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舒婷《鱼在天上飞》
提到舒婷,立即就想到《致橡树》,八九十年代的文艺青年哪个不会背这首诗呢?怀念那些痴迷舒婷和席慕容的青春岁月。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但她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散文家,90年代开始,她的创作重心由诗歌转而向散文,作品数量已超过诗歌。
这次读散文鉴赏辞典才了解到她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禁有点惭愧,毕竟舒婷可是来自鼓浪屿的诗人,和我同在一个城市。
这篇《鱼在天上飞》,聚焦身边小事,娓娓道来,风趣幽默,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初读就觉得特别喜欢。
但因为散文鉴赏辞典中多有大师们的重量级文章,担心相比之下厚重感不足,读了鉴赏点评,才发现评价甚高: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抒性灵,不拘一格的幽默小品文一直占据着一块重要的领地。它由林语堂、梁实秋等人开创,中经汪曾祺、杨绛等人的发展,已经形成蔚为大观的气象。舒婷的散文贯注着自身的女性经验,兼具理趣与抒情,并且在语言上颇具创造力,既可以说是对这一写作脉络的继承,同时也是对它的新的开拓。
曾有作家说,写文章就是要让自己开心,我手写我心。我本人也非常喜欢写身边的小事,写起来心情愉悦,感觉特别顺手,读了这篇文章更坚定了我的选择。
《写作与生活》一书的作者克拉丽丝也说,写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写作。
这篇文章讲的是舒婷两年来的养鱼经历,从偶然入门到如痴如狂,从家人联手到孤身作战,从欣喜若狂到屡败屡战,从粗心大意到斗智斗勇,期间还穿插走亲访友送鱼、童年差点因鱼掉井里的经历,寥寥数笔,细腻传神,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从野猫偷袭鱼群事件开始,回顾了作者两年来养鱼的点点滴滴。
文中拟人化的描写俯首皆是,生动形象,精彩纷呈。
描写野猫对鱼的虎视眈眈,“它们经常团团围住坐缸沿,开作品讨论会似的逐条点拨。”
以为金鱼是居陋巷不知其苦的谦谦君子,谁知接入门才知道是娇滴滴的富贵小姐,难以伺候。
人都以为金鱼生活简朴,只需清水和颗粒饲料;性格温良恭俭让,不扰民不缠人,也不传染狂鱼病什么的。等到登门入户,才知道金鱼的娇慵,委实一样难伺候。
养鱼的经验就是,不断“翻陈出新”,养着养着就没了,于是重新养。我身边不少同事在办公室养鱼,没少看到她们在茶水间勤勤恳恳清洗鱼缸,垂头丧气重塑信心。让我偶有心动的心思,常常仅活络了1秒,就烟消云散。
舒婷也同样,养鱼教科书吃透翻烂、鱼药各色备齐,用秒表掐算泡洗时间,可还是“一边不惜血本狂买,一边前仆后继夭折。”
只不过,我同事的鱼养没了,扔到了垃圾桶,而舒婷的鱼却风花雪月,绽放枝头。看来鱼在作家手里安息也是幸福的。
死鱼捐躯在花盆里,芍药、海棠与荷氏凤仙,遂开得风花雪月,宛若金鱼浮上枝头。
好不容易取得真经,走入正轨,鱼势大好,猫和鸟又来捣乱,跃跃欲试,垂涎欲滴。
这边才按住了野猫,那边却不慎被大鸟偷袭成功。痛失最爱的鹤顶红后,舒婷请工匠设计了铁丝网盖。于是,“平心静气,邀猫、邀鱼,一起隔网观鱼。”文章的这个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也显示了作者的小小成就感,让人会心一笑。
舒婷创造了一种轻盈灵动、活色生香的美文风格,从小事入手,由点及面,娓娓道来,能感受到一种世俗生活所包含的趣味主义。
本文具有代表性,推荐阅读。
共有 0 条评论