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朦胧
伊萨克·伊利奇·列维坦是俄罗斯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
他的写生画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风景画能够诗意地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
我喜欢水彩风景画,知道大师的作品里蕴藏着细腻笔触、丰富混色、完美布局等等各种绘画细节,体会只有反复临摹,才能从中获取水彩知识,提高技艺水平。
有一篇介绍风景画的文章里,将绘画人的技艺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初学者尚未把握造型与透视关系,就热衷追求画面色彩艳丽;二是画者虽然掌握了一般的控水能力,能够依照图片绘画,但是不会主动处理画面;三是画者有了专业的绘画技艺,可惜作品缺少内涵;四是画者不仅技艺炉火纯青、随意洒脱,而且画面里蕴藏着故事和情感。文章在结尾特别举荐列维坦的《雾,秋天的雾气景色》《黄昏•月亮》两幅作品。
列维坦的《雾,秋天的雾气景色》这幅画,粗略一看,不怎么起眼,可是,细看之后,却耐人寻味。在他的笔下,晨起的浓郁雾气,萦绕在天空和大地,或在近处高大树林间漂浮徘徊,或将远处树木笼罩得影影绰绰,让观摩者有产生想看清雾中事物的欲望,却得到看不透浓雾的遗憾。也许,列维坦在创作此画时,想起了自己多遭磨难的往事,用沉思和抑郁的笔触,绘出半遮半掩的画面,借以诉说自己的故事,散发郁郁寡欢的情绪。
列维坦留世的作品有数千幅,其中,不少是画面繁复的精品佳作。而我的绘画水平,仅处在从“形”入“色”的第二等级,迫切需要吸收名家大师的绘画营养。我仔细揣摩列维坦《雾,秋天的雾气景色》作品的内涵,看出画面重点描绘的是一棵长满棕红树叶的大树,用由左向右依次排列、树影渐行渐淡的三组小树,绘出纵深的感觉;在左面高大树木的两旁,画出远近不等的一根根树干和高低不平的灌木丛,在大树的右侧后方,铺就色彩不一的连绵树林,烘托产生森林层层叠叠的立体效果。
虽然,这幅风景画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需要描绘的事物不多,但是,画面全部采用混色塗法,技艺要求非常之高。天空,没有使用常见的纯蓝色,而是在淡灰色中混入少许玫瑰红色;草地,绿色中有黄色,黄色中夹灰色,符合秋天草地枯荣相间的真实状况。
我在临摹此画时,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强化前景大树的树叶着色。用土黄色打底,淡棕色逐层叠加,玫瑰红色提艳。当树叶出现层次后,再用重色上浅下深地勾勒枝条和树干;二是对远处的树木、树叶,用大笔涂抹浅色块,小笔点缀深色条,凸显渐行渐远的效果;三是在树林中间添加深浅不一、颜色不同的树木轮廓,营造森林树木品种多样和树叶颜色多彩的气氛。
我喜欢列维坦的《雾,秋天的雾气景色》这幅画。临摹后,先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再起稿时扬长避短,先后画了数稿。然而,我毕竟受现有绘画技艺水平不足的限制,虽然,画面“形”、“色”大体相像,但是,距离“神”似,还相差甚远。好在,只要我的画不与原画同框相比,还是会有一点自己的味道。
值得庆辛的是,我的一位老年亲戚喜欢我画的这幅画。于是,我将它取名《秋意朦胧》后,挂在了他家客厅墙壁的正中位置。今年四月初,我随团泰州考察旅行。晚上,团内书法家蒋寿龙先生乘着酒兴,在宾馆宴会厅的餐桌上铺开宣纸,根据团友心愿,现场挥毫,赠出诗、词墨宝近二十幅。我受现场气氛感染,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毛笔,将脑海里列维坦的这幅画,用水墨形式一气呵成地展现在宣
纸上。当时,从事保险金融的团友王龙武经理一直在旁看着我画画。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欣赏的文字,遂在回沪后的第一时间,赠送给他和他的同事吴佳鸿两幅临摹列维坦的同款水彩画。(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