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道
紫阳真人在修道中大悟“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张伯端《悟真性宗》绝句其一
“如来妙体”者,是佛,即心,真人取喻“金丹大道”——白玉蟾曰“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憨山说“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
这一粒粟或黍,让道家丹派那么一接手,就具体了、就形象了、就生动了,就是一颗负阴抱阳、内含万物,摄受大千的有质有形的一颗金丹了。可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它是从佛法里面舶来的啊,是禅道通行的啊。人一旦悟透了禅机,人就知道,这一粒粟中藏世界与一口饮尽西江水——两者之间完全可以画等号儿!喏,一粒粟中藏世界=一口饮尽西江水,即:一粒=一口=心
世上炼丹的师傅们读了张三丰说“此灵明宝珠(一粒粟),于虚空之中,包含万象,潜藏万有,发生万物,都是这个”无不按图索骥、执象以求岂不可悲催?!陈泥丸“故作《丹基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时,泥丸老交代得很清楚:“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
白玉蟾在《钩锁连环经》里,绕来绕去地不知道绕了多少个圈子、绕了天地一样大的圈子后,到底“忍不住”地才说了“心即道”。在这一点上,同在一座山上讲学的既“不对付”又“惺惺相惜”的两位名流,给前辈邵夫子(邵雍)的推文,一同点赞了。
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或问:“康节(邵雍)云‘道为太极。’又云‘心为太极。’道,指天地万物自然之理而言;心,指人得是理以为一身之主而言?”
曰:“固是。但太极只是个一而无对者。”
——《朱子语类》卷一百
白玉蟾的“心即道”论,直接启发了再传李道纯之“以心观道,道即心也。以道观心,心即道也。”助其徒孙开启了“中派”事业。于是乎,某种意义上:
南宗的金丹=中派的金丹=禅宗的心
白祖之所以“点到为止”,某种意义上,这位太讲“传统文化”的“海南道人”,之所以(杜)拒(撰)绝了佛系对他的“拉拢”就是把振兴“国学”视为了己任了:“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净明宗教录》)
故当僧人问“毕竟神仙如何般若?”真人曰“真瑜不换金。”(《常州清醮升堂》)
显然那时,闻名遐迩的“三教真宰”、“三教宗师”、“大仁大愿大慈大悲三丰真师救难天尊邋遢静光佛菩萨摩诃萨”尚在“娘生前”还未曾投胎,“三教合一”的文化革命还没有进行到彻底。
便在此际,以“仙家才子”白玉蟾的聪悟应是早已摸透了别传宗的“底层逻辑”(是老庄道学转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