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它为何死灰复燃? #硬核知识局
结婚要求是四个一工程, 60 年代是 36 条腿儿, 70 年代三转一响, 80 年代是新四大劲儿,这不还是彩礼吗?只不过不是直接给钱呢。你仔细想想,这些东西有的虽然货贵货难买,但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家,受益人是小夫妻。而现在的彩礼直接是货币,要么拿去福地,要么成为丈母娘双收的名利。能遇到还给小夫妻的,我愿称之为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当然,最惨的还是金额太高,直接把他穷小子掐死在爱情的摇篮里。
而说到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消灭了几十年的封建陋习会在如今死灰复燃,而你我却无能为力?这一切,我们还要从彩礼为何出现说起,系好安全带发车了。过去的中华大地,人们的社会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农耕,另一个是富兮。这意味着一个家庭想要实现温饱,需要劳动,而一旦生了女儿,就逃脱不了要嫁到男方家庭的命运,那么女方家庭就损失了一个劳动力。于是彩礼变成了必要的补偿方式。但随着建国后婚姻法的颁布,禁止买卖婚姻和借婚姻索取财物,以及我们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强大的生产力变革横扫了一切牛鬼蛇神,也让 PIN 取婚几乎消失在了中国大陆上。这便是我们开头说的只谈结婚要做什么准备,而不是结婚要给多少钱的美好年代。可霹雳医生雷彩米从 90 年代开始变回了曾经的货币形式,并且价格持续暴涨,这文艺复兴怎么说来就来?这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男多女少,女性压力大,怀孕辛苦。但根本原因首先还是经济与社会基础。你想,之所以 50- 80 年代能消灭彩礼,除了因为生产力上来劳动力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以外,还因为过去人口流动较少,婚娶的范围也仅限于十里八乡。而这样一来,信息透明,大家还兜受传统的社会风评约束,不愿意因为收高额彩礼被戳尽量股。
但是随着 90 年代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原子化和经济状况剧烈变化,传统的社会评价方式逐渐消失,再加上新的市场信用体系还未完善,总之就是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把握婚姻对象的经济和家庭状况。不到领完证的那一天,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王思聪还是贾跃亭,是身家清白还是进过 3 次局子。嫁给老赖或者冒充富二代骗婚的新闻那是屡见不鲜。于是丈母娘们开始要求看得见的房子等食物作为婚姻保障,彩礼也从经济补偿变成了验证女婿彩礼的必要手段。所以,彩礼复活是中国社会发展太快,人们无法一下子适应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彩礼原地复活,有解决人们本想解决的男女信任问题吗?并没有,反而造成了劣币逐渐驱逐良币的婚姻环境。毕竟真正想结婚的,大多数人不会太在乎彩礼。但是少数骗钱的人,那是狗进茅坑,张嘴就造三体人,结个婚都要变成二体人,美国总统来都得过户白宫。但是我们记住的到底是一万个嫁给爱情的夫妻,还是一个对有钱人身家造成百分比争伤的。所以彩礼制度的问题不是谁吃亏谁赚便宜,而是当前中国社会评价体系和婚姻保障的缺位导致了他的这种复苏,而他的复苏又进一步加剧了男女对立和婚姻不信任。
男方看到的是婚骗横行,李嘉诚来了都得脱层皮,女方看到的是没有彩礼,我总不能干信你的嘴巴。结果就是过去十年,我国输婚人口从 2300 万跌破了 1200 万,造成了一场没有赢家的双输。如果是信任问题,不妨双方多花时间用心了解,如果是经济问题,家里能帮就帮不了了,让小两口自己闯。
我一直很认可那一句,彩礼的真正意义是两个家庭对一个新家庭的扶持,而不是一个家庭去给另一个家庭的扶。扶贫谁偷不走?1亿彩礼可以天拆不散,人有情,但彩礼能行。真心希望这种封建陋行能够尽快回到历史的博物馆,我们所有人都能为爱结婚。好了,到站下车。这里是蔡德说关注看清更多现象背后的逻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