过分了。

《红楼梦》里有一节,贵族少男少女集体烤鹿肉吃,林黛玉笑他们行为粗鄙,被史湘云怼了回去: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这是为数不多的史湘云怼赢了牙尖嘴利林妹妹的片段。可见,风流非但不是下流人的注脚,反而是真名士的特征,风流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论起风流人物,冯友兰先生说,首先要有超脱感:对个人功名利禄、成败祸福,甚至生与死,不说是完全不在乎,至少是看得淡,心境超脱,才能表现得目光高远、言语豪迈、举止潇洒。

东晋有“东床快婿”的故事:太傅想在王氏家族里物色一个女婿,相女婿的人回去汇报:“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袒腹卧,如不闻。”这个袒腹高卧的人就是后来以书法闻名于天下的王羲之。王羲之的“混不在意”很得太傅欣赏,他于是被选中为乘龙佳婿。

孟郊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是不好,但是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较,后文就风流得多。孟郊在狂秀一己幸福,纵然贴切,但显轻浮;范仲淹满怀忧虑,沉重得没边没际,却因放眼天下,显得境界更高、人品风流。

再者,风流要有强悍的审美力。对于美好事物,风流之人触觉敏锐,且总是怀着尊重、欣赏的态度,自然表现不做作,更难得的是,亦不强求。

人们常说魏晋风流,证明那个时代风流人物多。鲁迅先生也说过,《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书里有故事:“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阮籍的态度是好色而不淫,他毫不掩饰对美女的欣赏喜爱,目光追随,常伴左右,自然而然地去亲近,以致美女的丈夫都疑惑了,深恐老婆被他占了便宜。可仔细观察,阮籍又确实没有轻薄越矩的行为。

欣赏而不占有,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风流人生的态度。那些看见好东西就不择手段想得到,一见美女就生觊觎心,恋爱不成死缠烂打、不惜强迫的人,不是真的欣赏,和风流相去甚远。

风流的核心特征,是有深情。民胞物与,就生出同理心,能扩己及人,扩己及天地万物,懂得慈悲、体谅和爱。

据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爱哭,某个非亲非故的女孩子死了,他也前往痛哭一场,只因为听说那个女孩才貌双全却未嫁而亡。在凡俗人等看来,这简直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吃饱了没事干。

嵇康有颗敏感多情的心,他是为匆匆而逝的青春遗憾、痛苦,由美人的青春未嫁联想到英雄的壮志难酬,联想到时光天地之无情,所以他既是哭别人也是哭自己,是哭悼世间同类同种的无尽悲哀。无深情的人,断不会有此赤子之心、风流行径。

放浪形骸、恃才傲物常为风流的外壳,洒脱、敏锐、深情,才是风流的灵魂。

最后,还是以曹雪芹的《唐多令·柳絮》来结尾吧: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其大意为: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舍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60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