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对关系” 践行正确政绩观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政绩观关系着干事创业的态度,关系着干部工作的思路,关系着人民群众可以体会到的工作实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能够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愿,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切实把握好“三对关系”,让有志干事创业的干部心无旁骛,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把握好“显”与“潜”的关系,减少政绩观念的偏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光鲜亮丽的“显绩”固然能让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但过于追求“显绩”可能造成贪大求快的政绩观偏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提升精神境界,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少上马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上来。另一方面,要提高责任意识。把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工作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务实功求实效,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把握好“虚”与“实”的关系,减少形式主义的负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山会海、各类检查、政务APP,让基层不堪重负。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繁琐的事务重摆脱出来,一方面要减去“假、大、空”的虚功,减少无意义的“跑会”“跟会”,减少“台账”政绩,防止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台账实现创新,要让基层工作回归本质。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真、准、实”出发,实事求是,树立鲜明的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实实在在为基层赋权、赋能,让基层干部在为民办实事、实施政策上有更大主动权,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上,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绩。

把握好“说”与“干”的关系,减少务实担当的损耗。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唯有实干,才能有所作为。只“说”不“干”,开“空头支票”,只“干”不“说”,缺乏广泛宣传,都无法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一方面 要加强干部能力的培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引导干部边“说”边“干”、敢“说”敢“干”,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少提口号,多干实事,少玩文字游戏,多行惠民善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让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对作风不严不实、触碰纪律红线的干部,必须严厉查处、严肃问责,从而激发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干成造福于民的满意政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以“实干”“实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769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