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价值在于:它唤醒了我们的思考力,及挖掘某本书价值的能力

最近读了几本个人自认为价值含量不高的书,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个过程是在浪费时间。同样的书,在不同认知层次的读者眼中,其价值体现必然有所差别。

阅读的好处之一就是:它总是能够发人深思,不论其内容是否真的有价值。

就算在一段论证不够充分的观点描述中,你依然能够在大量的概念及论据的铺垫中找到足以激发你思考的那些内容。

也就是说,书籍本身的价值,与它对于读者价值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对读者而言,能激发思考力的内容,就是有价值的。

有时候我们会通过查阅一些书评来选择自己的书单。在书评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他读者看过某本书后的感受,但那并不等同于你看了这本书就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感同身受”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况且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需求原本就不同,想要阅读某本书的动机也不同。

有些书中的案例无法激发他人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但却能让你感同身受

阅读带给我们的那种不确定的感受,就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经历。

经常读书的人,一定会碰到这样的时刻。在某些书中,你似乎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但由于他们铺垫的基础概念不够,或者作者为读者描绘的画面没那么深入,导致读起来总觉得少了什么。

这时你就会很想打开电脑,试着把作者没描述清楚或没有得到完整论证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也许每本书都有它需要实现的价值,但并非每本书都值得称赞。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观点和信息会令书籍本身的价值得到提升,不过,这并不妨碍读者们自己对书籍产生一些主观上的判断。

“这本书让我足足写下了三页笔记,但我个人并不崇尚这种表达方式。”

“这个案例与我同事最近遇到的问题很接近,不过我并不认为作者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

能够促进读者思考的内容从本质上说,还是利大于弊的。通常来说,如果你每天都在阅读,你就会发现只有少数内容会促你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更多的状态则是一边享受阅读时刻、一边消化着书中提供的信息,时不时会在书上标记一下,或记录一下感受,以示我们当时做过某些思考。

在我读过的书中,不论其内容是否深入,还没有哪本书是不能让我产生思考的。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没有养成阅读和思考习惯的人,总是会发表一些绝对性的“好或是不好”的言论。

这些言论也是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的,不过我们阅读终究还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他人为某些书籍做出的评价,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决定哪本书是否应该留在书单上。

思考力的升级,需要建立在独立、主观、有意识的认知基础上进行。

所以挑战自己的思考力,在阅读时也是个不错的体验。不必为摆脱和其他读者一样的感受而去刻意把某些书从你的书单上划掉。

由于我每天都要读书,最近也开始在二手书平台购书,但我只购买那些品质较好的二手书,就是没有被其他读者做过任何标记的书。

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就不会被他人认为重要的内容所干扰。“那一刻”,你只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考方式和你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及感受。

如果你的思路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所影响,那么你就无法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时候想不想看某一本书,这个决定只在一念之间,我们不可能完全不凭直觉做事,偶尔依靠一下直觉,也没什么不好。

依靠不同认知层次基础的人给出的评价去选购书单,有时并不一定会符合你自己的认知需求。

相反,你若是肯相信自己的直觉,比如挑选一些你经常关注的出版社或是某位特定的作者出的书,又或是特定类别的书,你会发现你其实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觉。

毕竟对于长期保持阅读习惯的读者来说,选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说,在完全未知的文字中体会着作者的用意,总好过看过一轮书评后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观点来去阅读。

书中内容的价值,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

如果你是个勤于思考、擅于捕捉知识点或信息的人,那么不论你阅读什么样的书,都可以令你做出一些思考,而你自己的思考力才是决定这本书真正价值的关键。

在你选书的过程中,也许你还会看到很多或正面或负面的观点性评论,那么也请透过这种观点进一步思量一下,那些发表评论的读者可能会经过怎样的思考过程才得出那种简单粗暴的结论。

这些结论能否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如果不能,那么还不如靠自己的直觉去做出判断。

其实读书原本就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有些书,只有读了,才能体会到究竟是什么感受。

大概两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名为《我决定简单地生活》的关于极简主义的书籍,作者通过端正、直视对生活的态度及状态而触发了自身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并越来越在意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

书中的内容几乎都是作者在向读者分享自己作为极简主义者的经验及切身感受。

诸如他发现自身生活存在哪些问题、他做出了怎样的改变、以及接下来他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他感受到了哪些之前从未感受过的体会等等。

去年年底,我看到了另一本书,叫做《极简主义》,同样是在讨论极简主义这个话题,与上一本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倾向于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要做极简主义,极简意味着什么,当然书中也有不少作者本人的经历,但相对来讲,这本书会更加深入一点。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更喜欢后者,不过由于《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一书与我相遇的时间更早一点,也因此它对于我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就更大。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本书,也没有阐述绝对相同观点的同类著作,在不同的书中,即使两位作者在表达着类似的观点,你也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观点背后有着不同的理解及思考。

这些验证观点的过程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才会真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及思考力,而非那些一句话就能道破的观点。

如果让我向从未接触过极简主义的读者去推荐类似的书,我可能会推荐后者,但是前面哪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意义,是不需要他人了解的。

不过这种能够唤醒你深入阅读、认知需求的时刻,对于读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就好比在没有遇到“碳中和”的概念之前,我并没有对环保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样,如果没有读《吃的美德》,我很难想象哲思竟能够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时候作者的一句话就能突然让你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有时候书中的某个观点或案例更是会让你开始调整你的读书计划。这种意义和价值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但是这种唤醒时刻,却会让你对这本书以及阅读这本书时的感受印象深刻。

持续在阅读中寻找唤醒时刻及提升独立思考力,就是阅读最大的魅力。

不同的书籍能够唤醒的思考及意识,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却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阅读的价值。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