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远道这样的父亲,真的很自私!
作为拿了大女主剧本的甄嬛,不仅家世好,样貌好,才情和智慧更是顶好,这离不开父亲甄远道和母亲云辛萝的精心教育。
玉娆也在父母的教育下自尊自爱,才情不俗,不得不说,甄远道教女有方。
但是,甄远道还有一个女儿,那就是“小姐身子,丫鬟命”的浣碧。
纵观浣碧的一生,其实她的悲剧都是源于甄远道的自私。
1.
对于浣碧这个女儿,甄远道真的非常不称职。
浣碧的母亲,是罪臣之女。甄远道在甄嬛母亲有孕期间,爱上了她,一来二去就有了浣碧。
上文我们提到过,甄远道是个渣男,不仅对不起浣碧的母亲,也对不起甄嬛的母亲。
他其实最对不起的,还是浣碧这个女儿,当时他只顾着一时欢愉,根本没考虑过女方的未来,也未考虑子嗣的身份,更未考虑过甄家的未来。
罪臣之女的孩子,依旧还是戴罪之身,无论是放在甄府,还是养在其他地方,一旦被人发现,都要获罪。收留或者窝藏罪臣的人家,也会落个包庇的罪名。
甄远道将浣碧带回家,已经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了,他还敢让甄嬛带着浣碧进宫,宫里面风起云涌,尔虞我诈,浣碧和她母亲的身份一旦让人揭穿,整个甄府都会获罪。
这让我想起惠特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是自私;只有忽视他人的利益,才是自私。”
甄远道是个文人,饱读诗书,他不谄媚,守住了文人的气节,在年羹尧势得势的时候,还选择硬刚;可他却因为一时的欢愉,将整个甄府的命运,架在火上烤。
不得不说,甄远道是真的坑啊!果然,文人也有自私的一面!
2.
再看浣碧,她的生活真的快乐吗?她其实算是戴罪之身,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活得是非常艰辛的。
你看甄嬛就知道了,即使深得皇帝宠爱,但是误穿纯元旧衣失宠,母家获罪,甄嬛生下胧月,百般筹谋之下,也只能将孩子交由敬妃抚养。
一是她对皇帝心死,自请去甘露寺为国祈福,公主跟着她只能吃苦,跟着不争不抢的敬妃,反而安稳。
二便是,她此时是罪臣之女的身份,如果胧月跟在身边,也等于是半个罪人的身份,到哪里都要被人指指点点。
皇帝看到甄嬛和胧月,便想到纯元和甄远道的“谋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不待见公主。
皇子尚且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博一个前程,女儿的未来全部看她是否得皇阿玛宠爱。
甄嬛为了胧月的安危和未来,生下孩子三天,便将其交给敬妃抚养,决绝地离开皇宫。
再看甄远道,带浣碧回到甄家,做了甄嬛的侍女,甄远道自认为给了浣碧一个安稳的环境,就是完成了父亲的使命。
乍看之下,浣碧吃穿用度皆与其他侍女不同,被宠得跟甄府的二小姐一样。但浣碧到底不能以甄家二小姐的身份活着,再得宠也是个下人。
她不能像甄嬛一样享受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在甄嬛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时候,她只能做些下人的活计,偶尔跟着小姐学习,也只能学个皮毛。
同样的甄家小姐身份,过的却是不同的人生,浣碧心里怎么会好受。
但是她又不能怨恨甄远道。因为如果没有甄远道,她可能活的连个侍女都不如。
这让我想起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论父母与子女》一书中说过的一句话:“父母在好几个孩子中间,应把母爱和父爱极大维持平等。”
父爱不平等的结果,便是子女会感到痛苦,甚至失去尊敬之心。浣碧的这种矛盾和痛苦,始作俑者不正是甄远道吗?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甄远道给浣碧提供了吃穿住行这样的日常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在甄府也不难实现,但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浣碧是缺失的。
在情感层面,浣碧没办法像甄嬛那样,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玩耍,也不能正大光明叫他一声“父亲”。
甚至,因为母亲罪臣之女的身份,浣碧没办法正大光明地祭奠母亲,只能偷偷给母亲烧纸钱。
自我实现方面,浣碧更是无法选择。她没办法和甄嬛一样,通过选秀进宫,光耀门楣。
遇到喜欢的果郡王,因为身份和才情的原因,哪怕是做了玉福晋,她跟果郡王也不是一种人。
甄远道自以为满足了浣碧的物质需求,满足了她的基本生存需求,就是尽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但他却从没关注过浣碧的心理健康,没有关注到浣碧个体发展的精神需要。
其实,甄远道的这种做法,跟现在很多父母的做法如出一辙。以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在关心孩子,爱孩子。
特别是一些工作特别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伴孩子,为了弥补这种情感遗憾,便通过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孩子在物质上得到满足。
实际上,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潜意识里就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和心智的发展水平,影响她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看到浣碧其实很多时候是自负又自卑的。
看着小门小户出身的安陵容得宠,连驯马女叶澜依也能得宠,她心中难免失衡,才会对这两个人有敌意。
甄嬛的才情、气度和智慧,她不及万分之一。果郡王说甄嬛的处境就像那个风筝,浣碧也听不懂弦外之音,跟果郡王没什么共同语言。
浣碧跟沛国公家的小姐孟静娴一起嫁入果郡王府,哪怕她是以甄家小姐的身份,入府为侧福晋,在别人心里,她也是个侍女上位,缺乏当家主母的格局。
如果浣碧一开始就是以甄家二小姐的身份活着,那么即使是庶出,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接触一些达官显贵,不至于果郡王的一句安慰,就非他不可了。
正因为身份地位不同,所以浣碧跟甄嬛所受的教育自然不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差距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思想深度上,以及眼光格局上。
可以说,浣碧的不幸和痛苦,其实是甄远道造成的。但明明错的是父母,受惩罚,受苦的却是浣碧。
4.
拿破仑曾说过:“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
《甄嬛传》多次重刷下来,甄远道这个角色,是我前后态度反差最大的一个角色。
正是因为他把甄嬛教育得太好,所以浣碧才像是一个照妖镜,照出他不那么光彩,人性里自私的一面。
人性,真的是没办法直视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